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義渠古國:幾度重組,最早的火葬國,秦國東出最大障礙

曾經紅火一時的熱播劇《羋月傳》中有個“義渠王”,其實他是有史記載的義渠國的最後一個王。義渠國是從義渠戎發展而來,屬西戎一支。《後漢書·西羌列傳》記載:“涇北有義渠之戎。”“涇北”,即涇河以北,指今六盤山、隴山兩側及寧夏固原一帶,活動範圍比較廣。義渠戎在諸多戎部族中是最為強大的部族之一,因為是遊牧部族,在不同時代的不同時期,義渠戎都有它固定的活動區域。義渠戎有著自己獨特的文化風俗,據《墨子·節葬》記載:“秦之西有義渠國者,其親戚死,聚柴而焚之,熏上謂登遐。”義渠國大概是有史記載最早實施火葬的國家。義渠戎早在商代時就已經成為周族部落的勁敵,正式立國大約是在西周末到東周初,主要政治中心在今甘肅寧縣西北一帶。

“義渠”的來歷,“義”的甲骨文上面是個“羊”,下面一個“我”,也就是現在我們看到的繁體字:。看到“羊”我們可以聯想到另外一個字“羌”,《說文解字》:“羌,西戎牧羊人也。”是活躍在西部的遊牧民族的統稱。“我”字從戈,最初可不是作人稱代詞,而是個武裝用詞,造字本義即“手持長戈”。可以想像,遠古時期族人在很多場合都要用到這副景象,比如祭祀、爭伐、角逐等等。將“羊”和“我”聯起來可以理解為“手執武器的遊牧族人”。而“渠”在《說文解字》中的解釋為:“水所居”,一個遊牧民族必定是憑水草而居的,“渠”必定是一個土地肥沃,水草豐滿,資源充沛,很適合畜牧業發展的所在。“義渠”的意思就是指一個逐水草而居半農半牧的遊牧部族,他們祟尚武力,驍勇好戰,獨往獨來,憑借獨特的天然優勢頑強生存的這樣一個部族。

義渠戎在商周兩朝一直與周部族糾纏不清,即使在周朝建立後,義渠國雖表面上向周稱臣,其實表裡不一,時有反叛,周朝對他用盡手段,武力鎮壓、政策安撫,但效果甚微。直到西周覆滅東遷後,秦襄公因護送周平王有功被賜西周故地,命他鎮守西疆,秦部族開始崛起。春秋初期秦穆公在由余的輔佐下稱霸西戎,開地千里,兼吞西戎十二國,其中就包括義渠國。但義渠國慣用表面附首稱臣背地裡搞陰謀反叛的傳統手段,成為秦國打不垮壓不死的小強,數起數落,不厭其煩的消磨著秦人的意志,為秦國東出造成了極大的困擾,這樣的狀態幾乎持續了整個春秋戰國。

據《史記·秦本紀》記載:“(秦惠文王)十一年,縣義渠……義渠君為臣。”說得是公元前327年,秦國攻下義渠,設義渠為縣,義渠君稱臣。但義渠君顯然不會善罷甘休,一直在尋機復國。十年後,機會果然來了。據《史記·秦本紀》記載:“韓、趙、魏、燕、齊帥匈奴共攻秦。”公元前318年發生了一件震驚列國的大事件,那就是戰國史上首次山東六國合縱攻秦。義渠君趁著這個千載難逢的機遇再次興風作浪,反叛秦國,趁秦軍函谷關向東無暇顧及後院收復了大量領土。但好景不長,由於山東六國各自向著自己的利益,致合縱不歡而散,攻秦失利。接著遭到了秦國的狠狠反擊,秦國在修魚一戰大獲全勝後,轉道向西,開始收拾義渠。“伐取義渠二十五城。”義渠國大傷元氣,但仍沒有亡國。

秦國最清楚不過,生命力極強的遊牧部族出身的義渠國只要還剩一口氣,用不了多久就又可以東山再起,然後又將面臨一個重新包裝的強大的勁敵。據《史記匈奴列傳》記載:“秦昭王時,義渠戎王與宣太后亂,有二子。宣太后詐而殺義渠戎王於甘泉,遂起兵伐殘義渠。”從這段記載可以看出,秦國在秦昭襄王當政後,對義渠國從原來的直面軍事乾預過渡到了使用懷柔羈縻手段。當時助兒子執政的宣太后對義渠王打起了感情牌,從“有二子”來看,應該是玩真的。當然,親情愛情再真也抵不過政治,況且從一開始這一切都是為政治服務的。時機成熟後,宣太后設計在她所住的甘泉宮毒殺了義渠王,緊接著一舉滅亡了義渠國。從此,秦國後院的這把燒了數百年的大火徹底覆滅,為秦國東出打下了扎實的根基。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