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黑暗騎士的崛起,一代傳奇的終結

很多人會把超級英雄電影跟「爆米花」聯繫起來,但相信你看了上期《黑暗騎士》的分析之後,應該會有不同的理解——如果把諾蘭的蝙蝠俠三部曲僅僅當成超級英雄電影的話,真的是太可惜了。

同樣的,今天要聊的這部《黑暗騎士崛起》,其內涵依舊不低,只是對於主題的隱藏略深。

那麽影片的主題是什麽?影迷揪心的蝙蝠俠最後究竟是生是死?看完全文,你就明白了。

點擊觀看視頻

影評

《黑暗騎士崛起》是諾蘭蝙蝠俠三部曲的最後一部,上映於2012年。

雖然影片的票房超過了《黑暗騎士》,達到10.8億美元,但一般認為《黑騎崛起》比起《黑暗騎士》仍有差距。

即使如此,影片在imdb排名69,豆瓣排名127,依然穩坐top250。從排名來看,即使它不是三部曲中最完美的一部,也是無可置疑的經典。

影片的畫面風格相當乾淨,和諾蘭前期的電影不太一樣。

比如影片中會有很多暗色背景下虛化遠景燈光的處理,這種處理會讓人物主體更加突出,但同時,因為背景被虛化,和日常生活中人眼所見的場景環境不太一樣,於是影片的「寫實感」會略有降低

比起《黑暗騎士》和《俠影之謎》,《黑騎崛起》的場景環境看起來要更「傳奇」,不像我們平常隨處可見的都市。

當然,這只是和諾蘭自己的電影相比。

按照諾蘭「實拍狂魔」的一貫特性,即使是採用了這種手法,影片的真實感也是強過一般導演的。

在《黑騎崛起》中,諾蘭並沒有採用在《黑暗騎士》裡那種圍繞蝙蝠俠和小醜對決的多幕轉折結構。故事中間並沒有特別多的反轉,這種結構性的差異也是導致兩部影片觀感不同的原因。

諾蘭在影片中用了另外一種結構範式,即開啟多條故事線,平行講述。這些故事線在前面偶爾有交疊,在最後一幕時全面交匯在一起。

多幕轉折結構(示意圖)

多幕轉折結構的影片比較少,需要很多靈感。如果寫得好,很容易持續地保持觀眾注意力,缺點是不容易寫出「壯闊」的結局。

多線結構比較傳統,優點是結局會比較突出,缺點是中段可能會有疲軟

其實這和觀眾的觀影體驗是類似的,看《黑暗騎士》時,全程緊張得喘不過氣,而看《黑騎崛起》時,會對大橋崩塌、蝙蝠俠最後犧牲自己的結局留下很深的印象。這某種程度上也是由影片的架構決定的。

比起《黑暗騎士》中崇尚混亂與無底線惡的那個小醜,《黑騎崛起》中的反派貝恩和米蘭達,人物塑造是更加扁平的。

正因為反派的性格扁平了,電影故事也就相對變得扁平。

除去這些,《黑暗騎士崛起》的主題是有點難看懂的因為這個故事和一般的故事不太一樣。

比如,為什麽在故事開始,阿福要勸說蝙蝠俠退隱,為什麽他要離開蝙蝠俠?難道他不知道布魯斯做的是正確的事情嗎?

後面蝙蝠俠不綁繩子,用對死亡的恐懼離開了深井,又有什麽意義呢?

