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哈佛中國基建論壇:中國能源轉型 美國角色不該是對手

  新浪財經訊 美國東部時間4月7日下午,在2018年哈佛中國論壇上,來自中國基礎建設行業的企業長官出席了基礎建設分論壇“全球範圍的互聯互通”爐邊談話。 中國石油國際事業(美洲)公司總經理李少林、中國電信美洲公司總經理譚旭、中國工商銀行北美總經理張劍宇、中交建美國公司總經理易路平,中美能源中心副主任、美國西弗吉尼亞大學教授孫慶雲等嘉賓圍繞著能源基礎建設核心問題,對中美比較和融資發表了獨特的見解。

  孫慶雲教授認為,中美兩國在基礎建設和能源問題上其實有很多的共性和互補性,“中美兩國是最大的能源消耗國,兩個國家一共的消耗可以佔到全球的一半,煤的消耗中美兩國可以佔到60%。”他認為中美兩國有遠大的合作前景,在現存的貿易逆差下,兩國完全可以加大煤電油氣的大宗買賣,拉動貿易減少逆差。在中國能源轉型的背景下,美國扮演的角色不應該是一個對手。

  川普訪華期間,中國國家能源集團曾簽署諒解備忘錄,斥資837億美元投資美國西弗吉尼亞州的頁岩氣、電力和化工生產項目,這是中國基建行業擁有國際大型項目的綜合服務能力、運作能力以及資本的運作能力的體現。

  易路平認為,基礎設施建設最核心的問題是供給和需求,因為基礎設施建設是一種公共產品,並且受巨集觀政策的影響很大。譚旭認為電信的基礎設施需要平衡和兼具社會責任,既要保證社會資訊化,也要保證商業用途。

  來自金融行業的張劍宇提出了中國基建企業的兩個優勢:“綜合解決能力和服務能力”和“與美國企業強的互補性”。中國基建行業在快速發展,“全球十大承包商有六名是來自中國。”他們有配套的解決能力,包括在資金融資方面。他表示,“美國在工業的高端領域具有優勢,但在中低端並不具備。”

  譚旭則引用了一些數據來證明中國在基建方面的騰飛,“移動業務力中國的移動基地台數量是美國的20-30倍,而且4G基地台的比例非常高”,“2017年中國的寬頻用戶中,光纖用戶比例已高達80%。”此外,在采納新技術和投資新技術上中國要強於美國,他表示,“美國基礎建設的主流運營商不願意投資、互聯網投資實業。”

  基礎建設企業面臨的一大問題是融資,張劍宇表示:“融資缺口現在有兩兆美元。”基礎建設的資金一般來自政府相關支出和私人部門,運營所產生的收益。前者的突破太空非常有限, 對於第二部分,張劍宇認為:”基礎設施項目投資周期長,難以吸引私人股權和社會資本。 PPP模式也不夠成熟。”

  她繼續介紹中資金融機構的優勢:”在基礎設施融資領域有經驗。伴隨改革開放的成長,和企業共同走出去。在一帶一路的政策下,中資機構還擁有全球化的前景,在海外長遠布局,也擁有當地解決問題和服務的能力。“

  (新浪財經北美站 胡藝涵 發自波士頓)

責任編輯:張玉潔 SF107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