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大英的驕傲與恐懼:從國名變更看“日不落”與島國思維

“疑歐主義”這個詞出現得很晚,但卻是一種長期存在。1986年6月,《泰晤士報》在形容撒切爾夫人對歐事務的態度時就“創造”了這個詞。六年後的1992年,“疑歐主義”作為學術名詞首先出現在《經濟學人》的雜誌上。

(1)什麽是“疑歐主義”

“疑歐主義”是對“歐洲大陸聯合”表示懷疑的各種思想的統稱。對於英國來說,主要就是對歐洲一體化能否形成、是否對英國有利,存在著懷疑、不信任乃至反對三類觀點。三類觀點下面針對不同內容又有許多觀點。

具體說來,“疑歐主義”受以下四個思想影響。

其一:受國家、個人利益的影響;

其二:維護國家主權概念;

其三:價值觀上分歧。因為大陸國家普遍有“集權”思想,但英國擁有長期的“協商”思想。英國國內特別反對“歐盟”干涉會員國內部的各種社會問題、風俗問題,例如墮胎、離婚、少數民族權力、難民問題等問題,每個國家自己應該做主;

其四:歷史影響。在英國人看來,歐洲從來就沒統一過,它們在文化上也是區塊化,歐洲從歷史和文化上就不可能統一。對於這一點也確實有些道理,歐洲從來就不是一體,而是分為不同的價值圈。曾經統一的“羅馬”早已經灰飛煙滅了,千年來,歐洲大陸分為英國、法國、德意志、意大利、俄羅斯等不同的文化、價值板塊兒。

從最初的排斥、懷疑到加入並懷疑,最終演變為懷疑退出歐共體/歐盟,其背後的邏輯是:希望借助“歐盟”阻止下滑速度到在“歐盟”內部其影響力開始下滑,特別是2010年“新歐洲”介入後,美國勢力不再需要“英國”這個中介對“歐盟”施加影響力。英國在美國手中價值降低,在此情況下,英國只能進一步與美國進行利益捆綁才能維護自己曾經的“世界性大國”的地位。

這背後的真實就是英國實力地不斷下降的必然結果。

(2)大英的膨脹與自卑:從大不列顛王國到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再到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的歷程,是英國人不斷“失望”的歷史過程,幾十年來,英國和愛爾蘭的“平等”關係,讓英國害怕失去“北愛爾蘭”進而導致英國的解體

“一戰”後,英國雖然贏得了對德勝利,但與德國的戰爭卻使得各殖民地的各民族有了民族自決的基礎。其原因很簡單,為了打贏戰爭英國外債高昂、本土英國人數百萬人傷亡。

1926年,英國被迫承認自治領與英國之間的權利平等。1931年,英國議會批準了《威斯敏斯特法案》,使得英國所稱的大英帝國名存實亡了,逐漸形成“英聯邦”。

在這一過程中,愛爾蘭、印度、加拿大、澳大利亞先後徹底獨立或基本獨立,狠狠地打擊了英國賴以生存的基礎。可以說,雖然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在思想上與英國比較接近,時不時地對美國提出一些批評。但是,在事關利益的大事問題上卻是以美馬首是瞻而非與英國。

這些國家中我們隻談談愛爾蘭,因為這關係到國家名稱的改變。

英國的國名就分為英格蘭王國(927-1707)、大不列顛王國(1707-1800)、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1801-1921)、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1922—今,1927年正式改國名)。

英國1092年的歷史的四個階段,英格蘭王國時期是由弱到強的過程、大不列顛王國和大愛聯合王國成為“日不落帝國”、大北愛時期則是英國阻止“國際秩序主導權進一步旁落”的歷程。

英格蘭先吞並威爾士、再吞並蘇格蘭,最終吞並愛爾蘭。可“一戰”後,愛爾蘭人經過艱苦卓絕(1916年“復活節起義”)地反抗,最終成立了“愛爾蘭共和國”。

愛爾蘭和英國在1921年12月6日,簽訂《英愛條約》,愛爾蘭共和國成立。該條約對愛爾蘭島進行了劃分。以英國後裔、新教徒為主的北愛爾蘭阿爾斯特省的六郡(其地域約佔愛爾蘭島的17%,東北部)繼續留在英國。

凱爾特人、天主教徒為主的愛爾蘭另外三省和阿爾斯特省的另外三郡則成立“愛爾蘭共和國”。

幾十年“三環外交”戰略,只是幾百年“疑歐思維”的表象

“三環外交”英國戰略發展基礎,兩次脫歐皆因它

英國得了便宜還賣乖,1973年剛加入次年就嚷嚷退出歐共體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