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傅盛挑戰邊界,獵豹“跑”進機器人叢林

小米聯合創始人王川至今記得一件事:有一年王川在古北水鎮過生日,雷軍、傅盛都在,聚會結束後返回北京市區的路上,傅盛講起了機器人。

“講了一路,說做機器人有多難,讓機器人看到東西、聽懂話、運動有多不容易。”王川對媒體說。

3月21日,王川被邀請到了獵豹在水立方舉行名為“機器人之夜”發布會現場。在這場發布會的前一小時,傅盛談產品、談情懷,甚至縱身躍入水立方的泳池證明自己對恐懼的突破;後一個小時,傅盛拿出五款機器人產品,包括接待機器人豹小秘、零售機器人豹小販、兒童陪伴機器人豹豹龍、小豹AI音箱和無人值守的咖啡店豹咖啡。

王川則在活動上宣布了獵豹機器人與小米之家的合作,與王川並排坐著的,還有“陪傅盛提前一天就來彩排”的張泉靈、“參加傅盛40歲生日派對”的姚勁波、還有“經常和傅盛交流怎麽把產品做極致”的羅永浩。

“傅盛在挑戰他的極限。”王川在舞台上說。

獵豹 CEO 傅盛與小米聯合創始人王川

複盤獵豹的成長史,獵豹今日的成就與傅盛對業務方向的判斷極為相關:PC 年代,獵豹(當時還叫“金山毒霸”)在安全領域從瑞星、卡巴斯基等對手中殺出重圍;移動互聯網時期,獵豹押注工具出海,在美國上市;如今,獵豹手握遊戲、工具業務帶來的現金流,同時在海外尋求與今日頭條等公司的合作,開始轉移公司戰略,All in AI,並構建起一片“機器人叢林”。

用得起來,也要賣得出去

去年12月烏鎮“世界互聯網大會”,傅盛在同鈦媒體談到獵豹的 AI 戰略時表示:“AI在今天被片面地強調性能,但有一些地方屬於技術過剩,應用不足,我們會直接做成產品。”

對於傅盛來說,應用落地是獵豹布局 AI 的關鍵表現。

傅盛公開指出當下機器人產業中的問題,在他看來,即使是日本或者以色列頂尖科技公司做出的機器人,不少產品都是“採購系統後套個硬體外殼”,甚至是“在 iPad 底下加幾個輪子”,不僅體驗較差,更因為造價高昂、無法量產等問題無法投入實際應用。

但在機器人製造領域,從想法到現實的確存在巨大的實踐難點。

由於機器人是由感知(耳+眼),認知決策(腦),自然互動(嘴)和行動(手+腿)四大能力的定義模型,對於人類來說,轉彎行走、抓取物體是再簡單不過的動作,但讓機器人來完成就需要一套巨大的系統工程。

就拿業界常見的服務型機器人概念為例,如果你想叫機器人幫你倒一瓶紅酒,這一指令中包含的“知道說什麽語言、避開障礙、定位紅酒、拿穩酒杯”等環節,就需要機器人具備相應的自然語義理解、避讓導航、物品識別、機械臂控制等多種能力,而每一項能力的背後,都意味著要突破新的技術難題與大筆的資金投入。

讓機器人執行“倒一瓶紅酒”的指令有多難?傅盛列舉出所有要素。

為了讓機器人在功能上首先實現落地,獵豹采取了“化整為零、單點突破”的做法,即把每一個具備場景價值的技術單獨拿出來實現產品化。“首先得保證能做得出來;其次找到一個比較真正用戶需求的地方。”傅盛告訴鈦媒體,這是獵豹判斷機器人落地場景的標準。

以兒童陪伴機器人“豹豹龍”為例,獵豹必須保證豹豹龍有足夠的避障技術支持,才不會在行進過程中撞到兒童,這是技術實現層面的要求。

而研發咖啡店“豹咖啡”的過程,則是對識別傅盛口中“用戶需求”的過程。獵豹團隊發現,當下的很多咖啡機成本就達十幾萬到幾十萬不等,而豹咖啡中使用的機械臂可以把成本降至幾萬元,這就具備投入到現實場景中的可能。

兒童陪伴機器人豹豹龍

為此,傅盛也在產品上做出多項妥協,比如取消了豹小秘的彎腰功能,因為需要增加更多的關節零件,同時會因為彎腰出現的重心轉移導致底盤不穩;另外,獵豹還曾研製出一款形似人手的機械臂產品,也因為複雜的芯片協調問題作罷。

張泉靈現場演示了“豹小秘”的前台指引功能,她驚呼“我怎麽走她都能跟著我”。

具備商用價值,則是獵豹推出五款機器人的另一目標。相比大眾更加熟知的機器人公民索菲亞、會翻跟鬥的波士頓動力機器人,概念性的技術突破並不是獵豹此次發布的訴求。除了在場景上落地以外,傅盛還要面臨投入機器人產業後上市公司面臨的業績壓力。

