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騰訊投資的光榮、爭議與夢想

文|朱曉培

“在京東接受騰訊投資之前,我們拒絕了騰訊的投資,(那個)現在看可能有點後悔。”2月20日,李國慶宣布離開當當。最近10年的經歷,讓他感慨於騰訊投資對一家公司、一個行業可以帶來的改變。

不久前騰訊公司總裁劉熾平公開了騰訊投資過去十年的成績單:700多家公司,其中,63家已經上市,122家市值(估值)超過10億美元。而騰訊持股超過5%的公司總市值加起來超過了5000億美金。2018年,更是盈車嘉穗,B站、拚多多、美團點評、美麗聯合等被16家被投公司上市,創投資以來的記錄。

投資,給騰訊提供了很多向新領域擴張的機會和可能性。最典型的是電商,2010年之前騰訊拍拍的市場份額只有淘寶網的8-10分之一。但通過投資京東、拚多多、美麗聯合等電商平台,出手永輝、步步高等一系列新零售布局,今天騰訊在智慧零售布局中,已可與阿里分庭抗禮。

不過資本的力量也讓騰訊迎來了更多爭議。對此劉熾平在2019年投資年會上回應說,“我自己覺得要是我們想把所有東西都控制,想把所有的事情都做了的話,這不是夢想,這是妄想。”“當可以去選擇什麽可以做,什麽不做的時候,才可以真正讓我們的夢想,並且讓在座所有創業者的夢想得到實現。”

很多人問劉熾平,當下市場環境遇到挑戰,2019年騰訊投資是否會收縮?“我跟大家講,我們不會這樣做(收縮)。”劉熾平說,投資是騰訊的一個核心的戰略,通過投資,騰訊跟一個更大的生態建立了聯繫。

對於騰訊來說,2018年是一個轉折年:公司完成了第三次組織架構調整,新建了CSIG(新成立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重點布局產業互聯網。而作為騰訊的戰略部門之一,騰訊投資也將會加大在產業互聯網上和新興技術領域的投入。

開放轉型:騰訊投資十年成績單

在做投資之前,騰訊什麽都想做,什麽都可以做。3Q大戰後,騰訊進行了一系列的總結和反思。

“開放和分享很多時候被當作一個姿態,但是我更理解這是一個能力。”2011年,騰訊CEO馬化騰在一次內部診斷會上說。最終,騰訊把“開放能力”聚焦在兩點上:流量和資本。其中,“資本”主張的提出者是騰訊公司總裁劉熾平。

2005年春節後,劉熾平接受了馬化騰的邀請加入騰訊,擔任首席戰略投資官,負責的事情之一就是並購。

當時,騰訊從傳統社交業務往遊戲業務做延展,在代理國外遊戲的過程中,發現這些被代理的企業價值都得到了很大提升,而溝通過程中又常出現一些障礙,就想能不能通過投資,成為公司股東。這樣一來,既可以形成長期穩定的合作關係,又獲得了一定投資回報的收益。沿著這個想法,騰訊開始了對遊戲的投資。

2008年,騰訊成立了投資並購部。一開始,只有幾個人,做的業務比較簡單,主要是針對遊戲業務的投資。後來,這個策略又延伸到了電商等領域。

劉熾平認為,一些橫向的擴張,很多時候是浪費了整體的人力,騰訊也不可能涉足所有的互聯網領域,也不一定可以做的比合作夥伴更好,更好的方式是抓住騰訊內容和社交的核心,同時把一些不擅長的領域放給合作夥伴,比如O2O領域,電商領域,通過資本方式的參與,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才是唯一可行的路徑。

這與經緯中國合夥人張穎當時給出的建議不謀而合:“充分利用其投資、並購手段,用資本杠杆培養騰訊系的盟友。”

