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仇保興:萬物互聯的5G時代,智慧城市需要新的規則

導讀:5G時代的到來,對智慧城市的建設究竟意味著什麽?它會帶來什麽改變,比如城市規劃是否依然是頂層設計,一次性設計交付完成?國務院參事、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理事長、住建部原副部長仇保興在新京報智慧城市高層論壇上發表演講《5G時代的智慧城市設計初探——基於複雜適應理論視角》中,提出5G時代智慧城市設計要遵循的六大新規則。

最後,他總結認為,5G“超級連接”,使物聯網、價值傳輸、大數據、AI等新技術武裝到每個“主體”,使其自適應性快速提高。而每個“主體”在“新集聚”、“多樣性”、“流”、“積木”、“內部模型”和“標識”等新規則下,相互循環強化將“湧現”新一代智慧城市。5G將是各行各業融合創新的催化劑,是巨大的創新孵化新平台,將促使個人創業爆炸性增長。以下是本次演講全文:

仇保興:各位來賓,我們今天討論的實際是“5G時代智慧城市的機遇與挑戰”。5G時代跟4G、3G的巨大不同,實際上就是無處不連,無處不智。在這樣一種時代,我們的智慧城市跟以往有什麽區別呢?

城市系統進化論的三個演變階段

我覺得一個非常重要的判斷方法就是CAS(複雜適應理論)。複雜適應理論是怎麽演變的?人類把系統論作為方法論的時候,第一代的系統論是上世紀50年代提出,是以控制論、一般控制論提出。60年代的時候,系統論進入了第二代。到了上個世紀80年代,我們發現第一代系統論跟第二代系統論有巨大的局限,我們描述一個系統的變化是結構、性質的。這個系統的主體我們把它當成黑箱或者簡化成一個節點,把它簡化了。經濟學是這樣,物理學是這樣,其他的學問也都是這樣。

城市使人們的生活更美好,但是我們描述城市系統的時候,從經濟學上把城市的人看成是一致性,沒有差別的。這樣一來,會看到我們有許多結果都是錯誤的,不能真正反映我們城市這一個複雜系統的變化。

進化到第三代系統論的時候,它把主體,也就是系統中間的每一個都作為一個點。它的差異性,它根據對周邊環境的觀察、行動、積累,作出反應,同時進行深度地學習,最終造成了系統的改變。城市是由城市的人造就的,是由城市的人的行為改變的。所以這樣一來,智慧城市也一樣,也應該回到第三代。這個第三代系統論為什麽管用的原因。

決定城市智慧程度的關鍵閉環

智慧城市提出來已經20多年,為什麽叫智慧?其實它由四個方面構成。第一個城市中間充滿著感知。對一切發生在城市的問題或者城市的外面,我們都能夠感知得到。第二感知到的資訊,經過運算,無論是借助人工智能、大數據,或是借用傳統的模型,在運算出來以後,針對問題解決的規律,我們提出對策。對策提出來以後再去執行,這是第三個階段。執行了以後對執行的結果進行反饋,這是第四個階段。所以感知、運算、執行、反饋構成一個閉環。這個閉環在城市裡面時時存在,處處存在。它的密度、強度和速度,決定城市的智慧。

這樣一來,我們基於CAS理論(複雜適應理論),設計出新的規則。大家知道城市是使生活更美好,那麽生活更美好是怎麽構成的呢?首先是活力宜居的,第二安全有韌性,一個小災小害之後馬上能恢復。第三,智慧的可持續。我們需要的理想城市,就是由這三個構成,幾千年來沒變化。根據這個鐵三角,我們運用CAS理論,來描述5G時代應該怎麽設計符合這個鐵三角的政策。

5G網絡實現對虛擬世界的集聚

第一個規則是集聚,城市就是集聚的。這個集聚造成的主體是多層次的,市民是最基礎的。建築、社區、城市,可以當做不同城市的主體。每個主體的素質和能動性,或者剛才講的四個要素的循環能力是不一樣的。這些能力造就了對環境的適應性。

人作為核心主體,他對創新有什麽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人的知識分成兩類,一類叫沉默的知識,一類叫顯性的知識。而創新則是人的沉默知識的創造,顯性知識可以在馬路上進行傳播、印刷,是講得清楚的。而我們的知識體系中,有95%是沉默知識。沉默知識經過碰撞,才能造就科技的創新。

如果是集聚,並且是有效的集聚,那麽它們之間的碰撞便是沉默的碰撞,是對創新有用的。5G就會帶來新的集聚,這種新的集聚基於海量機器的部署。5G的最主要特點就是把通信的速度大大提高,上行、下行的速度都超過了10倍以上。

華為最近在韓國實現每秒5G的速度。我們可以想象這樣一個傳輸速度,可以把我們許多東西緊密地連接起來,實時進行運作。這種海量通信實際上是把在虛擬世界的人們聚集在一起,這種虛擬世界的集聚,造成了沉默知識可以進行交換。

為什麽沉默知識會交換?因為人工智能在裡面扮演了媒介的作用。我們把人工智能分為四種類型,第一種叫計算智能,第二種感知智能,就是會講、會聽,會對你作出反應。第三種是認知智能,會理解、思考,會對經驗進行總結。最後到了環境/情感智能。如果人工智能發展到第四步,也就是說我們人類是不是就可以不用存在了?那是遙遠的事情,我們不要著急討論這些問題。

