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趙國最後的大將:王翦對陣沒有勝算,卻被趙王所殺

自從李牧圍殲匈奴10萬騎兵之後,趙國北方十年內一片祥和,再無外族敢南下侵擾。

李牧功成身退,並沒有呆在代郡,而是返回邯鄲做了一般的官員。

公元前244年,趙孝成王去世,昏庸無能的趙悼襄王即位,名將廉頗被氣走,朝中重臣趙奢、藺相如德國相繼去世,這時李牧成了朝中重臣。

公元前243年,燕國攻打趙國失敗後,李牧率軍反擊,接連攻下武遂、方城,這是李牧在中原的第一戰。

《史記》有記載,“趙使李牧攻燕,拔武遂、方城。”

公元前236年,趙悼襄王去世,更昏庸的趙王遷即位,他寵信奸臣,打壓忠臣,趙國實力再一次削弱。

嬴政自然不會放過這次機會,派遣大將樊於期攻克了趙國的平陽、武城兩座城池,趙軍將士死亡近十萬。

《史記》有記載,“秦破殺趙將扈輒於武遂,斬首十萬。”

公元前233年,樊於期兵出上黨,穿越太行山,深入趙國後方,接連攻克赤麗、宜安兩城,兵鋒直抵邯鄲。

情況十分緊急,趙王急忙將鎮守雁門的李牧調回,任命他為大將軍,抵禦秦軍的攻擊。

當時秦軍接連大勝,士氣高漲,而趙軍連敗士氣低落,因此不宜硬碰硬。

所以,李牧採用高築營壘,堅守疲敵的策略,不管秦軍如何叫罵,趙軍全然不為所動。

樊於期懂得“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的道理,明白長久對峙於己方不利,因此使計想騙李牧主動出擊。

假裝攻擊肥下,誘使李牧出城,沒想到李牧早已看穿樊於期的計劃,依然固守不動。

樊於期忍無可忍,最後真的分兵攻擊肥下,結果被李牧抓住機會殲滅一部。

吃過敗仗的樊於期變得謹慎了,在與趙軍的對峙中異常小心,可是依舊被李牧找到破綻,數次設下埋伏,結果被趙軍擊敗。

因為損失慘重,樊於期不敢回秦國,逃到邊陲之地的燕國避難。

這一場戰爭,趙國沉重地打擊了秦國,六國都得到暫時的喘息之機,連趙王也認為,只要有李牧在,秦國就休想滅掉趙國。

因此,趙王也給予了李牧足夠高的地位,封他為武安君,戰國歷史上只有四人得到過,除了李牧外,另三人分別是蘇秦、白起和項燕。

《史記》有記載,“封李牧為武安君。”

樊於期走了,秦國還有王翦、蒙恬等名將,嬴政一統天下的進程不會受到影響。

公元前232年,嬴政再次派數十萬大軍進攻趙國,秦軍兵分兩路,一路進攻邯鄲北方,一路進攻邯鄲南方。

李牧當機立斷也兵分兩路,南路軍據守長城抵禦秦軍,自己則親率北路軍攻擊秦軍北路。

一番大戰,李牧取得勝利,他沒有乘勝追擊,而是南下與南路軍聯合。

秦軍知道敵不過趙軍,只得退兵回國。

公元前229年,趙國北部發生大地震,國力衰弱之極,嬴政派王翦率數十萬大軍進攻趙國。

秦軍兵分多路,戰事起初相當順利,完成了對邯鄲的包圍。

邯鄲城內雖然大多是老弱病殘,而且糧食有限,可是在李牧的戍守下,整整一年時間,王翦都沒有辦法攻破。

可是人力有時窮,李牧就算是戰神,也抵擋不住敵人接連不斷的進攻,更何況有些手段比戰爭更加恐怖。

《史記》有記載,“秦多與趙王寵臣郭開金,為反間,言李牧、司馬尚欲反。”

王翦得到嬴政的支持,在秦國間諜的配合下,重金收買了趙王的近臣郭開,不久後李牧被殺害。

李牧的死亡,為秦滅趙掃開了最後一顆絆腳石,一年後,王翦攻破邯鄲城,趙王遷被俘。

李牧作為歷史上少有的名將,沒有戰死在沙場,卻被效忠的趙王所害,不得不說是一種悲哀。

(參考文獻:《史記》)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