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不務正業米其林:每年生產1.97億條輪胎、2000萬份地圖

對於大部分人來說,一提米其林,可能第一個想起的是米其林星級餐廳。1900年米其林輪胎的創辦人出版了一本供旅客在旅途中選擇餐廳的指南,即《米其林紅色寶典》 此後每年翻新推出的《米其林紅色寶典》被“美食家”奉為至寶,被譽為歐洲的美食聖經,後來,它開始每年為法國乃至世界的餐館評定星級。

當然,為旅客指南這看上去不務正業的額外投入,其實也是和米其林的主要業務有著密切相關性。從1889年發明首條自行車可拆卸輪胎與1895年發明首條轎車用充氣輪胎以來,如今的米其林在五大洲設立75家工廠,6個橡膠種植園,每年生產197000000條輪胎20000000份地圖及旅遊指南,在 2018 年米其林的時銷售額達到了達220.28億歐元。業務線營業利潤達到27.75億歐元,佔銷售額的12.6%,同比增長12.5%。

正是因為如此龐大的輪胎市場佔比以及相當高的利潤,如今的米其林,已經不再把自己當做一家單純的輪胎廠商,而是一家以輪胎業務為主要載體的出行公司。旅行指南是為出行服務,而除了通過用出行指南和餐廳評級為用戶服務,米其林還一直在堅持做另外一件“不務正業”的活動。

從 1998 年開始,米其林開始舉辦“米其林必比登挑戰賽”,這是全球唯一一項聚集了汽車和卡車製造商、設備製造商、大學、能源供應商、研究機構、政治領袖和非政府組織等各界人士的大型賽事。它原本是為政治和行業決策者提供事實資料而舉辦的活動,以清潔、安全、連接暢通和經濟適用的移動性為目標。經過多年的發展和積累,“米其林必比登挑戰賽”逐漸成為一個成熟的“思想與行動”智庫。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拉加德,德國總理默克爾,還有中國當年的科學技術部部長萬鋼教授,都曾經出現在米其林這場挑戰賽中。

從 2017 年開始,必比登挑戰賽升級為米其林開拓前行峰會,當然,目的還是沒變的,依然是聚合多方力量,通過交流,為未來的創新與變革提供方向。

其實作為一個媒體人,參與國內各種打著“出行領域峰會”名號的活動並不少,但是活動形式確實非常單調的。經常就是找幾個行業大佬上來做主題演講,上來講講自己的公司做過什麽,正在做什麽,未來想要做什麽,然後冠上改變世界的宏大願景。要麽就是多找幾個大佬同時坐在台上,以圓桌形式討論一個話題做話題圓桌,但無論是嘉賓提問還是圓桌參與者,每個人說的每一句話,都是固定的劇本,以傳播圓桌大佬的公司為主。參會體驗極差。

而米其林 Movin On 峰會中,可能存在感最低的,就是米其林自己了。除了幾場在活動中的簡短發布會,米其林在這場峰會上做的並非單純是為了自己的品牌傳播,而是真正提供一個場合聚合行業精英,來探討一些實實在在的問題。

整個會議的議題是這個畫風的,來體驗一下。

還是能明顯看出和國內各類公關傳播向大會區別的,對吧?

我自己也親身體驗了兩場研討會活動,每場研討會都是一個相當大的空間展開,會場內有 10 張桌子,每張 10 人,參會者可以根據會議議程選擇自己想要參與進來的研討會,在開始之前來門口排隊,門口的工作人員會給你分配一個桌子,在會議中除了有幾個台上嘉賓會分享自己對一些事情的看法,每個議題中主持人都會給台下的參會者時間,讓每個人都能參與到討論中來,台上嘉賓也會走到台下,參與到整體的交流中去。

而國內出行大會主要坐在台下的媒體呢?在米其林 Movin On 峰會中,是坐在會場周圍的,因為這本身就不是一個為媒體搭建的峰會,參會者來自整個出行行業的各個部分,他們的交流才是會議的重點,因為他們作為出行領域的參與者亦或者是推動者,才是最有可能直接改變普通人出行體驗的人。

