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兩個女神經相愛相殺,看一集就入坑了

最近有個新劇特別好看,非常想推薦給你們呦。

要說影視作品裡最性感、最神秘的職業,殺手肯定算其中的一個。

而女殺手,更是帶有天然的吸引力。

《殺死比爾》裡的烏瑪·瑟曼,《極寒之城》裡的塞隆,她們在男權世界生存拚殺時剽悍和高冷的樣子,多少散發著一種讓人秒跪的氣場。

但在美劇中,女殺手屬於稀缺物種。印象裡,最近幾年以女殺手為主角的美劇,恐怕只有Maggie Q主演的那部《尼基塔》了。

現在這一類型又新添了一部新作品:BBC America在4月8日推出的新劇《嗜血嬌娃》。

如果單純把《嗜血嬌娃》定義為女殺手劇集,可能不夠準確。

這部劇實際是雙女主的設定,除女殺手外,還有另一位在英國情報機構任職特工的主角。劇集在傳統警匪劇的模式下,講述了兩個女人相愛相殺的故事。

在介紹這部劇作之前,還是要簡單地介紹一下它的誕生背景。

《嗜血嬌娃》的製作方是讓人感到些許陌生的BBC America電視台。這個電視台是BBC和AMC合作推出的頻道,以往主要面向美國觀眾,播放一些BBC的節目,偶爾也會推出少量原創作品。

這其中最能拿得出手的,就是去年已經完結的科幻劇《黑色孤兒》。

流媒體和有線台的崛起,加劇了電視領域的競爭,BBC America也開始把重心放到自製劇上,才有了這部《嗜血嬌娃》。

劇集目前剛剛播出兩集,口碑方面也是非常強勢。爛番茄好評率100%,MTC網站83分,IMDB有8.3分。

豆瓣的觀眾,也打出了8.5的評分。

先來感受一下外媒的評價:

洛杉磯時報:非常聰明生動的電視劇,故事根據劇情需要有時節奏很快,充滿懸念,但有時也會慢下來讓角色耐心地呈現台詞,拋出一些幽默有趣的段子。

indieWire:《嗜血嬌娃》比同類型的其他劇集有趣很多…這部劇也許會遵循很多套路,但是它並沒有讓人感到老套陳腐。

AV Club:這部電視劇會參考利用一些流行文化,但同時也在不斷地顛覆這些文化

很多媒體都提到了,這部劇的非凡之處,在於它既能套用類型,又能顛覆類型。

《嗜血嬌娃》中警察與罪犯你追我逃的劇情,在好萊塢已經擁有非常成熟和完善的故事模式了。

比如《貓鼠遊戲》《沉默的羔羊》,包括《黑暗騎士》中蝙蝠俠和小醜的故事線,都屬於這一類型。

美劇方面,“孔雀”馬特·波莫主演的《妙警賊探》,抖森的《夜班經理》,還有《神探夏洛克》裡卷福和莫娘的劇情,也是這一卦的。

但是這些經典的人物關係,角色往往都是男性,最多也就是一男一女,但很少有雙女主的設定。

所以《嗜血嬌娃》兩位女性主角的人設,是帶有一些突破和顛覆意味的。

但這種創新在讓人興奮的同時,也會有一些失望。畢竟通過這部劇,大部分人才會意識到,原來在如此成熟的劇情模式中,女性視角的作品還是相當匱乏的。

《嗜血嬌娃》裡的兩個女主角,在第一集裡就建立起了非常鮮明的形象。

首先出場的是女殺手Villanelle,飾演這個角色的朱迪·科默,是英劇《福斯特醫生》裡戰鬥力超強的小三。

和電影裡常見的狠酷殺手一樣,Villanelle技巧高超,殺人手法也非常專業。她在劇裡殺第一個人時,割開了對方大腿上的股動脈。

被刺殺的男人流了一分鐘的血後,才發現自己中招了。

Villanelle第二次執行殺人任務的過程,也是輕而易舉。她輕鬆地潛入對方的豪宅,鑽進行李箱躲過保鏢的巡查,實施最後的致命一擊時也保持著穩準狠,不存在絲毫的猶豫或恐懼。

這個角色,又被賦予了一種獨特的質感。殺人後的Villanelle臉上露出滿足的笑,她把毒藥灌進對方臉部後沒有著急逃跑,反而留下來慢慢欣賞對方垂死掙扎的整個過程。

而在揭露薇拉內爾殺手身份之前,故事就為這個角色異常的心理狀態埋下了伏筆。劇集一開始,Villanelle坐在維也納一家咖啡館吃冰淇淋,坐在對面的小女孩邊吃冰淇淋邊對她笑,她也回復了一個非常燦爛的笑容。

然後Villanelle拎著包走出咖啡店,路過女孩時,惡作劇一樣伸手把桌子上的冰淇淋打翻了。

通過這些小細節,你會發現Villanelle是個缺乏明顯是非道德觀念的人,對於他人的痛苦,她無法感知,反倒會感到愉悅。

殺人對她來說已經變得麻木無力,於是她開始在犯罪現場有意無意地留下一些線索。這些蛛絲馬跡,在警方看來,是一種挑釁和炫耀。

在《嗜血嬌娃》的劇情介紹裡,Villanelle被定義為一個患有神經病的殺手,預告裡她表現出的玩世不恭的態度,很像《神探》中安德魯·斯科特塑造的莫裡亞蒂,雖然邪惡殘忍,卻調皮得讓人恨不起來。

