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順風車“回歸”差點啥 給互聯網公司怎樣的啟示?

在去年的兩起惡性案件後,滴滴順風車一直處於下線狀態。日前,滴滴順風車事業部負責人發布了一封公開信,其中公布了順風車的5項整改措施。儘管滴滴官方回應稱,順風車“暫無具體上線時間表”,但此舉仍被視為順風車欲“回歸”的重要信號。

順風車即便“回歸”,還能獲得用戶的青睞嗎?順風車一波三折的命運,給互聯網公司怎樣的啟示?

啟示之一,互聯網新產品必須守住安全底線,不能盲目追求擴張速度和利潤增長。以順風車為例,其性質是合乘出行,車主在有既定出行計劃的前提下分享空座。正因如此,此前對順風車車輛和車主的審核要求並不嚴格。同時,滴滴又並未限制車主的接單次數和常用接單區域,這就默許了車主將順風車這一產品當做一項“生意”,從而為非法營運提供了可乘之機。雖然跑馬圈地、野蠻生長都曾經是中國互聯網企業得以快速成長的“法寶”,但無論如何,這種成長都不能,也不應該以用戶的安全作為交換,怎樣的產品,能提供怎樣的服務,又應該有哪些限制,這些因素必須通盤考慮。效率與安全,從來都不是一道選擇題。

啟示之二,當互聯網公司把服務向現實世界延伸,就必須考慮到現實世界的複雜性,特別是平台型企業更是如此。滴滴順風車如今也承認,當時將用戶的個性化頭像、性別等信息展示出來,本意是作為車主乘客同行的補充判斷,但卻給不法分子提供了挑選侵害對象的機會。這就是產品設計者的一廂情願,互聯網虛擬空間中的社交行為,和線下實際人與人之間的接觸,其風險程度遠不能相提並論。互聯網公司不能閉門造車想當然,要對現實場景充分研究,甚至應該考慮加大力度引入傳統領域的相關人員,共同對新產品新服務進行評估。

啟示之三,行之有效的快速反應機制必須建立起來。快速迭代、快速響應原本就是中國互聯網產業的優勢所在,在消費互聯網之外的現實場景中,一方面需要對突發事件的準確判斷。大數據、人工智能這些互聯網公司引以為傲的“核心競爭力”應該在其中發揮效力。另一方面,對不同等級的突發事件,也需要有相應的處理流程和應對方式,儘管這意味著企業要投入更高的成本,但天下原本就沒有“躺著賺錢”的生意。

合乘出行,是對交通工具更充分的利用,也是市場需求的真實反映。順風車未來的路是否真走得通,說到底還是要以安全為根本,拋棄幻想,方有前程。(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陳靜)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