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奔馳失控迷雲:事件存諸多疑點 業內反思智能駕駛安全

  奔馳“失控”迷雲:智能駕駛背後的反思

  本報記者 王欣 北京報導

  3月16日晚間,北京梅賽德斯奔馳銷售服務有限公司發布《關於薛先生車輛定速巡航相關媒體報導的情況說明》(以下簡稱《說明》)。奔馳表示,已經第一時間聯繫薛先生並安排專業人員趕赴現場了解情況,並立即成立了專家技術小組對所描述情況進行調查,強調目前並不具備在後台對車輛進行乾預的技術。

  當天,據河南當地媒體報導,3月14日夜間,在連霍高速河南通往陝西方向,駕駛奔馳C級轎車的薛先生在開啟定速巡航後,無法減速與刹車,只能以120公里/小時的速度狂奔,一個小時之後,奔馳售後終於通過後台操作,使這輛在高速公路上失控距離長達一百公里的奔馳車恢復正常控制。

  目前該事件存在諸多疑點,事件的具體狀況有待進一步調查。但事件引發的社會輿論,背後折射出來的是,汽車進入智能化時代,公眾對於智能汽車安全與網絡安全的擔憂。

  事件存諸多疑點

  對於引起事件的原因,3月18日,同濟大學汽車學院教授、汽車安全技術研究所所長朱西產,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采訪時認為,目前存在三種猜測:“一是奔馳車定速巡航失靈,同時製動、變速箱換擋、關閉電源等除了轉向外的所有操作功能都失靈,但這種可能性太小;二是汽車改裝,刷發動機ECU(電子控制單元)提升功率,軟體屏蔽了‘定速巡航解除功能’;三是車主惡作劇,這種猜測主要是因為事件發生後車主的鎮靜程度。”

  他認為,第二種情況的可能性最大,不排除第三種情況,而汽車缺陷的可能性幾乎為0。

  “理論上來說,從車輛設計來看,奔馳的車出現這種事情的情況並不大,那麽司機的行為就顯得比較可疑了。”18日,汽車電子技術專家朱玉龍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采訪表示。

  同一天,作家、賽車手韓寒從刹車系統、高速路況、行車速度、配件使用、車主做法等五個方面分析了“失控奔馳”事件,認為“車主誇大和演繹了相當一部分內容”。

  根據車主的講述,事件存在諸多疑點:首先是事件的真實性,據薛先生的描述,他以120km/h的速度持續在高速公路上駕駛1個多小時,並依靠警方的幫助順利地通過收費站。有分析認為,即使車主作為業餘賽車手,也無法在夜間完成如此高難度的駕駛技術。

  第二個疑點是,最終失控的車輛是如何停下來的。按照薛先生的說法,當時定速巡航失靈,踩刹車並沒有減速效果。“巡航系統失靈的可能性存在,但這輛車製動系統物理未失效,所以完全停不下來不可理解。”3月18日,一位汽車工程師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采訪時表示。

  事實上,從車輛控制策略的設計而言,為確保車輛安全,一般廠家都會設定“刹車優先”,即只要踩刹車,其他功能都會為其讓步,刹車完全失靈的可能性實在太低。

  在最初的報導中,當地媒體稱奔馳售後通過後台操作使車輛停下,但奔馳方面已經在《說明》中明確表示,不具備後台對車輛乾預的技術。隨後,薛先生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他是利用打開車門、解開安全帶的方式使車輛降速實現刹車,但據奔馳在此後表示,該車並沒有開車門降速功能。

  北京奔馳方面表示,奔馳的相關人員已經到達成都,與薛先生見面,詳細調查事件。

  智能駕駛安全性反思

  儘管事件的真相還有待進一步調查,但由此引發了業內對於智能駕駛安全性的反思。

  事件之所以引起強烈的關注,在於消費者的兩種恐慌情緒:一是因為事件本身,導致公眾對於智能駕駛技術安全性的憂慮;二是最初報導時稱後台操作使車輛停下,引起公眾對智能網聯汽車網絡技術安全的恐慌。

  對此,朱玉龍認為,“高端汽車人群用戶非常在意汽車的安全,消費者對於奔馳本身的品質還是挺信任的。很難想象如果事件中的主角換成自主品牌,或者一台自動駕駛車輛出現類似失控的問題,或者事件更加嚴重,對於汽車自動駕駛的發展會產生多大的影響。加上本身技術存在差距,或許會加大自主品牌在自動駕駛研發上的壓力。”

  事實上,一直以來中國消費者對於自動駕駛抱以高期待。J.D Power去年11月發布的“中國消費者自動駕駛傾向調查”結果顯示,有78%的中國消費者表示“完全會信任”和“可能會信任”全自動駕駛技術,中國消費者對自動駕駛技術的信任程度超過歐美等國。但是,消費者對自動駕駛的技術安全性、相應法律法規的缺失存在顧慮。

  該調查發現,53%的中國消費者擔心“可能的技術故障/系統錯誤”;擔心“事故發生時的法律責任”和“車輛可能被黑客攻擊”的消費者比例則分別為18%和11%。

  智能駕駛、自動駕駛能否大規模普及應用,除了先進技術的推動之外,最終取決於消費者的接受度,而安全保障是消費者選擇智能網聯汽車的重要因素。

  3月15日,比亞迪被指通過遠程遙控鎖定車輛。儘管事後證實是由於車輛沒有按時交納租金,所以租車公司對車輛進行了限制,但是該事也說明通過車載雲服務功能遠程鎖車可以實現。

  “遠程操控理論上技術難度不大,但軟體上留後門安全風險太大,廠家又沒有看得見的利益,因此不會遠程操控。”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

  目前來看,消費者難以接受汽車可被遠程操控。這意味著,車主的私密性受到侵犯,甚至影響到人身安全。如果廠商能夠遠程控制車輛,那麽意味著黑客同樣可以做到。黑客的攻擊,或許會給智能網聯汽車行業帶來巨大的安全隱患。

  隨著智能駕駛技術不斷發展,汽車的聯網和電子系統面臨著更大的安全威脅。因此,完善相關安全法規和汽車網絡安全技術,對於智能汽車的健康發展至關重要。

  “類似奔馳這樣的孤例,存在太多矛盾,即使如此,從長期來看,建立一個面向未來的路線安全機制非常有意義。”朱玉龍最後表示。

  (編輯:周開平)

責任編輯:李堅 SF163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