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環能科技“定增兜底”炸雷 投資方虧了7000萬

  這家公司“定增兜底”炸雷!股價倒掛52%,投資方虧了7000萬,雙方訴諸公堂

  e公司

  於德江 李曼寧

  環能科技控股股東所持部分股份因法律糾紛被凍結,致使一直潛行的“定增兜底”浮出水面。有業內人士指出,對於一些質地稍差上市公司的定增,投資者認購並不積極,大股東采取承諾最低收益的增信措施幾乎是業內公開的秘密。

  但是,一旦二級市場表現不佳、大股東無力兌現承諾收益,雙方產生糾紛就成為了大概率事件。

  而當前,大股東質押比例普遍較高,定增倒掛的現象也不少見,其中又有多少存在定增兜底的情況,並不公開透明。

  定增兜底引發訴訟

  日前有媒體報導稱,環能科技控股股東環能德美投資所持有的公司股份(下稱“環能德美”)與上海達渡資產管理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下稱“達渡資產”)互相起訴,達渡資產認購環能科技定增份額之時與環能德美簽訂的抽屜協定得以曝光。

  在環能科技2016年的重組中,公司以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方式,對價2.15億元收購了四通環境65%股權,同時有募集配套資金的安排。經過詢價,環能科技最終以32.03元/股的價格,向兩名特定投資者發行543.92萬股,募集配套資金1.74億元。其中,達渡資產通過旗下的達渡定增1號私募投資基金耗資1.6億元獲配499.53萬股,佔發行後總股本的2.69%。這部分股份未設定限售期,上市之日即可流通。

  環能科技2017年實施了股本轉增,達渡資產亦有少量增減持的動作。

  環能科技2018年一季報顯示,截至今年3月底,達渡資產持有1049.72萬股,佔總股本的2.8%,位列第二大股東。但是,相關訴訟檔案顯示,達渡資產已經在4月23日、4月24日清倉減持了環能科技。

  綜合各方消息可知,2016年11月17日,環能德美與達渡資產簽署戰略合作協定。根據該協定,達渡資產認購不超過1.74億元的環能科技增發份額,若獲得該等股份後18個月內完成出售,環能德美承諾前者所認購股份的平均年化收益率不低於8%。協定還約定,達渡資產應履行積極為環能德美的PPP、BOT項目爭取低成本配套融資和向上市公司推薦並促進相關PPP、BOT項目簽約落地的承諾。

  環能科技在2017年初完成了配套融資,增發股份正式上市。然而,也正是自那時起,環能科技二級市場股價連遭重挫,至達渡資產減持之時下跌了44%,與定增發行價嚴重倒掛。前期,達渡資產認購增發及少量增持共計耗資約1.7億元,以其減持的兩個交易日的均價計算,虧損高達7620萬元。

  率先發難的是環能德美。今年4月13日,在達渡資產尚未減持的情況下,環能德美對其提起訴訟,原因是前者沒有達成“發起設立總稱為綠色低碳基礎設施投資基金的、面向具體投資對象的系列基礎設施投資基金”這一戰略合作關係前置條件,同時存在虛假陳述和誤導行為,要求解除前文提到的協定。

  在清倉減持之後的今年5月份,達渡資產反擊,對環能德美提起訴訟。

  達渡資產認為,自身積極履行了合約義務,環能德美單方面要求解除戰略合作協定並終止履行差額補足義務,要求其支付補償款、違約金及其他費用共計8424萬元。

  因上述糾紛,環能德美所持環能科技1300萬股已被司法凍結,佔總股本的3.45%。環能科技發布提示性公告,稱訴訟是公司股東之間的糾紛,不影響公司日常經營;環能德美正在積極采取措施應對,爭取早日解除凍結。

  環能科技只是冰山一角

  大股東為定增參與者承諾最低收益,環能科技是個別情況還是冰山一角?

  有投資機構人士對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表示,當前市場情況下,對於質地一般的公司,投資者參與其定增的熱情並不高,而公司又有迫切的融資需求,只能靠大股東承諾兜底收益的措施來增信,這種情況較為普遍。

  雲能基金副總經理余英棟對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表示,定增市場有些兩極分化,優質公司沒有人兜底收益,投資機構的積極性也非常高,業績欠佳、行業發展前景不明朗的中小公司的定增,就沒那麽容易。余英棟還表示,投資機構參與具有兜底承諾的定增要非常謹慎,要看這家公司有沒有什麽問題?大股東質押比例是不是很高?後續一旦收益沒有實現,相當於成為了債權,執行起來也容易產生新的問題。此外,當前減持新規對投資機構的退出也有較大的限制。

