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頸源性耳鳴耳聾的病理機制

耳鳴耳聾是耳鼻喉科的常見病症,但部分耳鳴耳聾的發生卻與頸部的骨錯筋傷有關,與頸部骨錯筋傷有關的耳鳴耳聾又稱為「頸源性耳鳴耳聾」,其發病機制如下。


椎動脈左右各一支來自鎖骨下動脈,大多進入第6頸椎橫突孔通過相應的橫突 孔向上,自枕骨大孔入腦內,約在腦橋下匯合成椎-基底動脈,其分支到達小腦一腦橋基底部一延腦、大腦枕葉及內耳。其中從小腦前下動脈分出的迷路動脈進入內耳道,主要供應內耳血液;其主乾向前為耳蝸總動脈,一條分支向後為前庭動脈前支,耳蝸總動脈在內耳道裡分為兩個終末支,前後分別為螺旋蝸軸動脈與前庭耳蝸動脈。
迷路動脈的各個分支在到達耳蝸和前庭器官之前,都要經過扭曲或螺旋狀行走,這種解剖形態特點,決定其較易發生微循環障礙, 從而引起耳鳴和耳聾。
頸部的急、慢性損傷或退行性改變導致頸椎發生位移,就會刺激或壓迫椎動脈,發生椎-基底動脈系統供血不足或迷路動脈血管反射性痙攣,從而導致內耳血循環急、慢性障礙,引起耳鳴和耳聾。青壯年患者,因無嚴重的頸椎骨關節病損,其內耳血循環障礙多為血管痙攣所致;而老年患者,頸椎骨關節病損較嚴重,且多有不同程度的腦動脈硬化症,其內耳血循環障礙多呈慢性過程。
頸源性耳鳴耳聾的治療重點是糾正頸椎的錯動移位和治療其周圍軟組織損傷,以消除骨移位和軟組織損傷對椎動脈所造成的刺激或擠壓。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