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俄羅斯戰鬥機工業地震!從此再無米格,6代機或命名為蘇米-75

自從二戰之後,米格逐步成為蘇製/俄製戰鬥機的代名詞,如今,米格很可能將成為歷史名詞。據俄媒報導,俄羅斯戰鬥機工業正在醞釀一場大改革,原有的兩大戰鬥機科研、生產聯合體米格和蘇霍伊集團將進行合並,這意味著,未來的俄製六代機,可能將不會被命名為蘇-XX或米格-XX。

據俄羅斯國際文傳通訊社2月6日報導,米格和蘇霍伊聯合體的母公司——俄羅斯聯合飛機製造公司(UAC),將進行大幅整合,俄技集團(Rostec)航空集群行業總經理阿納托利·謝爾久科夫受命,將米格和蘇霍伊集團進行整合,合並成UAC的軍事航空部門。

2018年11月,俄技集團和UAC進行了合並,UAC的92.31%的股份轉讓給俄技集團。原米格集團首席執行官塔拉森科將在蘇霍伊和米格集團的基礎上參與組建UAC軍事航空部門,該部門將從事現役和未來的戰鬥機整體開發,生產,銷售和維護。

事實上,在UAC麾下,蘇霍伊和米格的生存狀況簡直是冰火兩重天。在2017年底,蘇霍伊是UAC中盈利最高的公司,2018年,該公司履行了超過1145億盧布的合約,獲得了40億800萬盧布的淨利潤,而2018年的米格的收入總計約895億盧布,淨利潤虧損35億盧布。

冷戰結束後,蘇霍伊和米格的發展趨勢就已是兩極分化。利用向我國、印度等國家出售了數百架蘇-27、蘇-30,蘇霍伊集團過得越來越好,俄空天軍也廣泛裝備蘇-34、蘇-30、蘇-35等蘇霍伊戰機,米格集團除了印度採購了45架米格-29K艦載機,埃及購買了46架米格-29M2之外,幾乎是顆粒無收。

在冷戰中,米格比起蘇霍伊,是更廣為人知的俄製戰機科研、生產部門。

從50年代初期的米格-15,再到冷戰中的米格-21、米格-23,一直到80年代的第三代戰鬥機米格-29,一直都是前蘇聯空軍和華約組織國家空軍的標準戰機,米格戰機數量龐大、可靠耐用,秉承了蘇製武器簡單粗暴的研發理念,我國的國產戰鬥機,殲-5、殲-6、殲-7甚至殲-8,都流淌著米格戰機的血。

而同時期,除了蘇-7、蘇-17(出口型叫蘇-22)、蘇-24等少數幾個型號外,蘇霍伊戰機更多的是為前蘇聯國土防空軍專門研發生產截擊機,和同時期的米格-21、米格-23相比,蘇-9/11和蘇-15等戰機,普遍擁有自動化防空引導系統和超視距雷達空空導彈,是前蘇聯空防系統的重要組成,在1992年出口我國之前,蘇-27也從未向任何一個華約“小夥伴”出口過。

在未來,俄羅斯航空工業體系裡,恐怕沒有了米格的名字,整合後的UAC軍事航空部門,是否仍把下一代戰機命名為“蘇-XX”還是會另起爐灶尚不得而知,特別在美國、歐洲、我國都在研發6代機的背景下,蘇霍伊和米格合並,是資源配置優化的重大舉措,但6代機是否會被命名為“蘇米-75”之類的,尚不得而知。

當然,比起虛無縹緲的6代機,整合後的UAC軍事航空部門當務之急,恐怕是把第5代隱形戰鬥機蘇-57的問題解決好,第一架量產型戰機莫名其妙墜毀,今年能否交付第二架,還是一個巨大的問題。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我是尤裡(微信公眾號:wulongfangwu1 ),今天不談復仇先聊點別的,快在騰訊新聞客戶端和天天快報上關注我吧!』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