一個英雄需要一個對手。

在《黑騎崛起》裡,蝙蝠俠的對手其實是他自己,又或者說,「布魯斯韋恩」的對手,正是「蝙蝠俠」。

從故事的開始,布魯斯韋恩滿身傷痕卻要堅持強行出征,他的行為似乎具有一種自我毀滅的傾向。

阿福發現了他身上的問題,那就是,他過份地「勇敢」和「自我犧牲」,以至於從來不在任何時候考慮自己的安危。

他的「正義」在經年累月之後,似乎已經成為了一種習慣,充滿了他的全部

以致於,他不再像是一個人,而成了「正義」這個「義務」的化身。

也就是說,他把自己當成了「蝙蝠俠」。

但這對於一個人來說,並不是正常的狀態。

因為人會疲倦,會退縮,會恐懼,而當人強迫自己成為「正義」時,他不會恐懼。

不過可悲的是,一個人不會恐懼,並不助於他去執行「正義」。

在監獄裡的那段說得比較明白,獄醫告訴布魯斯,人如果沒有恐懼,就不會突破極限,不怕死就是布魯斯最大的弱點。

於是,布魯斯決定不綁繩子,帶著對死亡的恐懼,反而爬出了無人能出的深井。

正是這種「恐懼」,幫助蝙蝠俠從「正義」還原為「人」。從而讓他做出更正確的決定。

這甚至關聯到影片最後的結局。結尾處,布魯斯看似做出了一個赴死的行為,這是他的自我犧牲,我想觀眾們都因為這個壯舉感動不已。

但是,如果是這樣的結局,就是蝙蝠俠在一開始的那種為了正義自我犧牲的願望實現了,那麽阿福之前勸說蝙蝠俠去過自己生活的劇情,依靠生存的恐懼爬上深井的劇情,意義又在哪裡呢?

在故事的尾聲,電影告訴我們,直升飛機的自動駕駛系統在6個月以前就被修好了。

能是誰修好的呢?

當然是布魯斯。

這樣說來,其實布魯斯很早以前就給自己留了一個生的希望

他最後讓直升飛機自動飛向遠方,而自己中途離開,這個行為正如同他用對死亡的恐懼爬上深井一般。他用自己對於死亡的恐懼,想出了這個自己可以活下來,同時又解決了一切問題的方案。

如果是電影開頭的布魯斯,他會直接駕駛直升飛機自我毀滅,但這就意味著,蝙蝠俠也會隨著他一起死去,所以,他並沒有這麽選擇。

布魯斯選擇了生,而不是犧牲,這,正好達成了電影的深層主題。

布魯斯明白,自己並不等於蝙蝠俠,因為自己是布魯斯韋恩,自己是一個人,自己有可能會變老,變得無能,甚至變得懦弱,但蝙蝠俠卻可以是一個永遠的象徵。

我想,布魯斯在最後決定把蝙蝠俠這個身份交給布萊克(羅賓)時,他想通了這一點。

人自己並不能成為「象徵」本身,人只有身為一個「人」時,才能做出正確的決定。但「象徵」卻是永恆而完美的就如同神一樣

所以布魯斯給布萊克(羅賓)發了信。

在影片的最後,布萊克進入蝙蝠洞,如同當年的布魯斯韋恩一般。他年輕,充滿精力,嫉惡如仇。

而不管面具下面是誰,「蝙蝠俠」這個符號,已經成為了正義守護哥譚的「象徵」。

隨著布萊克戴上面具,布魯斯所締造的這個「蝙蝠俠」就不再是他自己,而成為了哥譚永遠的守護神。

布魯斯會犯錯,會死,但蝙蝠俠這個形象卻可以一代一代傳下去,長久不息。

在佛羅倫薩雅諾河邊的咖啡廳,布魯斯和貓女過著平靜的生活。我想,或許這是在布魯斯最後犧牲自己的一切給了哥譚之後,他所應得的溫馨的結局。

不朽的雕像在眾人的注目下已被鑄成,而面具後面的人卻已經不一樣。

在那個黑暗的蝙蝠洞中,新的黑暗騎士正在崛起。

喜歡這期節目,就點亮【在看】或者分享給朋友們吧!

晚安!

- THE END-

更多你也許會喜歡的故事:

被影迷奉為神作,它到底神在哪裡?

無可複製的經典,諾蘭《蝙蝠俠》三部曲背後的故事:

關注眾號「木魚水心」,

讓電影豐富生活!

關注公眾號後——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