另一位主角,就是劇名“Killing Eve”中的Eve,她是軍情五處的一位後勤官員。

熟悉美劇的人應該不會對Eve的飾演者吳珊卓感到陌生,她是《實習醫生格蕾》裡的外科醫生Yang,也是美劇界的表情包扛把子。

雖然吳珊卓的外表總被人吐槽,但是她總是能通過表演展示出發自內心的自信和真誠,這也是顏值不高的Yang,能夠成為《實習醫生格蕾》裡最受歡迎的角色的原因。

《嗜血嬌娃》裡的Eve也給人相似的感覺,她性格大大咧咧,沒心沒肺,平時喜歡搞一些惡作劇,和丈夫耍嘴炮。

表面上看,Eve家庭幸福,工作順利,過著最踏實安穩的生活。但她內心,其實是想打破這種平凡無聊的現狀的。

Eve擁有敏銳的探案能力,第一起刺殺案發生後,她能立馬分析出凶手是個女人。

但是她乾著與她能力不符的工作,在軍情五處她隻負責後勤工作,收集資料、調度人手,而沒有外派的資格。她申請詢問證人挖出更多資訊,收到的回復是“這不是你的工作”。

在Eve這種不安於現狀的躁動中,也隱藏著一些黑暗面。聽到殺手乾淨利落的殺人手法時,Eve的第一反應是:太酷了。後來她和丈夫聊到,要如何殺掉對方時,她脫口而出一連串周密詳實的殺人毀屍計劃,表情非常冷靜。

實際上,Eve和Villanelle雖然處在一個對立的立場,但她們在本質上,也存在很多想通的地方,比如內心潛在的自毀傾向,再比如對當下生活感到厭倦想要改變的衝動。

在某種意義上,Eve和Villanelle所經歷的人生,在對方那裡屬於符合各自理想的完美人生。她們在心理上形成的這種通感,也最終讓她們之間的關係,從敵對,走向相互之間的吸引和著迷。或者用吳珊卓的話來說,這兩個人實現的是相互的救贖。

《嗜血嬌娃》的故事,是基於Luke Jennings所著的《Villanelle》系列中篇小說改編而成的,劇集的編劇是曾經創作過黑色喜劇《倫敦生活》的英國才女菲比·沃勒-布裡奇。

很難想象,以喜劇擅長的沃勒-布裡奇,去操刀改寫一個驚悚懸疑的警匪故事。但事實上,她不僅完成了任務,而且也在這其中,注入了自己特殊的風格。

劇中的Eve和Villanelle,和《倫敦生活》裡生活混亂絕望的女盧瑟“Fleabag”,有著很多相似之處。她們同樣處在生活的一團亂麻中,試圖通過嘗試新鮮的事情,來突破人生滯塞的狀態。

同時,《嗜血嬌娃》在驚悚和懸疑風格之外,也擁有菲比·沃勒-布裡奇作品中的黑色幽默。

第一集最有趣的段落是對情報人員形象的顛覆。

既定觀念中的政府特工或間諜,都保持著嚴肅認真的面孔。但Eve和她的長官作為情報人員,日常也會一起相約唱唱卡拉OK,點幾首幼稚溫情向的迪士尼歌曲,來一次雙休日不用早起的宿醉。他們就是簡單的普通人,有著普通人的生活情趣,也有著自己的理想追求。

從原著文字到劇集影像,菲比·沃勒-布裡奇的改編也是女性化和多元化的。

Luke Jennings的書裡,Eve的工作助手,和負責俄羅斯事務的軍情六處高管,原本都是男人。但菲比把這兩個角色變成了女性,同時Eve原本的白人人設,也改成了亞裔女性。這些改編,非常符合當下的政治語境。

當然,如今的好萊塢,指責某個作品太過政治正確也成了某種政治正確。但是對《嗜血嬌娃》來說,女性化的改編不應該被看做是一種投機的行為。因為在它扭轉角色性別的改編背後,具有它強大的意義。

就像上文寫到的,劇集雙女主的設定,構成了對男性佔據主導的傳統警匪劇的顛覆,那麽將書中角色改編成女性,也打破了諜戰作品中,男性佔據情報機構多數要職的定律。

事實上,《嗜血嬌娃》裡的男性角色,無論是軍情五處中無能的男長官,死前跪倒在女殺手面前的富豪大佬,還是Eve擔任家庭煮夫的丈夫,基本都處於一種附屬於女性的狀態。

而這一帶有女權色彩的改編,在一開始也遭到了BBC America的反對和質疑,他們擔心女性角色太多,反而會讓故事顯得不太可信。

菲比·沃勒-布裡奇的回答是:故事不可信不是因為女性角色的數量,而在於編劇能不能寫好劇本,導演能不能拍好故事。

最終《嗜血嬌娃》的成功印證了菲比當初的強勢回應。而在劇集第一季開播之前,BBC America就率先續訂了第二季。

接下來,Eve和Villanelle間的相愛相殺和貓鼠遊戲還會延續,但同時劇集也會更多涉及到關於這兩個角色身世背景的故事。

她們的歷史,她們內心陰暗面的成型原因,都是值得期待的看點。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