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你好,副中心——首批市級機構搬遷紀實

從地鐵6號線郝家府站C口出站,拔地而起的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辦公區映入眼簾。清風路、清盛路、達濟街,路線簇新,綠植含春。這裡,將成為數萬北京公務員每日通勤的必經之路。

從去年年底開始,北京市扶貧支援辦、北京市直機構工委、北京市保密局、共青團北京市委等市級機構陸續遷入;昨天,北京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協四套班子正式在北京城市副中心掛牌辦公,市級機構全新亮相。

這是一次平穩、節儉的搬遷。兩個月時間,不擾交通、不勞一民,首批35個市級部門、165家部門主體有序完成搬遷。遷入行政辦公區的廣大公務員正以一種“功成不必在我”的心態,建功新時代重大戰略決策。

6平方公里屢破紀錄

1月11日晚,在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辦公區市委辦公樓,好多辦公室依然燈火通明,他們以飽滿的狀態投入工作。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 蔡代征 攝

“城市副中心與雄安新區並稱北京發展新的兩翼。新的辦公環境給人感覺挺震撼的。”去年12月28日午時,北京市委辦公廳工作人員李毅坐6號線從北京城市副中心返回台基廠的辦公室,他所在的部門將在當晚進行最後一次搬家,沙發上、辦公座椅上貼著編號標簽,一盆鬱鬱蔥蔥的綠植也被小心翼翼地套上了塑膠袋。

搬,早在五年前就已確定。北京市級機構遷往城市副中心,是落實首都城市戰略定位、疏解非首都功能、緩解北京“大城市病”的歷史選擇。

2014年2月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兩次視察北京並發表重要講話,親自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聽取北京城市總規編制工作匯報,明確了北京的城市戰略定位,提出了建設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的戰略目標。“都與城”“舍與得”,北京自覺融入國家戰略大棋盤,以最先進的理念、最高的標準、最好的品質推進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

數年間,副中心6平方公里的行政辦公區工地上,一個又一個紀錄被刷新:“所有的建築都是綠色二星級以上”“機器人全程監控工序”“92天完成30多萬平方米的主體結構封頂”……2018年春節後上班第一天,市委書記蔡奇就來到城市副中心調研,更是充分說明副中心建設在全市工作大局中的分量。

建設停車設施、文化設施、體育設施、會議中心……政府將積極推進公共設施的建設和完善,並以此帶動中心城區相關功能和人口向北京城市副中心疏解轉移。

北京市發改委搬遷工作先遣組組長孫俊的辦公室設在新辦公區4號樓1層,屋門正對樓門,即使戶外氣溫跌至零度以下,門也一直敞著,為的是“誰都能第一眼看見我” 。孫俊兜裡總揣著一個巴掌大的本,紫紅色封皮被磨出毛邊。 “1號樓6層通風系統”“理發室太陽能熱水”“職工之家細節”……每日,本上都要記上十幾個關鍵詞。他說:“剛接手的時候我也犯嘀咕,覺得工程量太大,能完成麽?多虧是在行政辦公區,遇到建設問題我就跑趟住建委,學學人家的經驗。碰到規劃上的事兒,規劃委也在這裡。要是在中心城區,可經不起這麽跑。”

如今,發改委辦公樓裡,有多處閱覽室,每間辦公室都用上了分類垃圾桶。“這些經驗也正在其他機構部門推廣。”孫俊笑著說。

辦公區建好了,房間清掃布置停當了,迎接喬遷。

夜間搬家無聲有情

2018年12月20日,在北京市商務局,工作人員將打包好的物品運送到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辦公區。記者注意到,在搬家的物品中還包括笤帚等用品,彰顯節儉搬家理念。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 蔡代征 攝

這次北京市級機構搬遷,更多公務員願意稱其為搬家。一字之差,情誼尤濃。

不過,搬家是個瑣碎活。辦公室換新,但辦公家具、設備都要最大程度利舊,絕不浪費。怎麽擺放合適、怎麽用順手,大家集思廣益。

北京市政協工作人員手裡就有一本搬家說明,四五十頁內容大部分出自搬遷辦幹部楊勝楠之手,她說:“我是文科出身,活了30歲沒搬過家,一開始看到施工裝修圖紙,就兩眼發黑,腦子發懵。”

“給自己搬家,哪能掉鏈子?”她說得堅定,乾得起勁,連會議室的主席台需要預留多少夾層都要弄清楚,“不能搬過去發現設備用不上或者不會用”。

北京市密碼管理局搬家前,開了15次方案和應急預案制定專題會。搬“家什”的過程,仿佛博物館將文物從庫房請入展廳——每件專用設備都有編號,從出發到入住新屋,全流程模擬。一位工作人員說:“要讓每個人都清楚自己要幹什麽、該幹什麽。所有檔案、設備保證不離開自己視線,樓梯、走廊拐角、電梯等每一處都有人‘站崗’。”

搬家過程中,北京市級機構部門沒有額外放過一天假。“家”要搬得利索、不擾民,工作也絕不能落下。每一個涉及搬遷的部門和部門都制定了各自的搬遷方案和應急預案。

北京市政府辦公廳一位工作人員說:“我們制定了詳盡的搬遷方案,所有設備都是24小時不間斷運轉,一部分搬家,另一部分就啟動工作,保證與中央和地方的資訊接受傳達‘零中斷’。”

