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孩子四種「壞習慣」,父母別乾預,但遇上這種情況,最好及時製止

文 | 幸孕姐

在寶媽們看來,寶寶的一些小習慣往往都不太好,因此十分憂心,其實寶媽們大可不必如此緊張,兒科專家們認為,孩子的有些「壞習慣」其實可以適當慣慣——

本文配圖均源網路,圖文均無關

一、可以慣著的「壞習慣」

壞習慣1:喜歡往嘴裡塞東西

寶寶幾個月的時候往往都有一個口腔敏感期,這時候他們往往會吃手指或者拿到什麼都往嘴裡塞。這時候的寶寶,喜歡靠嘴來感知整個世界,這其實是他們生長髮育過程中的一種心理需求,是一個認知的過程,家長沒必要去盲目干涉。

尤其是在寶寶1歲以前,口內探索有利於寶寶感知能力的發展並且可以緩解出牙痛,寶媽沒必要阻止。

解決方案:此時寶媽們不用過於著急,可以幫寶寶勤剪指甲並磨平,幫TA常洗手保持乾淨,讓他可以盡情吃小手。當他想把髒東西放進嘴巴時,給他換上乾淨安全的物品,畢竟這也是TA學習的一種方式。

壞習慣2:到處亂爬

通常寶寶出生6個月左右開始逐漸嘗試著學習爬行,讓父母提心弔膽生怕磕著摔著孩子,於是趕緊抱起來,其實這些家長過於著急了。

因為爬行是孩子鍛煉感覺系統和小腦平衡最重要的階段,能讓寶寶主動接觸和認識事物,促進其認知能力的發育。

解決方案:這時候寶媽的正確做法是,給寶寶多準備一些耐磨的衣物和襪子。等寶寶會爬以後,接觸到父母禁止觸碰的物品時,可以用一定的規範要求孩子。

壞習慣3:亂扔東西

通常情況下,寶寶到了6~8個月左右,就會出現亂丟東西的「壞習慣」,讓父母頭疼不已,其實對於他們而言,這是一種有趣的「遊戲」。

他們在不斷重複的動作中,強化了對各種物體以及環境的認識。這種行為還可以鍛煉寶寶的手眼協調能力,為日後的認知發展打下基礎。

解決方案:1歲以前不必乾預,寶媽不妨把「扔」和「撿」當成一個親子互動遊戲來玩,在家裡開闢一個遊戲角,給寶寶準備一些質地不同、顏色各異且不易破碎的玩具扔著玩,通過「扔「和」撿」之間的眼神交流、身體接觸,也能滿足了寶寶的情感需求和情緒發展需要。

壞習慣4:用手抓飯

細心的寶媽會發現,寶寶在1歲左右,喜歡用手抓飯菜,很多父母認為這樣不乾凈,所以會千方百計阻止。

其實從科學的角度上看,這恰好說明了幼兒到了「自我意識「的第一敏感期,當他們試圖用杓子舀到點東西,然後用不靈光的手腕往回伸,千方百計把手裡的杓子送進嘴裡時,就是專屬於他們的第一次自我定位和空間延展的重合敏感期。

解決方案:家長可以嘗試讓寶寶坐餐桌旁邊,任由他用手抓飯吃,等到1歲8個月左右,再慢慢教他們養成用工具吃飯的習慣。

以上四種所謂的「壞習慣」,其實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有利於孩子對這個世界有更多的認知,家長沒必要去強行阻止他們不要做,只要注意安全、衛生即可,不過有一種壞習慣,可千萬不能慣著,對其未來的發展不利。

二、堅決不能慣的壞習慣

亂拿別人東西

寶寶1歲左右,可能會出現隨便亂拿別人東西的情況,或者跟別的孩子搶東西。心理學家認為,這主要是因為他們內心強烈的佔有慾望,對別人的東西充滿好奇心,想要馬上獲得但是因為缺少物品所有權的意識,所以在私有欲的驅使下,就去將別人的東西佔為己有。

這確實是一種不好的行為,雖然是無心的,家長也絕對不能慣著,尤其是在寶寶兩歲以後,已經開始慢慢具備自主意識,父母更要乾預。

解決方案:寶媽不妨可以在家裡就幫他們樹立物品所有權的意識,從小就將寶寶與大人的東西區分開,告訴他們需要使用大人的東西的時候,需要得到大人的同意,相反,爸媽也得的到孩子的允許才能使用孩子的東西。慢慢的再把這種意識再衍生到家庭之外。

家庭教育往往更偏向細節,根據不同寶寶的個性會有不同的教育方法,寶媽們無論發現孩子有哪些壞習慣,一定都不要著急著改,找出原因「對症下藥」才是聰明做法。(zhl)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