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坎城的紅毯上,為什麽站滿了中國人?

坎城已進行了多日。今年的坎城紅毯,其實有幾件值得回憶的事。

一個是,大魔王凱特布蘭切特,穿上了四年前,她憑《藍色茉莉》在金球獎封後的戰袍。她解釋:

“從高級訂製服到T恤,垃圾掩埋場充滿了不必要被丟棄的衣服。尤其在今日的時局,如此美麗的衣服不被穿者一生珍惜而且再次穿著,似乎顯得妄為與離譜。” 

凱特·布蘭切特穿著14年的禮服

一個是,《黑色黨徒》首映上,克里斯汀·斯圖爾特又脫鞋了,這個跟真的很難穿。這已不記得是第幾段小K在紅毯上脫下高跟鞋啦。這也是她對坎城紅毯上不成文的dress code 的抗議。

在走完紅毯後,脫下高跟鞋的克里斯汀

還有一個是,曾經的國民女神、63歲的法國影星伊沙貝爾 阿佳妮高調亮相。

很多人回憶起,多年前,28歲的阿佳妮攜《殺人的夏天》入圍坎城主競賽,宣傳期間躲避著一切攝影師的鏡頭,拒絕按傳統配合拍照,攝影師們被她的言行和姿態激怒,當她走上紅毯時,兩旁眾人齊齊把手中的相機放在地上,以表示抗議,成為坎城紅毯歷史性的一刻。

1983年坎城紅毯上阿佳妮的歷史一刻

這三個戲劇性時刻,吸引了大家的目光。

對比之下,僅活躍在中國的各種公眾號和娛樂版上的中國影星和中國網紅們,她們的心態,就饒有趣味了。

1/2

這些年來,每逢坎城、威尼斯等A級國際電影節,總少不了中國明星們的身影,和各種鋪天蓋地的公關稿,刷屏的微博。

如果說,走紅毯,是把它當作宣傳電影、同時也宣傳自己的最佳時機,這沒錯。人家為啥要設紅毯環節,為啥要把全球的娛樂記者們都吸引過來,不就是乾這個的嗎?不就是讓明星們穿著最華麗最隆重的禮服,以一種“快來拍我快來拍我”的姿態,為自己的作品服務嗎?

隻不過,當中國機靈的明星們發現這是一個特別吸引流量、特別能抬高自家身價和等級的場合之後,這個“宣傳電影”的目的,就起了微妙的變化了——比起宣傳作品,他們更希望的是,博版面、博流量,一舉成名天下知。

比如說,今年坎城紅毯上的“定毯神針”馬蘇。影片裡,馬蘇在紅毯巋然不動,任身旁人流不息。有媒體人在朋友圈爆料她在紅毯上,“原地不動,待足六分鐘,人家怎麽趕就是不走。”時尚博主徐峰立也發微博吐槽:去年范冰冰當評委都隻走了兩分鐘,馬蘇居然走了六分鐘。

馬蘇回應說,我也是為了完成宣傳任務:“咱就是實在人,今天晚上坎城紅毯繼續走,你說多久就多久。”

還有人破了她的紀錄:日本影星水原希子,和王麗坤一起,雙姝並立,如出水芙蓉。美是美的,清新脫俗,神彩飛揚。但水原希子一個人在鏡頭前旁若無人地左旋轉、右旋轉,左拍拍、右拍拍,一共逗留了九分鐘!

要說以上幾位明星,好歹還是帶著作品去的,衣著打扮還算莊重高貴,與坎城的氛圍能契合;那麽,那幾位不知以什麽身份去坎城的中國網紅,就更讓人無語了:

有的在紅毯上摔倒,大幅走光,半天起不來;還一再違反“紅毯不得自拍”的要求,在那裡顧影自憐地自拍;

有的在紅毯上穿著露點的禮服,還自稱是接受某大牌化妝品邀請而來的,結果被該大牌公開說其撒謊,要求她刪博;

有的穿著打扮完全COPY前幾年范冰冰的中國風,連耳環和拿的扇子都仿,“低配版本”讓人看不下去;

還有中國男星剛走上紅毯的角落向觀眾揮手,就被保安趕下場,但在國內的公關稿上還寫著“大受歡迎”“展現中國文化的魅力和風采”……

總而言之,她們或他們,一心一意,就是要露臉,就是要成為各種網絡流量,形象負面、出醜丟臉、也沒關係,只要讓人記住,就是贏了。對於那些網紅(也可能毫無知名度)來說,只要上過這塊地毯,就是她們的人生巔峰;寫進履歷當中,就能夠吸引來各種生意了。

