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南京鼓樓醫院心內科起搏電生理團隊成功植入江蘇省首例全皮下植入式心律轉復除顫器(S-ICD)

中國江蘇網訊 (記者 孫駿 通訊員 柳輝艷)9月6日,南京鼓樓醫院心內科徐偉教授帶領起搏電生理團隊在阜外醫院華偉教授指導下成功植入江蘇省首例全皮下植入式心律轉復除顫器(S-ICD)。

患者男性,77歲,六年前因心肌梗死,心室顫動植入ICD,3月前因囊袋外傷致起搏器囊袋感染轉入南京鼓樓醫院行囊袋清創和全除顫系統移除。臨床診斷:(1)陳舊性心肌梗死 (2)心功能不全(NYHAⅡ)(3)ICD植入後感染 (4)ICD系統移除術後。該患者是心臟猝死二級預防,具有高感染風險的患者,符合植入式心律轉復除顫器(ICD)植入的I類適應證。

徐偉教授分析本病例特點:(1)ICD系統感染後移除的患者;(2)心梗室顫植入TV-ICD,屬心臟性猝死二級預防;(3)無明確心動過緩,非除顫後起搏依賴;(4)應考慮避免經靜脈ICD除顫導線長期植入體內再次發生感染。故決定為患者植入S-ICD替代傳統ICD。

術前對患者進行了體表心電圖篩查,主要向量符合篩查標準,可以植入S-ICD,經評估可以耐受S-ICD植入手術患者BMI 26.5。

整個手術過程在全身麻醉下進行,於左側第4肋間沿腋中線走形切開皮膚10厘米,逐層分離皮下組織至筋膜層,作10*10厘米囊袋。於劍突下切開皮膚2厘米,逐層分離皮下組織至筋膜層,通過隧道穿引針連接囊袋,再沿胸骨向上約15厘米處切開皮膚2厘米,逐層分離皮下組織至筋膜層,通過隧道穿引針連接劍突下切口,使用隧道穿引針將45厘米長的3401除顫電極從囊袋經隧道送至劍突下切口,固定電極中段,再使用隧道穿引針將電極經隧道送至胸骨上方切口,固定頭端。連接脈衝發生器,置入囊袋內,以慶大黴素鹽水沖洗各術區及囊袋,逐層縫合胸大肌筋膜層及皮下組織,組織膠水粘合皮膚,術區紗布覆蓋,包紮,彈力繃帶加壓包紮止血。

手術圓滿成功,術中測試除顫阻抗61歐姆,參數良好,耗時1小時40分鐘。

心臟性猝死是我國心血管病患者死亡的主要誘因。絕大多數心臟性猝死由室顫引起。及時有效地除顫,是預防心臟性猝死的關鍵。

S-ICD是在心臟性猝死預防領域取得革命性突破的新技術。S-ICD電擊治療轉復惡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與傳統經靜脈ICD相同。它的整個系統都由皮下植入,不直接接觸心腔和血管,從而降低經靜脈植入除顫導線的相關術中及術後風險,如氣胸、血氣胸、導線移位等,此外囊袋感染、感染性心內膜炎、ICD導線故障等。它為無法植入經靜脈ICD的心臟性猝死的高危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療選擇。S-ICD相比經靜脈ICD,發生感染的風險更低。綜合以上,SICD更適合年輕、不需要起搏以及高感染風險的患者,例如早先發生過裝置感染的患者、終末期腎臟疾病患者、糖尿病患者,或者長期處於免疫抑製的患者。

南京大學醫學院附屬鼓樓醫院心臟科是中國成立最早的心臟科之一,是集醫療、教學、科研為一體,基礎和臨床緊密結合,以冠心病和心律失常介入治療為特色的臨床學科。心臟科是江蘇省醫學重點學科,江蘇省臨床重點專科,南京市醫學重點學科,衛生部冠心病及心律失常介入診療技術培訓基地,國家藥物臨床試驗基地,美國心臟病學院繼續教育基地,衛生部心血管專科醫師培訓基地,江蘇省心血管專科醫師進修基地,南京市心血管病臨床中心,南京市乾細胞治療急性心肌梗死轉化醫學中心,南京大學醫學院、南京醫科大學及南京中醫藥大學博士、碩士學位授予點及南京大學博士後流動站。

由於植入和隨訪專一團隊的長期臨床實踐,起搏團隊積累了豐富的CIEDs圍手術期及術後長期管理的經驗,是國內重要的植入性器械應用培訓基地。每年舉辦數期CRT植入補習班,為心臟起搏新技術的普及工作作出了突出貢獻。起搏團隊還主持和參與了國內外大量先進的臨床研究工作,成果斐然。

徐偉 國家名醫一優秀風範稱號獲得者

MD,FHRS,FESC南京大學醫學院附屬鼓樓醫院心臟科主任醫師

中國醫師協會心律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中華醫學會心電生理和起搏分會心力衰竭器械治療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國家衛計委腦防委心房顫動腦卒中預防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江蘇省醫學會心電生理和起搏分會副主任委員

衛生部心血管介入診療技術心律失常培訓基地主任、中華醫學會心電生理和起搏分會心臟遠程醫療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江蘇省間隔部起搏俱樂部主任委員、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醫學參考報心律學頻道副主編及中華心律失常學雜誌等多家專業學術期刊編委。擅長心血管危重症、複雜心律失常、高血壓、心力衰竭等疾病的診治。帶領團隊開展心臟選擇性部位起搏技術、心臟再同步化(CRT)治療技術、心臟性猝死預防技術(ICD)、心房顫動射頻消融技術及心臟起博導線拔除技術,多次獲江蘇省新技術引進一、二等獎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