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人民日報評論:豐收節,致敬比放假更難得

睡前聊一會,夢中有世界。大家好,我是黨報評論君。大家可能知道,我們又多了一個新節日。從今年起,每年農歷秋分將成為“中國農民豐收節”。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豐收節。

農業農村部負責人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這個節日“不一般”。的確,作為第一個在國家層面專門為農民設立的節日,這既是億萬農民慶祝豐收、享受豐收的日子,也是五穀豐登、國泰民安的生動體現。

節日的意義,既是慶祝也是強調,有著文化意蘊,也有著社會意義。這些年來,從設立中國航天日,紀念航天成就、發揚航天精神,到設立國家憲法日,開展憲法教育、弘揚憲法精神,再到設立中國醫師節,營造尊醫重衛氛圍、推進健康中國戰略,每一個節日的設立都凝聚起相關領域的廣泛共識,也塑造著我們時代的精神氣質。“中國農民豐收節”的設立,正是致力於強化“三農”工作重中之重的地位,營造重農強農的濃厚氛圍、動員愛農支農的強大力量。

實際上,我國自古以來就有慶五穀豐登、盼國泰民安的傳統。佘族的豐收節,藏族的望果節,彝族的火把節……我國十幾個少數民族都有慶祝豐收的傳統節日,儘管時間不同、形式各異,但以節為媒的內涵基本相似,寄托情感的屬性往往相通。“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將“中國農民豐收節”設在秋分,也符合應農時、話農桑的農事傳統。秋分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既是秋收、秋耕、秋種的重要時節,也是稻穀飄香、蟹肥菊黃、踏秋賞景的大好時節。在晝夜平分、秋高氣爽的季節舉國同慶,既是繼承農耕傳統、順應自然規律,也有助於促進社會和諧、助力鄉村振興。

設立豐收節的呼聲由來已久,能在今年落地有聲卻有些講究。一方面,我國農業連年豐收、農民持續增收,糧食生產能力已經連續5年穩定在12000億斤水準,收成有了堅實基礎;另一方面,回歸原生態、享受農家樂目前已成常態,參與農事體驗、品味田園情調的消費需求,催生了廣闊的市場太空,節慶不缺超高人氣。在脫貧攻堅的關鍵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開局之年,通過設立節日的方式,有利於調動起億萬農民的積極性、生動性、創造性,提升億萬農民的榮譽感、幸福感、獲得感。

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回首改革往事,家庭聯產承包責任製吹響改革號角,鄉鎮企業加速現代化建設進程,農民進城務工提升工業化城鎮化水準……中國的改革從農村發端,離不開農民的偉大創造,少不了農業的有力支撐。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任何時候都不能忽視農業、忘記農民、淡漠農村。從取消農業稅減輕農民負擔,到美麗鄉村改善人居環境,再到土地經營權流轉開創致富新路子,“三農”工作正在注入鄉村振興的時代內涵。

也要看到,豐收的涵義不只局限在田耕農事,還要涉及農業的發展前景、農村的振興戰略、農民的切身權益。如何避免陷入“谷賤傷農、谷貴傷民”的生產怪圈?怎樣優化農村“青黃不接”的人口結構?怎麽杜絕農民工討薪難的現象?如何傳承鄉村文脈、留住鄉村記憶?致力於解決這些問題,讓每一分辛勞都有金黃的收獲,才能讓全社會都感受到,農業是有奔頭的產業,農民是有吸引力的職業,農村是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

設立節日的消息發布不久,有不少網友紛紛留言“放假嗎”“高速免費嗎”“有過節費嗎”。其實,比起這些,在瓜果飄香、滿目金黃的季節裡望山看水憶鄉愁,共度豐收節,致敬農家人,才是享受豐收的真正滋味。

這正是:面朝黃土背朝天,彎腰勞作不得閑。五穀豐登秋分始,家家戶戶慶豐年。

大家晚安。

(文 | 盛玉雷)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