2011年,騰訊開始把開放定為大方向後,騰訊投資並購部得以大展拳腳。1 月 24 日,騰訊宣布成立了50億產業共贏基金,為互聯網及相關行業的優秀創新企業提供資本支持。當時的基金說明上寫著:“和一般的財務性投資基金不同,我們並不因風險的偏好而設定投資公司的成熟度。只要是優質的企業,有遠大的理想來給海量用戶提供優質服務,我們都會考慮。”有消息表明,騰訊共贏基金與騰訊投資並購部是一套人馬,在2015年初的時候仍只有20餘人。

騰訊產業共贏基金投資的第一個重要項目是在線旅遊業務的藝龍網。2011年5 月16 日,騰訊投資 8400 萬美元持有藝龍網 16%的股權,成為第二大股東。2018年11月,同程藝龍網(在騰訊、攜程等共同資本方的撮合下合並)登陸港交所。

e家潔雲濤對「商業與生活」表示,同程藝龍、貓眼等公司能夠在過去一年內成功IPO,離不開騰訊投資,以及微信的合作支持。2014年,e家潔融天使輪時,騰訊和阿里的投資部在同一天找上門來。他最後選擇了騰訊。“阿里更多是戰略投資,他的投資思路是你能不能並到我這兒來。騰訊的心態更開放一點。”當時的雲濤說。

但騰訊投資轉折標誌性的事件還是投資搜狗和京東。

2010年,周鴻禕還堅信,騰訊和百度在搜索上的競爭只是時間的問題。但沒想到,騰訊最終入股搜狗,將旗下的騰訊搜搜業務和其他相關資產並入搜狗。

2014年3月10日,騰訊又宣布與京東建立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入股京東,並把易迅、QQ網購、拍拍網悉數交給京東。得知騰訊把電商業務出售給京東時,李國慶感到驚訝,“(騰訊)這是戰略上要放棄電商的節奏?”他在之前曾拒絕了騰訊投資的建議。

讓李國慶沒想到的是,5年後,自己黯然離開當當,而憑借著投資杠杆以及微信生態的騰訊,反而成為了電商生態鏈上不可或缺的重要構成。

可能是文化差異,不同於阿里投資,騰訊投資似乎更具有開放的心態,受到了創業者的歡迎。美團點評CEO王興也把騰訊看作是朋友,認為“騰訊不管是創始人的個性、整個團隊的氣質,還是業務戰略,它是能更好和別人結盟的。”

根據近年來騰訊的投資軌跡來看,其投資策略大致為三:

一是與騰訊主營業務密切相關的領域,比如社交、內容等,騰訊希望在這些領域的投資能夠更好的幫助主營業務穩定發展;

第二,是連接性領域,比如電商、O2O,以及能更好服務他們用戶的各種生活場景,騰訊希望在這些賽道中尋找機會找到好的團隊和創業者,同時能夠與騰訊生態產生聯動效應。

第三,是未來科技的探索,比如通過投資AI、芯片等新技術、新方向布局未來,給騰訊帶來更多的可能性。

IT桔子的統計顯示,2018 年騰訊投資數量創下歷年新高,截止到2018年12月31日,投資事件數量達到 163 起,投資活躍度依然領跑一線投資機構以及 CVC,而最親密的合作夥伴是紅杉資本中國。

從賽道上看,娛樂、企服、零售三個賽道的項目佔了近 60%。其中,企服服務連續兩年保持TOP2的位置,也凸顯了騰訊轉型To B的決心。

能力輸出:騰訊投資能給創業者帶來什麽

2011 年之後,憑借著強大的流量和資本,騰訊成為中國互聯網企業中最大、也最積極的戰略型投資者之一。

騰訊的QQ和微信以及應用寶組成了中國最大的流量陣地。而流量,恰恰是所有創業公司不能言說的痛。資本形成結盟關係,騰訊可以實現開放的目的,形成更穩顧的合作共贏關係,實現了騰訊的連接戰略,順便實現財務回報。