我們這種沉默知識對顯性知識的碰撞,尤其是第二類知識的碰撞就會產生促進科技的發展。智慧城市就為它們鋪平了路線。

5G使萬物實時互聯,豐富城市生態

新規則之二:多樣性。大家都知道去年美國的城市規劃學家排名,排名第一的不是那些大家,其實是一個記者。這個記者寫了一本書叫《美國大城市的生與死》。他在書裡面寫什麽?他說城市怎麽來的?城市為什麽具有創新能力?為什麽所有的科學技術都在城市裡面湧現?因為城市具有多樣性,多樣性越豐富創新越好,越宜居。它的多樣性是動態的,持續的。多樣性怎麽來的?因為主體不斷地變化,一個主體缺位,另一個主體會補位。

為什麽能補呢?因為它比前面的主體具有某些特別的變化。這些特別的變化彌補一個前面主體所不具備的,於是多樣性就豐富起來了。多樣性產生的結果很有意思,我們拿自然生態系統來看,你的多樣性越豐富,進化的過程越複雜,遇到干擾和災害越是能持續生存。所以為什麽我們對地球的多樣性、生物多樣性善加保護?這是人類的未來,實際上所有的東西都是連接在一起的,只是我們沒有感覺到而已。

我們看到了5G造成什麽呢?造成了新的需求,新的技術,新的路徑,新的模式。這些加快了聯繫,加快了變化,加快了項目的取代、補位,所以它的多樣性豐富起來。你要理解多樣性,造就多樣性。這個多樣性和增強帶寬eMBB有關。

大家可以想象一秒鐘可以載入好幾個G,在這樣快速的情況下,一切變化都是實時。實時跟不實時完全不一樣。這種增強帶寬的模式使萬物互聯,促進了多樣性相互之間的補位,更加豐富。

新規則之三:流。城市就是各種各樣的資源流動,這些資源在城市的節點、城市的部位。任何一個網絡的節點與節點的平方成正比。我們從1G到4G這些流都是通過中心基地台。但是5G不一樣,5G哪怕中心基地台毀了,二級基地台可以連。這樣的效應是完全不一樣的。

我們經常說互聯網2.0,其實是價值互聯網。它的價值傳輸可以進行穿透式的追溯。任何人、任何物體在時空上的軌跡都可以輕易地被找到。這樣一來,我們可以想到5G對這些方面的應用會大大增加。

規則之四:積木。“積木”是人類積累起來的所有的經驗和知識,形成的那些小的模塊。“知識”、“經驗”等“積木”可以以不同的方式組合,以應對不確定性。

我們從大到小進行組合,那就是化學裡面的。如果從小到大組合,那就是生物學裡的。這種組合千變萬化。為什麽要組合呢?因為我們遇到了新的問題,要用新的組合。我們還有很多新的“模塊”,比如像大數據、互聯網、人工智能等,這些新的模塊組合到原有的系統,可以產生更多的變化。

新規則之五:內部模型。多個模塊組合起來就形成了內部模型。模型有兩種,一種是隱性的,一種顯性的。人家打你,你自動地舉起手來,而且是毫秒的反應。這是與生俱來的。另一種是顯性的、快變量的,每一個主體都可以根據周邊環境,快速地感知,快速地運算,快速地應對。這樣我們就真正有了顯性的模型,它在每一個主體裡發生。一個典型的應用場景,比如一個醫生可以在協和醫院,給所有的病人做手術,通過網絡來做遠程手術。這就是新的內部模型。

5G時代讓自動駕駛有實現的可能

新規則之六:標識。比如為什麽警察要著裝,醫生要穿白大褂。這些都是顯性標識,標識是為了配對起作用的。這種配對起作用就是我們的反應。為什麽很多人對流感有免疫性而有些人卻沒有?因為病毒入侵後人體內T細胞會判斷哪些是外來的有害入侵者,並將其打上“標識”,然後白細胞加以識別後再將病毒吃掉。

5G時代的標識,比如像人臉識別技術,可甄別哪些人有犯罪記錄、哪些人是恐怖嫌疑分子,並自動反饋至公共安全資訊平台。

另外,為什麽現在無人駕駛行不通?現在的無人駕駛就靠頂上那個雷達,感知能力比較有限。5G來了以後,就形成了V2X技術,在一個平方公里之內我可以通過空中感知,比如車的前後有什麽因素會影響駕駛安全。所以5G實際上是通過標識,把萬物連接在一起,無處不至,無處不連。做個簡單總結,就是超級連接。

5G是各行各業創新的催化劑,主體的新集聚、多樣性、流、積木、模型、標識等規則,全部在5G改變了。舊規則是從上而下、頂層設計,但是新規則是自主進化;舊規則是一次性設計、交鑰匙工程,新規則是自組織演化。舊規則是中心控制式智慧為主,新規則是中心式智慧+分布式智慧、以眾智為主;舊規則是單項漸進、創新為主,新規則是組合式、相互強化爆發式創新。

我們的時代在變化,我們要設計運行智慧城市,應該有新的規則。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