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物資不夠,列印來湊?3D列印成疫情下的救場奇兵

出品:科普中國

製作:大阪大學

監製: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

隨著新冠疫情在世界的持續蔓延,多個包括美國、意大利等疫情重災區已經出現了衛生醫療用品緊缺的問題,口罩、呼吸機以及用於檢測的鼻拭子和咽拭子等必備用品已經供不應求。

危急時刻,3D 列印技術已經成為一支拯救生命的奇兵。上周,一個由南佛羅裡達大學、哈佛大學、史丹佛大學等機構組成的聯盟宣布,他們已經與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協商,制定了生產3D 列印測試樣本的通用指南。同時,一家位於馬薩諸塞州薩默維爾市的 3D 列印技術開發商和製造商Formlabs,將在俄亥俄州的工廠投入 250 台印表機,用於生產新冠病毒測試的鼻拭子。

其實,3D列印在中國抗擊新冠疫情中也貢獻了力量。上海市一家科技企業運用3D列印技術,"列印"隔離病房馳援湖北。湖南一家集團用3D技術生產了一批醫用護目鏡馳援抗疫一線,它的重量只有普通護目鏡的四分之三,同時還可根據個人面部數據實現私人化定製。

3D列印技術的快速發展讓人們不禁令人想問:神奇的3D列印,還有什麽是"你"做不到的?

3D列印誕生已久

3D列印並非新生事物,它的前身是快速原型製造,在上世紀80年代已經應用於工業設計和生產過程。現在通用的各3D列印技術,在當時基本上都已經開發出來了。反而3D列印這名字來得晚,直到1995年麻省理工學院的兩名畢業生JimBredt和TimAnderson才第一次提出了"3D列印"的概念。

3D列印技術雖然有好多種,但思路都是一樣的,專業術語叫做"分布式材料製造"。舉個大家都容易看懂的例子:一個人做一個櫃子那是需要很長時間,想要加快的話那就得增加人手,但若人數固定的話還有什麽辦法加快製造速度呢?那就是做一堆積木,然後找個人將積木按照一定的形狀堆積起來,再一粘就是了——前提是他能看懂說明書。

3D列印獨具特色

與傳統加工手段相比,3D列印又具有諸多獨到之處。

先說說用傳統的衝壓方式生產一個小型的車用零件攏共要用幾步。首先,要有衝壓用的模具。這個模具好比月餅印一樣,決定了零件的形狀。一般是用專門的模具鋼製造,硬度高而且韌性好。模具分為上模和下模,上模安裝在壓力機上,可以以很高的速度壓向下模。要加工的材料好比是做月餅的麵團,被這麽瞬間一壓,就變成了模具的形狀,之後用車床除去多餘的部分,再進行一些研磨拋光一類的機械加工,零件就完成了。

3D列印製作同樣的零件又是個什麽套路呢?首先,在電腦上繪製好零件的設計圖,然後將設計數據導入3D印表機,就可以開始製造零件了。

以熔融沉積式3D印表機為例,事先準備好的低熔點線材如塑料,石蠟等經由3D印表機的噴嘴加熱後噴出。在電腦的控制下,噴嘴在空間中由低到高逐層進行描畫,最後形成零件,基本無須任何的後處理。

左:某塑料熔融沉積式低端工業用3D印表機,白色線卷即為塑料原料(圖片來源:百度圖片) 右:該印表機的噴頭部位特寫,雙噴頭設計,可同時列印兩種不同塑料(圖片來源:百度圖片)

上面這個例子已經把3D列印最為本質的兩個特點反映得很清楚了。首先,3D列印與計算機輔助設計(CAD)以及計算機輔助製造(CAM)indivisible,任何3D列印的零件都要從電腦設計圖開始自己的生命歷程。假如事先只有圖紙,沒有電腦可以直接利用的造型數據,也得重新在電腦中建立模型,繪製設計圖。

其次,3D列印是一種增材製造技術,也就是說與傳統的車床機械加工一類減材製造技術不同,產品是由原料直接在空間中堆砌而成。可以把車床機械加工比作石雕,刀斧錘鑿齊上陣,最終的作品比起最初的原石隻少不多。

另外一方面,3D列印好比泥塑,塑造形象的組成部分不斷疊加,最終的作品比起最初的泥胚隻多不少。有了這迥異於其他前輩的兩大特色,3D列印能在機械製造技術的武林之中自立門戶也就不足為奇了。

3D列印技術,生物材料也能列印出來

3D列印技術誕生之後,人們為了解決移植器官來源有限的問題又發明了3D生物列印。因為在現有的醫療手段中,一個器官的獲取要以另一個人器官的失去為前提,而主動或被動失去的器官數量又遠遠少於需要的器官。基於現有列印技術的3D生物印表機使用了生物材料,可以複合細胞、生長因子等活性成分,從而逐層構建活體組織。

2009年底,Organovo公司製造出第一台3D生物印表機的原型機。研究者在供列印的液態材料中複合從骨髓、脂肪等組織中提取出的幹細胞,或不同的活性因子,通過列印頭將液體按照一定圖案列印在接收平台上。列印頭每列印過一層,就會提升一個層高的刻度,繼而開始下一層圖案的列印,從而逐漸實現人造組織的成型,這一過程類似於普通3D列印在工業應用中的模型製造。

3D列印在其他生物領域的應用也很廣。

現在,醫用鈦合金人工骨,人工關節等已經廣泛採用了3D列印技術。首先,通過CT或者核磁共振等成像技術獲知患者身體的精確三維結構,然後將數據利用計算機進行處理並完成個性化設計。之後利用3D列印生成獨一無二的專屬人工骨,極大的提升了患者的治療質量。

2017年,美國西北大學的一個課題組利用3D列印技術將明膠列印成類似於卵巢組織的結構。然後將從小鼠體內提取出的卵泡和激素生成細胞植入這種明膠骨架,得到3D列印的人工卵巢組織。該人工卵巢在移植入摘除卵巢的小鼠體內後,表現出了功能健全卵巢的特性,可以正常排卵,在小鼠經過多代繁殖後也未見後代異常(圖8)。雖然離人工製造組織或者器官這樣的人類終極夢想仍然遙遠,3D列印還是幫助我們邁出了開拓性的一步。

3D列印,未來可期。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中國科普博覽立場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