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電影《芳華》戰爭場景對錯(下)

電影《芳華》戰爭場景對錯(下)

電影中的噴火兵直接採用站姿噴火,後坐力輕描淡寫

火焰噴射器能不能立姿射擊?

除了槍械以外,電影中還出現了火焰噴射器,也是大家爭論的話題之一。許多人認為電影中裝備火焰噴射器計程車兵不能直接站立噴射噴火器;噴火器不會配備到伐木連。事實是什麽呢?

劇中出現的是我國的58式火焰噴射器。1957年,我國從蘇聯引進了∏∏○-50型輕噴火器,1958年定型,命名為58式噴火器,工廠很快投入批量生產,並裝備部隊。

電影《芳華》戰爭場景對錯(下)

58式火焰噴射器的起源—蘇聯LPO-50型火焰噴射器

58式噴火器主要由油瓶組、輸油管、噴火槍組成。3個貯油瓶每瓶裝3.4升膠狀凝固汽油,上方裝一發火藥。58式火焰噴射器的總重量約為22千克,初速66米/秒,有效射程為45米,最大射程可以達到70米,後坐力為608牛,也就是在60千克以上,後坐力很大。但事實是,噴火器雖然以臥姿射擊為主,也可因地製宜改成立姿或跪姿發射。

電影《芳華》戰爭場景對錯(下)

神勇的解放軍噴火兵

一個典型的成功戰例是在70年代末期,某連奪取部隊前進路線上的敵佔要點時,發現敵利用路線附近4個並列的天然崖洞阻止我部隊沿公路前進,噴火手也是躍進至距山洞約13米處的石坎一線隱蔽。石坎高約1.1~2.5米,噴火手難以選擇噴火位置,又進至距敵洞7~8米處立姿出槍。噴火手在副手緊抱右腿的情況下左臂緊靠崖壁,大膽實施仰角噴火,首瓶命中敵一號洞口。另一組噴火手更為勇敢,採用立姿無依托仰角噴火,火柱直撲敵四號洞口。兩組噴火手用同樣方法分別消滅了二號、三號洞口之敵,全部戰鬥過程僅用時10分鐘。兩組噴火手能根據戰場情況靈活選擇行進路線與噴火位置,在消滅敵4個山洞火力點的情況下竟無一人受傷。

電影《芳華》戰爭場景對錯(下)

噴火器對洞穴中的敵軍作用最大,效果也最好

除了射擊姿勢外,劇中使用火焰噴射器計程車兵將火焰噴射器留給了劉峰也是一個熱議的話題。因為火焰噴射器連同操作使用火焰噴射器計程車兵與劉峰任副連長的伐木連之間並不存在隸屬關係。58式噴火器主要裝備我軍防化部隊使用,一個標準的噴火連有3個噴火排,共有45套噴火器。使用時可以集中配屬給主要進攻方向上的步兵部隊使用,可以配屬到連排一級,用來協助步兵部隊消滅在工事、堡壘中的敵人、步兵群,必要時還可以對敵軍坦克進行打擊。

此外,雖然58式噴火器在戰場上獲得了美譽,但是戰後噴火分隊普遍反映,58式噴火器太重,瞎火率高,勤務性能不好,電池低溫不發電、漏電液,操作使用繁雜,可靠性差。因此此後又研製了一種新型的火焰噴射器,於1974年裝備部隊,被命名為74式火焰噴射器。20世紀70年代末期戰爭爆發後,由於敵軍所處陣地天然環境以喀斯特地貌居多,並設定有許多工事碉堡,如果強攻勢必會造成我方較大傷亡。為了有針對性地打擊這些工事碉堡中的敵人,我軍在戰爭爆發後調集了58式火焰噴射器和74式火焰噴射器供前線部隊打擊工事碉堡中的敵人。如此重要的技術兵種理應和其他負責前送物資的分隊共同上前,發揮更大的戰術作用,而不是留在劉峰手裡來對抗可能出現的零星反擊。

電影《芳華》戰爭場景對錯(下)

懸崖噴

戰術反應欠佳?

除了輕武器以外,電影中還為我們呈現了一段我軍部隊遭遇埋伏襲擊以後的戰術反應。拋開這樣的戰術反應是否符合史實不談,就其戰術反應的品質來說並不是特別高。

首先就部隊行軍來看,在使用騾馬向前線運輸物資的過程中就充分暴露了部隊警惕性不高的問題,部隊直接成兩列縱隊行軍,而且沒有派出尖兵偵察。當第一聲槍響傳來,大家的第一反應竟然是愣住,直到後面敵軍打擊繼續到來仍沒有看到我方士兵臥倒尋找掩護。在平坦的公路上遇襲而又不采取尋找掩護等行動,無疑是暴露了目標,增大了傷亡,致使有些士兵白白地犧牲了生命。

其次,需要明確的一點是在這次運輸任務中,劉峰的職務為副連長,是現場級別最高的軍事指揮官,按理說在執行運輸任務過程中劉峰應該充分發揮自己的智慧才能使任務圓滿順利完成,但是實際上其並沒有盡到自己應盡的職責。當第一聲槍響的時候他應該組織士兵迅速變換位置臥倒隱蔽,而不是仍然站在原地;戰鬥打響後劉峰也應該迅速指揮、組織有效的反擊,但是劉峰卻自己一個人離開隊伍去追逐馬匹,使得運輸隊出現了短暫的群龍無首時期。

總而言之,《芳華》雖然在戰爭場景的拍攝上不夠完美,但是回憶戰爭,我們感受更深的是和平和生命的可貴。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