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北京大學中國教育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高等教育的三個迷思

王蓉,北京大學中國教育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教授

中國高等教育的三個迷思

教育財政研究簡單說就是研究有關教育的錢。今天我想談幾個問題:第一,中國高等教育的迷思。我的同事周森的研究成果揭示了中國高等教育8%和30%的故事,意思是說央屬高校的大學生隻佔全中國大學生的8%,但是這些央屬高校的資源佔據了整個中國高等教育資源的30%。

美國有一個研究高等教育史的教授研究了大西洋兩岸歐洲和美國的高等教育。美國高等教育的資源分化特別嚴重,在不同層次和類型的高校之中分布的差距特別大,歐洲的分化相對較小。到底是什麽樣的政治、社會、經濟制度,支撐了如此巨大的分化?又是什麽樣的制度遏製了這種分化?由此引出來一個嚴肅的問題,在中國為什麽我們能容忍如此巨大的、甚至超過了美國的分化?是什麽原因使我們的教育資源產生了這麽大的分化,而且一直在加劇?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也是我所說的第一個迷思。

第二個迷思,我們經常被國際上有名的教育經濟學家批評,他們認為中國高等教育的財政體制存在著根本性的體制性的不公平。北大、清華收的學費相對來說是低的,無論以何種計算方式,培養成本都是高的。為什麽這些精英人才得到了如此多的公共財政的補貼?我們還一定要證明北大、清華對社會作出了巨大的貢獻——用術語來說,不管是外部性,還是公共產品,才配得上如此巨大的公共財政補貼。考試不好的孩子去了高職,學費比北大還高,但接受的是質量不好的教育,個人付出的成本卻更高,我們這裡的學生接受了最高質量的教育,但個人付出的成本相對來說是最低的,這被稱為體制性的不公平。所以我們總是要解釋為什麽北大、清華配得上如此高的公共財政補貼。

第三個迷思,人文社科的教授談理念、愛和夢想,我們研究教育財政必須要談談各國大學的商業模式。美國有一個經濟學家總結了美國大學的商業模式,一句話就是人才的風險投資。美國私立大學很高比例的資金來自於捐贈基金,這些基金主要來自於校友。這就是為什麽大學選人選的是將來可以帶來很高投資回報的人,跟商業模式是有關係的。我們試圖與國際同行進行對話,中國大學的商業模式是什麽?大學模式最根本的問題就是為誰培養人,怎麽培養人,培養什麽樣的人,其實後面是一些很嚴肅的問題。

來源 | 北京大學教育學院(ID:pkugse)

編輯 | Alice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