某創業者對「商業與生活」透露,當年他從大平台公司離職創業時,業務還沒有上線,騰訊投資並購部就主動找了過來,這也讓他覺得有一點點突然。

由於他要做的事情偏公益又涉及金融,而阿里在牌照和金融業務生態上的布局更豐富,因此,是否要和騰訊合作無疑糾結了很久。但通過一些信息他判斷,騰訊應該是一個開放、務實、低調的的公司,決定接受騰訊的投資。2016年,騰訊參與了其天使輪的投資。騰訊投資了之後,公司業務也加速了很多。“騰訊公司的整體品牌形象很好,它投了,對我們是有背書作用的。”

每日優鮮推極速達服務時,有一個關鍵技術難點,就是地圖定位和大量的接口工作。當時,騰訊就委派了一個十幾人規模的小組,24小時給予支持,直到極速達產品上線。

不過,作為創業者也需要清晰了解騰訊的價值觀:雙方始終是平等關係,即使是流量合作上,也要達成共贏的前提,沒有一方有義務提供“免費的午餐”。

一位接近騰訊投資人士指出,(投後公司)是否可以和業務部門達成合作,更多是雙方基於市場的判斷,不是被投了之後一定能合作,也不是發展好的就一定合作,更多的是雙方的戰略目標能否一致,有共贏可能性。

“騰訊的資源也有限,它要判斷給到誰最合適,也要判斷哪些問題是他們必須出面解決的。”每日優鮮CEO徐正對「商業與生活」表示,騰訊願意在每日優鮮身上連續投資,還是因為這是一個好賽道、好模式、好團隊並且取得了不錯的結果。

實際上,坐擁巨大流量的巨頭,與視流量為生命線的眾多創業者們之間,一直處於不斷博弈的狀態。一位創業者對「商業與生活」表示,自己產品的一半流量來自微信和QQ,但他們也不會忽視陌陌、微博、支付寶等陣地。“我們適配所有的平台,大家把社交的時間花在哪裡,客戶在哪裡就有收益。”

前述創業者認為,創業這件事,打鐵還需自身硬。只有自身硬,投資人們才更想投,後續才可以選擇更多更好的合作夥伴。當然, “在今天日益趨冷的資本環境下,投資人願意給你錢就是很大的幫助了。”

“過去那麽多年來,我們也一直在思考,到底怎麽樣可以為投資的公司創造更多價值,提供更多幫助?”劉熾平在騰訊投資者大會上表示,作為一個戰略投資者,最重要的責任是在自己的業務裡打造一個開放和公平的平台,讓每一個人都可以在裡面通過自己優秀的能力去取得最高的價值。“這是我們最重要的責任和使命之一。”

不僅僅是公平地平台,騰訊也在思考如何為投後夥伴提供B端資源包。最直接地就是通過戰略重組,明晰了CSIG新事業群的戰略和使命:騰訊希望通過CSIG更高效地把很多雲和內部技術能力,數據能力、安全能力、AI能力等包裝輸出。

“我們在做產業互聯網時,非常希望可以把騰訊ToC的能力跟ToB的能力緊密結合,讓我們ToC的能力更好地服務合作夥伴。”劉熾平說。而作為一家有著20年歷史的,“經歷過企業成長痛苦的公司,我覺得我們有很多軟實力可以幫到大家的,包括一些行業洞察,戰略的設定,以及最重要的管理經驗和組織架構。”這些能力,對一個公司從1到N、從N再向10N的轉變,非常重要。

水滴籌創始人沈鵬參加過幾次騰訊投資舉辦的CEO分享會。在他看來,騰訊的資源不只是業務合作,投資並購部等部門組成的投後服務團隊會有很多支持,比如他們舉辦一些學習培訓課程,即使不是公司的CXO也可以去參加,對公司的人才培養非常有幫助。

