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52年前的今天, “月球軌道器2號”發射升空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星空早知道”

1966年11月6日,美國“月球軌道器2號”(Lunar Orbiter 2)發射升空。它是美國在1966~1967年內連續發射的5顆月球軌道器之一,目的是拍攝月面影像,為後續登月選定合適地點。

飛行在月球軌道上的“月球軌道器”

來源:NASA

1969年7月20日,“阿波羅”11號飛船首次載人登月成功,震驚世界。整個世界真的太過震驚,這項成就實在太超前,太不可思議,以至於半個世紀之後的今天,我們的科學家們,以及我們的科普工作者們還在不厭其煩的給一些陰謀論者們解釋,為什麽“阿波羅”計劃是真的,而不是偽造的。其中有一項問題是:美國的登月好像是突然之間就成功的,這可能嗎?

這當然不可能,“阿波羅”計劃是在之前的多個任務計劃的基礎之上實現的登月。儘管時間緊迫,但這些計劃依舊環環相扣,穩扎穩打,除了載人航天,火箭和飛船技術方面的突破之外,另一條並行的主線便是對月球地表環境的前期勘察和著陸點選取。關於後一個方面,“月球軌道器”計劃便在其中發揮了關鍵作用。

1969年7月,站在月球表面的美國宇航員奧爾德林。順便說一句,“阿波羅”登月,千真萬確

來源:NASA

52年前的今天,1966年11月6日,美國“月球軌道器2號”(Lunar Orbiter 2)發射升空,目的是對月球表面進行拍攝成像,為後續的“勘測者”(Surveyor)以及“阿波羅”(Apollo)計劃尋找合適的安全著陸地點。本次任務最重取得了成功,共發回609張高分辨率影像,以及208張中分辨率影像,其中包括了月面著名的哥白尼環形山的影像。飛船最終於1967年10月11日受控墜毀。

整個“月球軌道器”(Lunar Orbiter)項目旗下一共發射了5顆探測器。包括月球正面和背面在內,它們拍攝的區域覆蓋了整個月表99%以上的面積。“月球軌道器”項目的成功,對於後來“阿波羅”載人登月計劃的成功起到了關鍵性作用。

1966年11月6日,“月球軌道器2號”發射升空時的畫面

來源:NASA

“月球軌道器”項目是美國在1966~1967年期間執行的一個計劃,其基本目標是發射一系列軌道器圍繞月球飛行並拍攝影像,從而為後續載人登月選定著陸點,這個系列的探測器傳回了人類歷史上最早一批從月球軌道上拍攝的月面影像。

整個計劃非常成功,兩年內五顆探測器全部成功。這些探測器加起來,一共傳回2180張高分辨率以及882張中分辨率影像。飛船上攜帶的微隕石撞擊實驗設備顯示月球附近的微隕石通量要比行星際太空稍高,但稍稍低於地球附近太空。而異塵餘生實驗設備顯示未來將用於“阿波羅”計劃中的防護設備將可以有效防護宇航員免受瞬時太陽粒子事件的傷害。

遠處便是“哥白尼”環形山,“月球軌道器2號”拍攝

來源:NSSDC

“哥白尼”環形山近景,“月球軌道器2號”拍攝

來源:NSSDC

項目期間,美國宇航局還利用這些運行在月球軌道的探測器對未來用於“阿波羅”計劃的測控設備和技術進行了驗證並取得成功。由於這幾顆探測器密集發射,很多時候會有多顆探測器同時在月球軌道上運行,這大大增加了地面測控的負擔,因為必須同時對幾顆探測器進行跟蹤測控。

但同時,這也為地面提供了實戰練習機會,因為“阿波羅”計劃期間,登月艙以及服務/指令艙需要同時進行跟蹤測控。於是在1967年8~10月期間,NASA組織對當時同時在軌運行的“月球軌道器”2號,3號和5號進行了測控。而在這些探測器燃料即將耗盡時,NASA便指令它們主動撞擊月面墜毀,以免遺留在軌道上對後續“阿波羅”登月飛船造成風險。

央視“嫦娥3號”直播畫面中實時展示的嫦娥三號實際著陸點經緯度位置

來源:央視網

另外,對這幾顆探測器進行的多普勒信號追蹤讓科學家們得以對月球開展了最早的重力場探測,並直接導致了月球地表下“品質瘤”的發現,也就是一些重力場顯示異常高值的區域,這些區域往往與月海位置對應,顯示其物質密度較大。

在我國,“嫦娥一號”和“嫦娥二號”承擔了與“月球軌道器”類似的任務。來自這兩顆探測器的高清影像和其他數據,幫助中國科學家們確定了“嫦娥三號”首次著陸月面的位置:虹灣。

編者按:

《天文史上的今天》欄目是老嚴的一次個人歷險,試圖通過堅持365天,完整記錄一年中每一個日子在人類漫長的天文歷史中留下的印記。

版權聲明:

本公眾號文章均為個人原創,請尊重作者所付出的辛勤努力,任何轉載請事先聯繫老嚴以獲得授權,轉載時請務必標注來源。謝謝合作。

果斷掃描關注

打賞支持老嚴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