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孩子發熱後,除了一些物理降溫的措施外,還可以用退燒藥

文 | 王新良 於博

圖 | 來源於網絡

上期我們談論了孩子發燒後是否要用抗生素、是否需要點滴等問題,相信家長們已經有了一些新的看法和認識。這期我們繼續講解一些降溫措施,以及如何處理和預防高熱驚厥。

孩子可以吃什麽退燒藥?

孩子發熱後,除了一些物理降溫的措施外,還可以用退燒藥。現在,國家規定孩子只能用兩種退燒藥,一種是布洛芬,一種是對乙酰氨基酚。藥房裡有各種各樣的退燒藥,但孩子用的退燒藥必須得印上這兩種名稱;如果沒有印製這兩種名稱的其中之一,那就說明不能給孩子用。

孩子用退燒藥有年齡界定,一般16歲以下的孩子需要用兒童退燒藥。還有,特別小的孩子不能用退燒藥,一般來說三個月以上才讓用對乙酰氨基酚,六個月以上才讓用布洛芬,全世界都是這樣規定的。

如何科學合理的進行物理降溫?

孩子感染以後可能出現發燒。發燒一般分為三個階段:體溫上升期、高溫持續期、體溫下降期。

在體溫上升期,機體感覺到外來入侵,就會通過發燒來抵禦病菌。燒起來的過程比較短,可能僅半天或幾個小時;這期間孩子會表現為發冷、四肢微涼、身上有雞皮疙瘩。

這時候就要讓孩子多喝溫水,適當保暖。保暖的目的主要是讓孩子舒服一點,沒有別的作用;同時要注意,此時不能使用降溫措施。不過家長也很難捕捉到體溫上升期,基本等孩子燒起來後才會發現。

喝溫水和保暖後,孩子的體溫很快就能達到一定的溫度,滿足體溫調節中樞的要求。這時,身體就能跟“敵人”打仗了,所以正確的處理是最關鍵的。

此時可以給孩子吃藥,但用物理方法控制孩子的體溫是最好的,因為物理降溫對孩子沒什麽副作用,經濟負擔也很小。下面給大家介紹幾種常用的方法。

適當多喝水

適量多喝水指的是少量、多次喝水,並且要一直喝。多喝水會促進多排尿、多出汗,出汗便會散熱,然後把體溫稍微降一降。那麽該喝多少水呢?

一般可以看尿的顏色,如果尿還是特別黃,就說明喝的水還不夠;直到尿液呈淡黃色或白色,就說明喝的水足夠了。

注意通風

要多通風,而不是捂著孩子,因為把孩子包得太嚴實會使他們沒法散熱。一般吹風就能讓孩子把熱散發出來,使體溫適當降低,但不能讓大風吹。

溫水擦浴

運用物理降溫法,最主要的措施是溫水擦浴。一般需要掌握以下幾個原則:

水溫不能太低,也不能太高,一般控制在32℃~34℃之間就可以。如果孩子感覺涼,溫度還可以再增高一點,但要低於孩子當時的體溫1℃以下。比如孩子發燒39℃卻用38.5℃的水擦浴,溫度就有點高了;要把水溫降到38℃以下,這樣孩子感覺不燙也不涼,並且要維持這個溫度。

擦浴的時候要把門窗關好。孩子擦浴時不能通風太厲害,並且調節好室溫;如果室溫太低,孩子就容易著涼激發新的感染。一般室溫控制在21℃~24℃之間就行。

一般禁止擦浴心髒部位,防止溫度對心髒有不良刺激。可以擦浴大血管部位,比如腋下、腹溝、四肢等。擦了溫水後,溫水蒸發時就會帶走一些熱量,起到物理降溫的作用。

擦浴頻次也要權衡利弊,擦得太勤容易讓孩子著涼導致繼發感染。一天擦浴兩三次就可以,擦的時候應該維持適當高一點的室溫,等孩子身體幹了以後再開窗。

這些降溫措施不是為了讓孩子體溫降到正常,只要把體溫降到不太高、沒有什麽危險的度數就行,因為得讓孩子燒一燒,把仗打完。像酒精擦浴、捂汗等這些做法都是不科學的,不能使用這些方法。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