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夏至:流水遇知音,令現代人羨慕不已的風雅

點擊“化學工業出版社”關注我們

過了上一季的芒種,先民終於在蟬鳴中換得一份清閑,柳間沉眠,花裡酣醉,在翠微山色中酣睡到月午。為何是酣睡到月午,而不是一覺到天明呢?這是一年中最短的夜、最長的晝,先民早早地預見它的到來—— 夏至。

夏至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蜩始鳴,三候半夏生。"

01

夏至日,陽氣極盛而衰,鹿角感受到陰氣的滲透開始脫落。"鹿"與"祿"常通用,代表著福運,象徵著帝王強權。民間也有"鹿鶴同春""六合約春"的說法,當你看到先民的畫作,有健壯的小鹿、超然的仙鶴,還有松樹、椿樹、荷花的映襯,這便是先民運用諧音的手法表達吉祥的祈願。

蜩,在莊子的眼裡是一種目光短淺的小動物。在先民的村舍裡,它是梧桐枝頭終日鳴叫的蟬,蟬鳴不蛻,來世和永生便激蕩在人們的心中。所以今天的博物館裡,能看到先民棺槨中含在口裡的玉蟬,寓意是高潔的君子可以復活和永生。

半夏是一味中草藥,花期在五月至七月間,夏秋兩季采挖出來洗淨曬乾,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的功效。這是二十四節氣物候中提及的中藥植物名,它提醒人們在一年的正中,以及鶯鶯燕燕、花木榮枯的時節更迭中,儲存一些治病救命的藥材,並時常記得草木給予人間的恩惠。

唐代詩人白居易《和夢得夏至憶蘇州呈盧賓客》有雲:

憶在蘇州日,常諳夏至筵。

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鵝鮮。

水國多台榭,吳風尚管弦。

每家皆有酒,無處不過船。

交印君相次,褰帷我在前。

此鄉俱老矣,東望共依然。

洛下麥秋月,江南梅雨天。

齊雲樓上事,已上三十年。

02

夏至時的回憶,弄弦吹管,酒酣鵝鮮,輕舟剪水,是和知心人相處的愉快光景,只是如今蒼老,當年夏至流水遇知音的美好,也只是文人夢中的念想。如果說這樣的時節,一曲《流水》最為動情,那便無比期待知音的到來。當知音不在,或者知音不遇,先民該何去何從?

明代琴人楊表正回答:"彈琴如不遇知音,寧對清風明月、蒼松怪石、巔猿老鶴。"

在過去幾千年留存的中國畫裡,在琴人抱琴的身後,往往旁擲三兩山石,或在清溪旁,老者倚石而彈;或在平沙上,君子以石為屏,比石而坐;或在閨閣內,女子打開綺窗,對石而吟;更常見天子彈琴,琴案前隻立一太湖石,仿佛山水松閣、野鶴雲煙都盡在眼前。

難尋世間知音人,想來,石頭也就是聽琴的知音了。賞石素來為君子之趣,案頭清供,小石縈回的姿態讓無數文人相看兩不厭。曾有北宋書法家米芾對自己收集的奇石行跪拜禮,稱其為"石兄",還用瘦、漏、透、皺來評價太湖石的美,在奇與巧的樂趣中與石同樂。

也有明代的文人張岱癡迷賞石。

張家歷代熱衷於造園修亭,又是世家大戶,加上張岱早年遊歷,所閱園林不計其數,故其庭院中水穿石孔,石映林輝:在梅花書屋前,二樹西府海棠花時積三尺香雪,插太湖石數峰,外表堅硬,內裡深情,文人風流盡顯於此。難怪先民稱張岱本人就是一塊頑石。

正因張岱在奇石中看到了樸茂嶙峋的美、微妙玲瓏的雅,所以習琴亦是一派留白余韻。

張岱所著的《陶庵夢憶》中記載他先向紹興琴派的王侶鵝學了《漁樵問答》《搗衣》等曲,接著隻用了半年時間向王本吾學會了《雁落平沙》《烏夜啼》《漢宮秋》《高山》《流水》《梅花弄》等二十餘曲。王本吾的指法圓靜微帶油腔,張岱在王本吾演奏的基礎上"以澀勒出之"。就是這與石相通的"澀勒",讓張岱的琴聲在那片江南氤氳中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03

撫琴感受的是木之性、寧靜曠遠的氣韻,玩石玩的是石之氣、玲瓏奇絕的風骨。木石之間的呼應,風骨與氣韻的兼備,是先民精神世界最風雅的所在。

這種審美標準不僅衡量了日常生活的藝術,而且也度量了自己的為人,在君子文人構成的世界裡,這種藝術品格代代相傳。

夏至日,一年中最長的晝、最短的夜,譜寫的是先民與自己的相處之道,面對一幄翠微山色,日長何以消憂的困惑。張弦弄歌,舟子剪流水,沒有知音,何以消夏?還好,在一隅書房裡,看到一個人的歡喜,松下撫琴,畫中賞石,知音這麽近,那麽遠。

-----------------END-----------------

文:霽月 著

圖:淨如 繪《中國人的風雅:二十四節氣聽古琴》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