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寶寶「菊花」上有小突起,小小年紀就長痔瘡了?

作者:頑疾歸趙(兒科醫師)

前幾天,有個朋友問我:我家孩子剛出生一天,胎糞排出好,大便也好,怎麼就得了痔瘡?

很多家長見到孩子「菊花」上有突出物,就會立刻懷疑是不是痔瘡。但嬰幼兒甚至新生兒小小年紀就會有痔瘡嗎?

是不是?首先得搞明白什麼是痔瘡

痔瘡是我們再熟悉不過的一種疾病,普遍到出現了「十男九痔,十女十痔」的說法。痔瘡任何年齡都可以發病,隨著生活節奏和社會壓力的增大、不良生活習慣的存在,痔瘡的發病率還在逐漸增高。

從痔瘡的產生原因來看,其實是直腸下段黏膜和肛管皮膚下的靜脈叢淤血、擴張和屈曲形成的靜脈團。人體肛管有一個皮膚和黏膜分界的部位,叫做齒狀線。齒狀線以內是黏膜,齒狀線以外是皮膚。因此,依據痔瘡發生部位不同,可以分為內痔、外痔、混合痔。

痔瘡的誘發因素很多,其中便秘、長期飲酒、進食大量刺激性食物和久坐久立是主要誘因。痔瘡的主要表現為便血,便秘、飲酒或進食刺激性食物後加重。

那麼,嬰幼兒肛門突出物是痔瘡嗎?

其實,兒童也是會得痔瘡的。兒童痔瘡有其特殊性:兒童年齡小,處於生長髮育階段,肛管靜脈發育不完善,靜脈管壁薄弱,靜脈瓣發育不全,長期腹瀉或便秘,致腹內壓增高,血流壓力增大而導致靜脈擴張,血流淤積形成痔。

那兒童肛周突起物都是痔瘡麽?

一般來說,這些肛周突起物如果導致寶寶便血、排便哭鬧,那麼要懷疑是痔瘡;如果直腸外翻,那麼應該是脫肛;如果肛周紅腫熱痛明顯,那麼很可能是肛周膿腫。

但大多數情況下,嬰幼兒的肛周突起物不痛不癢,不會影響到他們的日常生活,而且形態各異,大小也不盡相同,有的是椎體形狀的皮贅、有的是舌頭狀、有的是雞冠狀、有的是花生形狀等。

雖然它們可以表現為各種各樣的外觀,但是基本上可以分為三大類:

  • 第一類就是寶寶出生就有的,是在出生後護士給孩子查體時發現的,而且這也是讓我們兒科醫生會診較多的肛門問題。孩子出生後胎糞正常排出,每天都有大便,大便無血,排便時也不哭鬧。我們追問家族史可以得知,這些寶寶的家長存在肛周突起物的也較多。

  • 第二類就是寶寶出生後1-3月,孩子經常有便秘、腹瀉,繼而肛門周圍出現了突起物。而在寶寶排便習慣改善以後,這些突起物也多數會縮小甚至消失。

  • 第三類相對非常少見,寶寶除了肛周突起物外,在身體其他部位可見見到象牙色的皮損,並且皮損中央萎縮變薄。

其實,這些不是什麼痔瘡、膿腫,這個是嬰幼兒肛周錐狀突起(infantile perianal pyramidal protrustion)。

嬰幼兒肛周錐狀突起這種病,並不用太擔心

嬰幼兒肛周錐狀突起以前只是被描述為皮贅,直到1996年才首先被國外學者報導並命名。至2012年共有99例外文文獻對其進行了報導,目前國內幾乎沒有對此疾病的相關報導或者研究,說明在國內,該疾病存在認知不足或者誤診漏診的情況。

嬰幼兒肛周錐狀突起的形成有三種說法:

  1. 先天不足(多見):先天性中脊或殘餘泌尿生殖道隔膜薄弱。最新報導發現,該病變發生在便秘之後。瓦爾薩爾瓦試驗顯示,先天薄弱的會陰區對壓力升高敏感;

  2. 後天損傷(多見):可能是由於腹瀉、肛瘺和肛裂等,因擦拭而產生機械性刺激而引起;

  3. 皮膚病變(非常少見):因萎縮性硬化性苔蘚(一種以全身多處皮膚萎縮變薄為主的皮膚疾病)引起的炎症病變,會陰部的病變部位可以導致肛周肌纖維組織重建,最終形成肛周錐狀突起。

嬰幼兒肛周錐狀突起有明顯的性別特點,女性寶寶明顯要多於男性。

根據外文文獻報導,99例嬰幼兒肛周錐狀突起的寶寶中,有98例是女性,而這確實也與筆者臨床工作中觀察到的現象一致。這一現象的原因目前並不清楚,但多數學者認為,肛周錐狀突起女寶寶多見的原因是女寶寶會陰部的錐狀突起更容易被注意到以及女性寶寶泌尿生殖道隔膜更薄弱有關。

關於嬰幼兒肛周錐狀突起的治療,對於出生就存在的寶寶,這個錐狀突起可能會一直存在,不容易消失,但也不會影響孩子健康成長。由於生後便秘腹瀉導致的,經過排便習慣的改變,以及注意給寶寶擦屁股的時候按照從前往後的順序,幾周內錐狀突起就會自行消失。對於因萎縮性硬化性苔蘚導致肛周錐狀突起的寶寶,就需要在醫生指導下在皮損處局部應用激素軟膏了。

參考文獻

Svaparotti.it is not just a skin tag:infantile perianal pyramidal protrusion.[J]Journal of Pediatrics.2017 02 ;181:321-321.e1

Lamberti.infantile perianl pyramidal protrustion:a case report with dermoscopy and ultrasound findings.[J]Dermatol Pract Concept.2015 Apr ;5(2):125-8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相關閱讀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