姚勁波就在台上跟傅盛算了一筆账。由於接待機器人豹小秘具備白天接待、夜晚巡邏兩重功能,當聽聞豹小秘每月2999的租金之後,姚勁波直言:“和招聘前台和保安相比,的確不貴。”

基於勞動密集型工種人力成本逐年上升的背景,獵豹發布的五款機器人幾乎對標了四種職業類型:同樣是2999/每月租金的豹小販可以替代街邊商販;9999元的豹豹龍可以解決一部分幼兒陪護工作;包含29999元機械臂的豹咖啡能替代大部分咖啡師……

不難看出,在傅盛對機器人“用得起來”的標準背後,實則還隱藏了“賣得出去”的商業目標。不僅在定價上降低了獲取門檻,獵豹還將於小米之家、SOHO 3Q以及優客太空等線下場景合作,推廣豹小秘等機器人的應用。

進化中的獵豹

獵豹赴美上市後,由於美國資本市場對獵豹業務模式的了解不足、以及遭受 Facebook 和 Google 廣告政策調整等事件影響,獵豹股價一度低迷。

這也迫使傅盛開始重新思考獵豹生意的本質,他將此前有些跨越的業務線條重新梳理——誰來貢獻利潤,誰可以交由合作夥伴,誰是今後的戰略重點——傅盛有了更清楚的目標。

去年11月,獵豹宣布與今日頭條達成戰略合作:今日頭條參與獵豹移動子公司Live.me的B輪融資,同時以8660萬美元收購獵豹旗下新聞聚合平台News Republic。

“我們肯定是(在海外市場)遇到了一些困難,又看到了AI、機器人這樣的機會,覺得可以在新的戰場上投入。”傅盛在當時告訴鈦媒體。

2017年5月,獵豹移動母公司金山軟體公告顯示,獵豹移動擬4000萬美元投資人工智能公司“獵戶星空”,後者成立於2016年9月,主營業務為開發遠程語音控制和輔助系統及機器人。

來自獵戶星空的一位工作人員在3月21日的發布會現場告訴鈦媒體,目前公司已達到300人的團隊規模,內部按照五款機器人的事業線劃分,主要提供底層 AI 系統,部分硬體設備與UFACTORY、EVENTEC 等國內廠商聯合開發。

在獵豹當下全力投入的AI 戰略中,這家被收購的年輕公司將在獵豹體系內佔據關鍵地位

“獵戶星空承擔的是獵豹旗下機器人整個 AI 技術鏈條,我們的獵戶OS,你看到的眼、耳、口、傳感器技術都是獵戶星空做的。”傅盛對鈦媒體說。

另據獵豹本月發布的 Q4 財報顯示,獵豹目前持有獵戶星空大約30%的股權。同時,獵豹還獲得一份購股期權,有權在兩年內以同樣估值認購獵戶星空股份,從而獲得對獵戶星空的控股權。

在傅盛看來,將 AI 戰略歸置於獵豹體外公司的決定,也源於對業務邊界的思考。

“之前我們做遊戲、內容,到做 AI、機器人,裡面有一點關聯,比如 AI 技術讓內容變得個性化;但要說內容跟機器人是不是強相關,這的確是兩件事。所以我們用了獵戶星空來做 AI ,畢竟在一個體系裡做新的東西,思維會不一樣。”傅盛談到。

事實上,在“邊界”這個詞還沒有被王興帶火之前,傅盛更常說的是“進化”。在多個場合,傅盛都曾提起過他在獵豹轉型過程中的理解:

“獵豹最大的成長就是理解了「進化」本身。你沒有辦法去避免一件事情的發生,或者你不可能只是把一件事情做好,所有的東西就會更好。有時候過去的經驗實際上是未來一些發展的阻礙,所以我們學會了更快地重新清空,然後去到下一個陣地上。”

相比 BAT 在搜索、電商、社交遊戲等戰場一以貫之的領先,獵豹頻繁切換多條賽道的經歷,讓這家公司的發展軌跡多了些評判的維度,有人肯定獵豹的每一次轉型都能踩中風口,也有懷疑獵豹的做法接近於“什麽火就做什麽。”

但對於傅盛來說,他並不在乎外部的評價,眼下他最關心的事,是已經公布的機器人設備是否能如約量產。目前五款機器人除了小豹AI音箱已經上市外,其余幾款產品給出的上市時間均為“今年之內”。

“這次發布五款產品也是為了看看市場以及試運行階段的反饋,如果發現好的(場景)機會,我們還會有更大的投入。”傅盛說到。(本文首發鈦媒體,作者/蘇建勳)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