2/2

早些年,以坎城為代表的歐洲電影節的紅毯並不是這樣的。即便在鞏俐、張曼玉揚威三大電影節的那個時代,妖孽也沒有這麽多,那時的紅毯,還確實只是電影人的盛會。

一提起坎城,很多人都會想起鞏俐,想起她在坎城海灘上簡潔而性感迷人的白襯衫和黑長裙。她從1988年開始,幾乎每年都帶著參賽作品來坎城,從《孩子王》《菊豆》《霸王別姬》到《活著》《搖啊搖搖到外婆橋》《風月》……幾乎每一部都能在影史上留下記憶:其中,《霸王別姬》還拿下了中國至今惟一一個金棕櫚獎。

1993年,鞏俐參加坎城的經典一幕,而這種經典,更是因為她當時所攜作品《霸王別姬》代表著華語電影在國際影壇的最高成就

鞏俐曾擲地有聲地說過,“沒作品,走什麽紅毯?”在過去的十多年裡,她與張曼玉、章子怡、舒淇等女星,都是坎城和各大電影節的常客;她們,都曾是歐洲三大電影節的評委甚至是評委會主席。她們當然每次都穿得很美,不過,尊貴的專業地位在那裡了,紅毯穿啥都不是重點了。

但從范冰冰開始,尤其是她2010年的單肩金色龍袍開始,大陸女星走紅毯的規則被徹底顛覆了。不管是別的女星譏諷她“把野心穿在身上”也好,王思聰挖苦她沒作品、是“毯星”也罷,但范冰冰這條“豔壓”之路,算是走出來了。

她在那次紅毯後,吸引了時尚圈和很多品牌的關注。——這叫商業價值;可是比拍電影來錢更快的。

范冰冰能夠成為“國際冰”,原因很多種。一方面,范冰冰雖然作品不彰,但她早已是國內知名度最高的女演員,有讚助商追捧,她走紅毯也是名正言順。

另一方面,范冰冰挑的造型設計師不錯。禮服水準是夠的,而范冰冰的顏經得起考驗,即便“豔壓”是炒作,在她身上也能成立。每年她在坎城的禮服都能入圍歐洲的“最佳衣著獎”。她的穿著打扮,成了娛樂版的重點關注。

而且,範本人很努力,努力出位、努力賺錢,也是一種努力嘛。

最關鍵的是,中國娛樂市場、電影市場、時尚市場剛剛開始,好大的一塊蛋糕剛剛端上來,全世界都在歡迎中國明星,希望通過他們在中國市場上分一杯羹,范冰冰正好出現在這個節點上,早一點、晚一點都不行。

范冰冰成功了。很多人也跟著走這條路:張雨綺穿著袒胸的綠裙子八次向觀眾獻飛吻,張馨予披著巨大的東北花襖禮服亮相,楊冪與陳廷嘉的“金角、銀角大王”造型……要的不是華麗、莊重、符合場合,要的也不是宣傳電影突出角色(她們要麽沒有作品、要麽只是配角),而是要竭力成為全場的焦點,成為大家的記憶點。

只是,別人走過的路,你再走一遍,是不可能石破天驚的。西方人現在看誰都是“冰冰”,臉盲了,也麻木了。

最終,演員還得靠作品啊。

就算是范冰冰,她在去年成為了坎城評委,正式宣告由“毯星”登堂入室了。她靠的是走紅毯走得特別好嗎?不是。她是知道自己的短板的,所以每隔一段時間她都會降價演一些文藝片;這些,幫她拿到了兩個A級電影節影后。這樣,她才名正言順了。

我還記得,去年的評委范冰冰,在開幕紅毯上非常的清雅脫俗,很美,但沒有攻擊性。也對,人家都已是半個主人了,還有必要咄咄逼人嗎?還要必要博出位嗎?

去年作為坎城評委出席開閉幕式的范冰冰

那些想靠走坎城紅毯來走紅、或者更紅的明星們,恐怕要失望了。這條路已行不通了。大家早已看膩了層出不窮的一到十八線明星的紅毯秀,審美麻木了。穿得好,不會記住你;穿得爛,馬上成為笑柄,讓你人設崩塌,但就是不會為你奉獻票房。

至於那些穿著奇裝異服、臉上的假體都快要戳出螢幕的網紅,更是中國的觀眾們吐槽的狂歡盛會。——當然,她們要的就是這種效果:受不了如潮的譏諷,怎麽能紅呢?只可惜,她們還是紅不了。不會有人為她們買單的。

當個“定毯神針”並不會有人記住你,但有好作品,可以。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