  綜合對多為業內人士的採訪可知,定增兜底的情況並不少見,只是各方未盡資訊披露義務。亦有觀點認為,定增兜底是大股東變相舉債參與認購,後續產生的問題實際上是債務糾紛。與此同時,容易產生糾紛的定增兜底具有兩大特點,一是定增嚴重倒掛,參與方產生較大虧損;二是大股東質押比例較高。

  仍以環能科技為例,此前定增的發行價是8.85元/股(前複權),而截至6月12日的收盤價僅為4.28元/股,倒掛52%。

  這也意味著,參與定增方若持有至今,資金將損失過半。環能科技最新的公告顯示,環能德美向華泰證券補充質押220萬股,累計質押1.49億股,佔公司總股本的31.62%,佔其所持股份的78%。

  萬得統計顯示,2017年以來解禁的1400筆定增股份之中,解禁日當天收益率為負多達470例,佔比34%,倒掛幅度超過30%的多達111例,由此可見倒掛現象的普遍性和嚴重性。另一方面,A股當前幾乎無股不質押,多家上市公司的控股股東的質押比例甚至達到100%。一旦定增兜底遇上倒掛及高比例質押,產生糾紛的風險陡增。

  評論:定增兜底條款容易誤傷市場

  日前,由於大股東定增兜底違約,環能科技股東間陷入訴訟糾紛。大股東或實控人兜底定增並非新鮮事,甚至一度盛行於定增市場,但因違約引發法律訴訟的案例曝光地不多。

  此前拓日新能*ST東南也出現過類似違約事件,法院最終均認定兜底協定有效。法院判定主要基於三方面:協定是雙方真實意思表示;沒有違反效力性強製性規定;沒有損害上市公司及其利益相關方的利益。

  在環能科技事件中,上市公司方面曾回應,訴訟既不會導致公司控制權變更,也不導致公管理層和戰略發生變更。也就是說,圍繞定增兜底產生的糾紛主要集中於股東層面。不過,兜底定增即便未直接衝擊上市公司,但其存在本身就是對市場的一種傷害。

  部分投資者過分注重保底受益,造成資金流向以短期逐利為目標,不利於資源的有效配置。兜底協定通常約定,投資者在認購公司定增股份解禁後的三個月內,若交易均價不能大於或者等於增發價的保底收益持續一定的天數(一般15-30天),投資者有權通過大宗交易向大股東或其指定機構出售其股權。

  這就導致,一方面,有的大股東為了“護航”定增,避免回購,在定增股票解禁前後頻頻釋放利好,涉嫌利用資訊優勢抬升股價。另一方面, 套利資金在限售期滿後集中減持,對市場形成較大的衝擊,也不利於保護中小投資者合法權益。

  從法理上講,若不涉嫌操縱股價、損害社會公共利益,定增兜底行為不屬於法律法規禁止行為,沒有被明文禁止,但定增兜底作為一種“抽屜協定”,上市公司未嚴格履行信披義務,並不獲監管層認可。問題是,為何會存在定增兜底這樣的設計?大股東又為何樂於為定增項目提供兜底承諾?

  實際上,無論行情好壞,大股東都可能存在兜底的動機。如早在2011年定增市場冷淡的時候,一些基本面無亮點、募投項目不被看好的公司定增項目並不受關注,為避免無人捧場的尷尬,大股東便用兜底承諾來吸引投資者。

  而此後隨著市場轉暖,“定增”主題逐漸表現出賺錢效應,定增項目的承銷也開始變得容易了。據記者了解,市場行情好的時候,大股東承諾的保底收益率高達15%。在2014~2015年牛市時,投資機構幾乎不問項目、不問定增方向,甚至不計成本地高溢價參與定增報價。一定程度上也是受大股東或實控人兜底的“安全墊”吸引。

  與此同時,大股東心態也開始發生變化,除了承諾給投資者保底,還主動要求兜底收益之外的部分進行收益分成。不少市場人士也對此有過質疑,認為該行為屬於監管套利。若公司在定增過程中配合各種資本運作拉升股價,使定增股票在解禁時盈利,大股東屆時按比例分成,相當於“空手套白狼”。

  不過,受定增新規與減持新規的影響, A股定增增速已大大放緩,定增新規降低了資方的安全邊際與收益,減持新規則增加了定增項目的退出難度。在此情形下,定增破發逐漸成為常態。而隨著定增嚴重倒掛,圍繞定增兜底產生的訴訟糾紛大概率會增加。

責任編輯:凌辰 SF179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