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她是書屋管理員,也是城市變遷記錄者

【人物小傳】

申軍華,網名:申語然、在水一方、water等,本科畢業,上海城投水務集團閘北水廠職工書屋管理員。10年來,廣泛參加上海的群眾文化活動,獲獎20余次,近幾年致力於網上有聲書的播講。

作為改革開放的同齡人,土生土長於上海的她將視角投向廣闊的社會,從一個市民的視角,行走記錄書寫,一開始通過互聯網,現在也通過有聲書與大家分享她熱愛的上海。

我叫申軍華,從1977年我出生,就和申城結下了不解之緣,現在我的網名也以申為名,叫申語然。

中學時代讀的世界名著,都是平裝本 

上海楊浦區是我長大的地方。記得上小學的時候,樣樣東西都要憑票子買,比方說生煤球爐都要憑票買煤餅。隨著改革開放的步伐,明顯感覺有新東西、好東西進入生活之中,而文學也在這時走進了我的生活。初中時候,我把省下的零用錢都買了軟皮書來讀,《霧都孤兒》、《巴黎聖母院》、《傲慢與偏見》、《紅樓夢》是最歡喜的,這可能就是我文學情結的啟蒙。

印象比較深的是1993年,我讀初三,班主任說:“你們是幸運的,瞧校門口的一個個工程,整個上海都在搞建設,你們學好了將來有很多機會,絕對有用武之地的。”言猶在耳,於是高考填報了招生人數頗多的“工業自動化”專業。踏上社會,本以為能轟轟烈烈“乾一場”,被分配到了閘北水廠從事電腦工作,卻發現這不是自己喜歡的和擅長的,人生一度陷入了迷茫。

投稿被《新民晚報》夜光杯刊用,開啟了人生新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工會長官察覺了我的心思,讓我當職工書屋的管理員,從2002年一乾到現在轉眼16年,從當初冷落的兩個小房間入手,我把這裡打造成了溫馨的書屋,一旦進了新書,第一時間在工友群告知大家,而且還定期將有趣的書評推薦給工友,如今,每天都會有同事來我這兒借書還書,並和我談談讀後感。在這一方小天地我與書籍為伴,用自己手繪的圖案裝點,努力滿足工友對於文學藝術的需求。

2008年偶然的機會,我將影評《印象》投到新民晚報,沒想到一投就中——被登載在副刊“夜光杯”上,那種功夫不負苦心人的喜悅也讓我找到了新的傾注方向——寫作。

參加上海黃浦世界無車日低碳騎行活動攝影作品獲獎 

我開始將觸角伸向更廣闊的社會,將自己的愛傾注在申城,用我這個土身土長上海人的眼光記錄身邊的一切,文字是我離不開的伴侶。記得2010年世博會那一年,上海世博會公眾參與館推出“海寶遊歷記”故事接龍活動,我利用空余時間四入世博園參觀,發現我成長的城市,從硬體設施到市民素質、城市服務水準都大大提升了。我以海寶的口吻寫的遊歷記故事,還得到了88套精美的《海寶遊歷記》系列叢書,在部門裡引起了不小的反響。

2012年我參加了新民網發布的微遊徐匯活動,那時的徐匯濱江還在建設中,我們只能通過建築模型大致推測一下未來徐匯濱江的面貌。等到今年3月我再去到徐匯濱江,模型已變美景,旁邊的龍美術館裡散發著濃濃的藝術氣息,中外市民有的三五成群,有的遛狗散步,有的跑步健身,有的欣賞美景,從工地到上海一處美景,僅僅6年時間。轉念一想,正因為改革開放以來上海的飛速發展,才創造了如此多的機遇,讓我能在改革浪潮中衝一衝“浪”。

漸漸地,我把自己平時行走的點滴起名為《申遊魔都記》,比如小時候住的五角場,彼時還是一個鄉村模樣的街區,大家購物首選“到上海去”(到市中心去),而今再到五角場,已然是城市副中心了,“彩蛋”被林立的高樓簇擁著,不輸給市中心。我還寫了近16萬字的原創故事《情緣新江灣,春夏秋冬說(我與新江灣城的故事)》。雖然我個人的視角有限,但是通過行走、觀察、體驗從而寫出的都是自己的真情實感,是自己對這座城市的熱愛和眷戀。

飛速發展的互聯網給了每一個人機會,網絡讓我的熱情得到了無限發揮的太空,在互聯網上為申城發展獻計獻策,為正能量點讚,讓我的這片初心有了更豐富的表達。不僅如此,我更能把越來越好、越變越美的申城分享給大家。就在這過程中,我也結識了許多像我一樣的市民,一旦哪裡有市民文化活動我們就會相互通知,比如由市群眾藝術館組織的上海故事匯,這裡面講的都是老百姓的身邊事,市民朋友都很喜歡,我們會一同相約前去並分享感受。

開設微電台,登上了上海廣播節的海報

隨著技術發展,除了微博微信,我還更進一步,在喜馬拉雅平台上開設了個人電台,在線播講了60多本有聲書,包括水廠的技術規範書籍、中外小說、自己的見聞等等,有了1萬多粉絲。別小看這點粉絲數,當網友毫不留情地批評我,一開始我還不能理解,後來在網上互動、傾聽聽友們的意見才換來了這點粉絲的積累。

其實,我只是上海千千萬萬熱心市民中的其中一人,只是見證上海發展並切身獲得幸福感的一位普通市民。未來還有很長的路,我會再接再厲,繼續在我深愛的上海行走、記錄、傳播、分享。無悔青春,我愛上海!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