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養生館有風險,扎針灸需謹慎!

近日張家口的崔先生在養生店針灸、拔罐時突然呼吸困難、臉色發黑,最終搶救無效死亡。經鑒定,崔先生系因針灸行為致雙側肺臟破裂繼發雙側氣胸,導致呼吸功能障礙死亡。

原來,崔先生因身體不適,在妻子的陪同到一養生店進行針灸理療,過程中崔先生呼吸困難,臉色發黑,病情愈加嚴重,店主見狀將其送往醫院,後崔先生搶救無效死亡。

短短一個月,包括此次事故在內,已經發生4起因針灸操作不慎而引發氣胸的悲劇。

治病救人的針灸為什麼會導致傷亡?養生機構可以進行針灸類項目嗎?

針灸不慎可致肺部「漏氣」

「臨床上,我們經常對學生強調『腹部深有井,背部薄如餅』」, 中國醫學科學院針灸學院副主任醫師董峰告訴健康時報記者,腹部針刺地稍微深一點兒問題不大,但是背部尤其是脊背部的時候,針刺的角度、深度、強度要嚴格按照操作,一寸就是一寸,五分就是五分。如果不了解體質、病情就輕易施針,很可能就會針刺過深,就會引發氣胸。

董峰介紹,肺壁非常薄,大概只有1mm,就像一個氣球,裡面充滿氣體。如果針灸操作者進針過深便會刺破肺壁,導致「肺漏氣。胸腔內的氣體增多,擠壓肺臟,使肺部發生應急性萎縮,會導致呼吸障礙,嚴重可危及生命。

董峰表示發生氣胸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很多患者像崔先生一樣選擇到沒有醫療資質的養生店此類場所,操作人員的醫療資質無法保證,風險較大。二是如果在正規中醫診所發生氣胸,醫生進行不規範操作如隔著衣服針灸也會有氣胸風險,另一方面患者自身可能在針灸時睡著翻身或站立靠牆而發生氣胸。

「只要操作得當,氣胸是可以避免的」,董峰提醒,患者應去正規醫院找正規醫師進行針灸,在針灸時應及時告訴醫生扎針的感受,如果出現胸悶、胸痛、呼吸困難等癥狀時,應及時就醫。

據警方調查,為崔先生針灸的店主沒有系統學習過醫療知識,在無醫師資格證書、醫師執業證書,未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的情況下,多次為顧客針灸。

而我國早已明令禁止在養生館等保健場所進行針刺等創傷性理療。

2018年6月,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公布《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辦公室關於非醫療機構開展「火療」項目的復函》,復函中明確規定,中醫養生保健機構禁止使用具有創傷性、侵入性或者危險性的技術方法,如針刺、瘢痕灸、發泡灸、牽引、扳法、中醫微創類技術、中醫灌洗腸等技術。

2018年7月,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發布《中醫養生保健服務規範(試行)》(徵求意見稿),其中明確「中醫養生保健機構及其人員不得從事醫療活動,不得使用針刺、瘢痕灸、發泡灸、牽引、扳法、中醫微創類技術等」。

專家建議,在審批養生保健機構的開辦時,要嚴格執行「中醫養生保健技術服務崗位人員應取得有關主管部門頒發的資質證書,開展的服務範圍應與取得的資質相一致,同時應持健康合格證上崗」等規定。

本文參考資料:

①《燕趙都市報》2019-07-09《河北一男子針灸時呼吸困難,不幸身亡》

②《法制晚報》2018-06-29《謹防以養生之名行非法行醫之實》

③《健康時報》2018-07-31《有些針灸,養生館做不了!》

④《健康時報》2018-06-22《中醫養生機構不能用針灸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