楊勝楠和同事們也是兩頭跑,兩頭忙。“搬家正趕上要召開一年一度的政協大會,我們工作細了,大家都能省事兒。”搬家前,她帶頭為每一件舊家具、每一間新辦公室量體。每個處室搬家前都要繪製家具立舊圖,貼在新辦公室門上。“搬家都是在夜間進行的,家具一次性到位,第二天工作人員上班,進屋直接可以辦公了。”她說,“趕上降溫了,我們會提醒大家開窗通風要記得關窗,別凍壞了新家的水管。”

拿出對“家”的態度,搬遷變得有溫度。

幾乎所有機構部門的搬家都在定在21時以後。“盡量不給晚高峰添堵”“搬家的時候不要喧嘩,減少對周圍鄰居的影響”“我們白天正常上班,不耽誤辦公”……這場悄然無聲的搬家裡,深情不語。

團市委辦公室工作人員何力說:“這回不僅是搬家具和檔案,還要搬‘心’。我們就是服務青年公務員的,所以在搬家前就進行了一次摸底兒,針對大家最關心的住和行兩方面,提前溝通。每個黨支部都召開專題生活會,暢談各自想法。”

辦公室和後勤部門隨後跟上,盡量解決大家的後顧之憂。“我們的地下停車位不是按職分配,而是按需分配。誰家遠,誰加班多,誰就能把車直接開到部門樓下。其他人無論職務,把車開到稍遠的地面停車場。”已經在新辦公室上了1個月班,何力接到了好幾位同事的“投訴”,“都說食堂不錯,長胖了。”

市婦聯的辦公室裡,一盆盆綠植鬱鬱蔥蔥,物品擺放有序,環境整潔而溫馨。副巡視員孫鳳蘭說:“我們部門女性多,在辦公環境的布置上充分體現了女性組織的特點。大家也很快適應了新環境,以飽滿的精神狀態投入到工作中了。”

藍圖徐開新城追夢

2018年12月21日,在北京市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工作人員摘下世界地圖打包運抵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辦公區。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 蔡代征 攝

搬完最後一箱檔案,窗外已是夜幕低垂。北京市委大樓裡,辦公廳工作人員李毅彎腰撿起遺落的一片紙,掏出手機與空蕩蕩的辦公室合影。他說:“在這兒上班這麽久,早就有感情了。但規劃建設城市副中心,是千年大計、國家大事。作為北京人,誰不希望北京更好呢。想通了這一點,搬是心甘情願的。”

北京市政協工作人員劉麗莉去新辦公地上班,單程耗時從原本的半小時變成兩個小時。她半開玩笑地說,已給家人立了2019年新年規矩:“首先,愛人要給力,因為我將開啟早披晨露、歸帶月光的日子,家裡的大小事兒都需要他主動往前衝;父母要給力,他們不僅要照顧好自己,還要幫忙照顧兩個孩子;當然自己更得給力,心態要積極,工作要高效。希望我認真工作努力生活的樣子,能給孩子樹立好榜樣。”

和她一樣,隨著部門搬遷,很多人的上班路更長了。孫俊說:“每天趕頭班地鐵,路上有座兒,正好可以梳理一下當天的工作安排。”還有人說:“每天坐定製公車上下班,路上可以看看書和電影。”

從高樓林立、車水馬龍的中心城往東,水脈相連的新城因為他們的到來,高光亮相。行政辦公區周圍三五公里範圍內,人大附中通州校區已經啟動招生,北京友誼醫院新華醫院開始接診,一座新博物館正在規劃中……市婦聯一位工作人員趁著午休,正拿著手機查地圖:“我很期待將來可以把家搬過來,這樣孩子就能在這裡長大。”

談及這次搬家的感受,“驕傲”是出現率最多的詞匯之一。“千年之城的誕生,我不僅可以見證,更是參與者。”“這是歷史給予的機遇,有幸參與,我和家人都覺得自豪”。

北京市婦聯組織部幹部楊振華的新辦公室,可以望到悠悠運河水和對岸的林木。她說:“我希望孩子長大後,提及媽媽是第一批搬遷城市副中心的參與者時,會笑容爛漫,與有榮焉。”

離她辦公地點不遠處,北京學校正在加緊建設。去年8月18日,學校全面開工建設。現小學部已完成主體結構工程,2019年秋季開學。中學部及共享區設計方案已經市政府審定,計劃2020年秋季開學。她說:“作為一名新媽媽,我聽說城市副中心要配套建設幼稚園,還有北京學校等一批優質學校,但真沒想到學校建得這麽快,特別期待。”

目前,行政辦公區二期建設正在抓緊推進,北京市將以此為牽引,帶動中心城區相關功能和人口向副中心疏解轉移。

行政辦公區旁的綠地裡,有一座中式小亭,上掛對聯“萬木拱翠擁袖底,千年守望泛心頭”。通州,在歷史上與北京有著割捨不斷的淵源。今天,隨著北京城市副中心控規的發布和市級機構陸續遷入,北京發展的一冀,正在千年大運河北首、百裡長安街東端徐徐展開。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作者:劉冕

攝影:蔡代征

監製:陳岩

編輯:周文麗、孟紫薇

流程編輯:孫昱傑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