“如果你想走的快,一個人走。如果你想走的遠,一起走。”這句非洲格言已經成為創業者和投資人的共識。

求同存異:騰訊投資如何權衡各方的競爭

騰訊崇尚開放型的市場競爭,騰訊不同的團隊之間會有競爭,對投資過的公司也一樣,誰最後能夠跑出來,這是由公司自己的能力決定的。

騰訊投資如何平衡各方的利益,一直是人們關注的重點。畢竟,作為一家互聯網平台公司下的投資部門,牽扯到了被投資公司與騰訊,被投資公司之間,以及騰訊投資與騰訊內部等多種關係。

“在我們擅長的領域和戰略框定的領域裡面,騰訊是非常努力的,比如遊戲、社交、視頻、雲等等。其他的比如傳統行業和互聯網結合的行業,我們會堅決地支持別人來做。”李朝暉在接受《商業周刊》中文版採訪時表示,把投資業績和自有業務放在對立面完全不對。“比如投資做的好,導致了業務做不好,或者某個業務不好是因為騰訊把更多精力轉到投資上面來,這是對我們的誤解。”

深度解讀起來,即騰訊不會說自己做了什麽,就一定不去投什麽。也不會說自己投了什麽,內部就不應該再去做什麽。這符合了騰訊產品信奉的公平競爭機制。

另一邊,騰訊的“賽道式”投資也受到市場高光關注,比如在電商中布局了京東、唯品會、拚多多、小店鋪等,在二手車行業投資了人人車、優信二手車、瓜子二手車等。

沈南鵬認為,買下賽道,需要大量調研公司,注重自己的體驗,必須要有組合投資、分散風險的能力,在自己所熟悉和能理解的領域做長期投資研究。不過,這種賽道式的布局,因為被投企業之間也是競爭關係,難免讓被投公司心中有微詞。

前述接近騰訊投資人士認為,騰訊投資每家企業的時候,他們的業務模式都各不相同,而一個賽道都有可能跑出幾個不同模式的公司。只不過,有時候各家公司發展到最後,在各自的業務的邊界都進行了拓展,看起來才都差不多。

但外界也經常好奇“騰訊是如何協調投資的企業關係的”。騰訊會給被投方和創業者劃分好邊界嗎?

“難道創業者是佃戶、騰訊是地主嗎?當然不是。”李朝暉在接受《財新》記者採訪時表示,騰訊不會這麽做。

過去兩年中,騰訊投資的摩拜和滴滴投資的ofo進行了一場史無前例的單車大戰。李朝暉作為摩拜的投資人,認為合並才能夠雙贏。騰訊是摩拜的第一大股東,佔股20%左右,同時也是滴滴的重要股東,一直在積極推動雙方合並,過程中做了大量的協調工作。2017年10月,甚至出了一個程維出任董事長、王曉峰和戴威做聯席CEO的方案,但各方沒有走到能確定方案的最後一步。

李朝暉感到惋惜。作為股東,一定程度上,騰訊當然希望他們“井水不犯河水”,各自好好發展。但是當雙方真的需要打仗、搶市場的時候,騰訊不會去攔,這是正常的市場競爭。

不過,作為投資方和被投資公司,雙方的博弈會一直進行下去。

小打卡在天使輪後,就和騰訊投資部內的兩個團隊保持著交流,一個團隊是交易方向,另一個是看內容。接觸下來,小打卡CEO賴斌強覺得,他們對目標公司的業務模式和數據看的很細,而且還會要求做用戶訪談。簡而言之,相比兩年前,騰訊投資部變得專業而謹慎。

據悉,李朝暉在看摩拜項目時,就經過了長達半年的考察時間。2015年底,在上海的一個小胡同裡,李朝暉第一次見到了摩拜的天使投資人李斌,以及摩拜團隊的王曉峰、夏一平和胡瑋煒。到2016年4、5月份,騰訊把摩拜和ofo兩家公司都看了後,才在摩拜融C輪的時候投了進來。而選擇摩拜,無非就是好產品、好團隊。