做個直觀對比,今年的 Movin On 峰會上,一共有來自 44 個國家的 5000 名參會者,有 95 位行業精英發表了主題演講或者對話,共計 42 場研討會覆蓋 5 大話題,而參會媒體人數,只有 100 人左右。

這是一場真正讓聰明人聚到一起,討論“如何讓出行變得更好”的大型交流會。

我參與的研討會是關於如何讓自動駕駛融入整個社會的話題。來自不同地區的台上嘉賓分別分享了下自己國家在讓自動駕駛融入自己城市的努力方式後,台下的嘉賓開始討論與交流。其實作為一個關注出行科技的媒體,這場研討會對我個人的啟發還是非常大的。

大概在兩三年前自動駕駛成為了一個全球熱門概念,無論是大型科技公司,頂級汽車品牌亦或者是創業公司甚至是政府,都投入到了推進自動駕駛落地的研發和試驗過程中,當時大量的公司對外表態,認為 2021 年開始就是 L4 級別全自動駕駛商用化落地的一個時間點,而民用及的自動駕駛也很快會走到我們身邊。

但兩三年過去了,到了 2019 年,似乎所有公司對於自動駕駛的態度又開始變得謹慎和保守了,自動駕駛的落地,要遠比自動駕駛技術的研發和優化要難得多。

自動駕駛車靠傳感器來模擬人類感知,靠車載電腦來模擬人類大腦並最終做出控制無人車駕駛的行為,從行為邏輯上看上去並不是很難,但技術的真正落地,很多情況下並非是單純的技術問題。

本質上,我們的交通是一個無序的系統,人與人之間,車與車之間都互相很難判斷對方下一秒會出現在哪兒,會往什麽樣的方向去走,而規範無序交通的方式,目前主要是靠道路基礎設施和交通規則來規範的。

但目前無論是道路基礎設施還是交通規則,所有的規定其實都是以人的行為為中心的,這就意味著如果我們想實現真正的自動駕駛,要麽就得讓無人駕駛車整個感知決策和控制的全部無限接近於人,才能無縫融入現有的交通體系,要麽就是得整個交通系統都隨著無人駕駛車的逐漸落地逐步調整,變得既適應人也適應機器。

這也就是為什麽我們現在完全可以實現無人駕駛的班機,無人駕駛的火車亦或者是無人駕駛的地鐵,但無人車在我們日常的交通系統中,依然還是很難融入且非常容易出現安全事故的原因,因為無論是飛機地鐵還是火車,他們所行駛的交通系統,都是相當單純和簡單的,但我們的城市道路,複雜程度是很難讓現在的無人車應付的。

但是要實現這種無人駕駛和整個交通系統的融合,絕對不是任何一家大公司或者是某一個政府就能靠一己之力推動的,各個領域的從業者也需要融合合作,聚合每個人最擅長的領域,實現最終的目標。米其林 Movin On 峰會,其實就提供的是這種機會。

除了研討會,在這次峰會的活動中,還有相當大的面積供申請參會並通過審核的創業公司來展示自家的技術和願景。為的同樣是讓更多的投資方亦或者是從業者來看到這些小創業公司的新想法。

舉個例子,這次參會中有一個做氫能源電池的公司,就是米其林和汽車零組件科技公司佛吉亞在今年共同合資成立的,希望能通過兩家的資源整合與資產互補,使合資公司能在短期內為所有應用領域提供一系列氫燃料電池系統。

其實從過往整個世界的科學發展路徑來看,我們經常會高估在未來一兩年內實現的技術可能,但與此同時,會低估未來 10 年可能會產生的技術變革,而這些技術變革,往往就是短期內的某一個靈感衍生出的技術,最終成長為一個行業或者整個世界都非常依賴的革命性改變。

如果這麽來看,米其林的不務正業看上去就有了相當強的合理性,畢竟 1900 年時米其林創始人在做旅行指南時恐怕也不會想到,這個想法和行動會在接下來持續一百多年,米其林認證也成為了全球美食愛好者的一個必讀參考書。而 Movin On 峰會提供的交流環境所碰撞出的新奇想法,可能也會在不遠的未來展示出遠超想象的力量。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