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秦國一名將戰法怪異,秦始皇為什麽選擇重用他?

戰國時期,七雄並立。秦國後來居上,經歷過數代秦王的嘔心瀝血,終於在嬴政時期秦國的國力達到了頂峰。嬴政就是未來的始皇,在他的麾下有很多優秀的將軍和謀士。謀士負責將國家治理的更好,使秦國的經濟實力提升到一個當時其余六國都無法達到的水準。在此基礎之上,秦國便開始了統一六國的征程。

秦國不僅謀士眾多,戰國時期有四人位列名將之首,秦國就有兩位將軍入榜,由此可知秦國的鐵騎固然可怕,但更厲害的非這些將軍莫屬了。這兩人分別是白起和王翦,白起大家都耳熟能詳就不在贅述。而王翦為人低調,其軍事才能卻非同一般,並且王翦為人聰慧,是四大名將中智慧型的一位。秦國之所以很順利的一統天下,很大程度上也依賴於王翦和自己的兒子王賁的有勇有謀。在王翦父子的參戰中,戰國時期有5個國家的滅亡都與他們的征戰密不可分。

公元前236年,王翦當時並沒有很出名,但是卓越的軍事才能已經慢慢顯露了出來。當時面對趙國的軍隊,王翦擔任主將在上任沒幾天后王翦就命令軍隊中不足滿石的人離開,這樣剩下的軍隊中幾乎都是精英,王翦帶領著這隻精良的隊伍一舉打敗趙國,並且攻佔了趙國的9座城池。

在王翦和其子王賁的率軍進攻下,除了最早滅亡的韓國以外,其余5個國家都被秦國所滅。公元前229年,王翦採用反間計使趙國內部土崩瓦解,然後一舉攻下趙國,將其土地並為秦國。公元前227年,王翦在荊軻刺秦王事件發生以後,被秦始皇任命討伐燕國。王翦率領的軍隊作戰勇猛,燕國當然也不是對手,繼而滅國。公元前225年,其子王賁率軍北上討伐魏國,最終王賁採用水淹城池的方法攻下了魏國的都城,自此魏國滅亡。在王翦攻打楚國的時候,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抵抗。公元前224年,秦始皇召集群臣討論該如何攻打防守堅固的楚國,當時的楚國上上下下不足20萬兵力,但是主帥王翦卻說必須要有60萬大軍才能真正的將楚國打下來。秦始皇顯得很疑惑,並沒有立即答應王翦的請求,此時有名將領叫做李信,他揚言到只需要20萬大軍即可,始皇當然很開心就給了李信20萬人馬,去攻打楚國。王翦也很識趣的回到老家養病去了。

沒想到,楚國的抵抗異常凶猛,不僅沒有吃虧在且戰且退的打法下居然連破秦軍兩座兵營,還派遣精英部隊殺掉了秦國的兩個將領。可以說李信帶領的軍隊居然打了敗仗。秦始皇聽後極為憤怒,因為在王翦父子的帶領下,秦國的軍隊幾乎沒有嘗到過失敗的滋味。到了後來,秦始皇還是在次召集了王翦父子,並委以重任。於是王翦就率領著浩浩蕩蕩的60萬大軍向楚國進發了。在走之前,王翦向秦始皇提了很多要求,要求始皇賞賜封地以及子孫的爵位。其原因並不是王翦愛慕虛榮,只是因為怕秦王看自己領軍60萬猜忌自己。

秦楚大戰開始的時候,王翦首先發動猛烈的攻勢,楚國也不示弱,果然秦軍在正面並沒有取得好處。這時候王翦卻突然宣布停戰,一連好幾個月都不出兵,就這樣和楚國對峙著,秦國國力強盛當然能夠耗得起,但是楚國卻不一樣,最終楚國果然按捺不住選擇了主動出擊,這當然正和王翦的意思,王翦用數倍的兵力輕鬆將楚國包圍,自此楚國滅亡了。王翦在戰爭中善於運用計謀,總是會以最小的犧牲換取最大的勝利。不應如此,王翦在在作戰時期總是謹慎小心,從未被敵軍用計打敗過。這樣的曠世奇才卻很低調,做事很平穩也很會把握局勢,最終深深得到秦始皇的信任,子孫後代也由此過上了豐衣足食的生活。

王翦的智慧,不僅僅體現在領兵打仗上,他很清楚取捨之間的道理,對於權力收放自如。作為一名老臣,他在攻陷燕國之後主動請求告老還鄉。最後在大敗楚國之後,王翦選擇了歸隱家鄉,不再過問朝堂之事。就算秦王怎樣請求他出山他都拒不答應,這裡足以看得出王翦的大局意識和對名利的淡薄,也正是因為王翦具有大智慧,他也才成為四大名將中最低調卻善終的將軍。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