而騰訊投資團隊也曾在多個對外場合表態過,騰訊投資的資金是騰訊業務辛苦賺來的,投資也要對騰訊本身負責。雙方合作時候,也非常反感創業者因為是騰訊,就漫天要價。

投資價值:實現公司戰略和探路先鋒

騰訊通過投資,跟一個比騰訊更大的生態建立了關係。不過資本的價值總有兩面性。最具爭議的,莫過於騰訊“撒胡椒面”式地投資。一名在早期拿到過騰訊投資的CEO認為,騰訊投的一些企業,比如多抓魚、keep等,更像財務投資,業務本身看起來和騰訊本身沒有協同關係。

但凡事都有多個角度。騰訊的核心的策略是連接,希望通過投資更好的服務用戶。而服務好用戶就涉及到吃穿住行各方各面,所以會在不同的領域去布局。像多抓魚滿足的是人們讀書的需求,keep滿足的是健身的需求,都屬於消費互聯網領域。

這種策略也獲得了一部分被投企業的認可。比如每日優鮮徐正就認為,騰訊投資,是一切以用戶價值為依歸,在戰略和財務之間不斷的尋求平衡。

而騰訊考慮的是,它能否跟騰訊大的連接戰略是匹配的。

比如,2018年上市的B站(Bilibili)。騰訊在 2015 年 B 站 D 輪融資時進入,同為B站投資人的正新谷創新資本創始人林利軍對「商業與生活」表示,B站是騰訊投資管理合夥人林海峰負責的項目。雙方在合作中非常愉快, “他的水準很高,能夠抓到問題的關鍵,並且對公司提出重要的建議。”林利軍表示。

B站上市後,有人猜測騰訊會趁機退出,成為投資變現的又一個成功案例。但騰訊並沒有這麽做,反而在2018年10月3日,戰略增資3.176億美元,成為B站第二大股東。

林利軍堅信,B站的年輕人文化在未來一定會成為主流文化,這與騰訊的連接戰略不謀而合。

另一邊,騰訊也在積極探索創新技術與前沿商業模式。比如,在美國,騰訊投資了人工智能醫藥研發商Atomwise,美國 AI 語音助手SoundHound,以及新興機器人送餐創業公司Marble,Auris醫療機器人等。其中,Auris醫療機器人主要是做內窺鏡手術的機器人的,希望能在未來可以幫助醫生更好地找到這些病灶點,並且提高手術的準確率和效率。

不過,一位重押AI和無人駕駛領域的投資人對「商業與生活」表示,騰訊擅長的還是消費互聯網,“骨子裡不算是技術型的公司”。

但在很多騰訊內部人士看來,這是一個誤解:騰訊確實在產品上很強,但這並不代表在技術上就弱。

QQ、微信的發展都需要深厚的技術基礎設施支持,而在AI等新領域,騰訊也投入了大量資源,據了解,僅AI實驗室,騰訊內部就有三個。而從結果上看,騰訊的AI技術在醫療、駕駛等垂直領域也有許多前沿性的應用。

“騰訊的投資部門既是探路先鋒和突擊隊,要發現市場上的新機會、去提前建立認識,另一方面也是後方的防禦性武器。我們的使命是探索騰訊未來可能性,所以不會把自己限定在某一個邊界裡,說我一定是為騰訊目前的某個業務、某個戰略服務。或者騰訊現在的股價跌了,所以我就少投一點,下半年形勢不同了,又轉變策略。這不是我們運作的方式。同時,我們也不是一個只顧掙錢、只看財務回報的團隊。這都是對我們的過於簡單化的認知。”李朝暉說。

2018年,騰訊完成戰略升級,業務從消費互聯網開始向產業互聯網傾斜。而整個市場環境也已經發生變化,移動人口紅利逐漸消失,AI、電動汽車等新技術正按轡徐行。對於騰訊來說,過去一年是爭議的一年,也是轉折的一年。2019年開始,它必須要在紛繁蕪雜的項目中,抓到能夠影響下一個10年的賽道。

如巴菲特所說:“投資的關鍵是考察特定企業的競爭優勢,尤其是這種優勢能否持久。”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