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我國抗生素用量一半用於農牧,當補藥吃助長超級病菌,三問飼料最嚴「禁抗令」|新科普

不論是把葯當補藥吃,還是把補藥當飯吃,都萬萬不可。對人、對畜,皆如此。

中國農業農村部上月發出第194號公告稱,根據《獸葯管理條例》《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管理條例》有關規定,決定停止生產、進口、經營、使用部分藥物飼料添加劑,並對相關管理政策作出調整。

按時間表,自明年1月1日起,退出除中藥外的所有促生長類藥物飼料添加劑品種,獸葯生產企業停止生產、進口獸葯代理商停止進口相應獸葯產品,此前已生產、進口的相應獸葯產品可流通至2020年6月30日。同時,自明年7月1日起,飼料生產企業停止生產含有促生長類藥物飼料添加劑(中藥類除外)的商品飼料,此前已生產的商品飼料可流通使用至當年底。

事實上,此前農業農村部還公布了《關於2018—2021年開展獸用抗菌葯使用減量化行動試點工作的通知》。中國農科院方面對此政策調整解讀認為,飼料藥物添加劑本質上是抗生素,必須規範使用,飼料「禁抗」、獸葯「限抗」已是大勢所趨。



【「食品」添加劑,達多少比例】


從20世紀50年代初開始,藥物添加劑作為飼料添加劑,就開始應用於畜牧業生產。在一定時期內,為實現規模化養殖、解決溫飽問題做出了貢獻。

不過,時至小康時代,為了提高養殖密度擴大生產,抗生素作為養殖動物的飼料添加,成了它們口糧的「食品添加劑」,一定程度上出現了濫用現象。研發並獲得國家一類新獸葯證書的華東理工大學生物工程學院張元興教授,告訴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分析世衛組織數據可知,中國抗生素用量約佔全世界一半,其中農牧業消耗的抗生素比重過半。

業內人士表示,目前我國市場上只有約不到30%的飼料不含抗生素。據了解,目前歐盟已禁止在飼料中添加抗生素;美國已確定添加抗生素飼料禁止流通的具體時間。之前,我國也開始執行《遏製細菌耐葯國家行動計劃(2016–2020年)》和《全國遏製動物源細菌耐藥行動計劃(2017–2020年)》的部署,此番在飼料和獸葯中相關停產停批,是有序實施、按步推進。



【除動物自身,還危害什麼】


正如人類抗生素濫用造成的危害,含抗生素飼料對動物自身保持健康生命力並不利,也是不可持續的。張元興表示,這將助長相關農畜產品,在其體內腸道等處產生耐葯抗性的病原菌,也就是所謂的「超級細菌」。在強調綠色、有機等理念的當下,常吃抗生素的養殖動物,所產的肉、蛋、奶等,也間接影響人類飲食品質。

更進一步,以抗生素為代表的「化學療法」,正對生態環境產生深層次影響。因為養殖動物體內抗生素積累不僅可能傳遞給人,也可能通過其代謝排泄等流入周邊土壤、水源等,導致自然界菌群失調,伴隨出現耐葯菌等微生物。總之,「藥物飼料」對食品質量安全、公共衛生安全和環境生態安全都造成嚴重的風險隱患。

對於養殖動物,葯、食並不同源,若它們真生病了,也得按國家目錄規範使用抗生素治療。至於在飼料中添加中藥來替代抗生素,張元興持審慎態度。他表示,與人體服藥原理一樣,中藥並非全無毒性,不等於絕對安全,作為飼料添加也應加以充分科學論證。目前,國外利用免疫刺激劑添加,在整體上提高動物自身免疫力,幫助其防病抗病,不失為安全有效之舉。



【肉類消費市場,影響幾何】


市面上,不少「含抗」飼料,都打出廣告,宣傳牲口吃了不生病。那麼,飼料「禁抗」之後,畜產品產量會否下降?同時,價格會否大幅提升?

事實上,預防疾病絕對不止藥物飼料添加劑這一種途徑。現實中,一些養殖戶不願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提升養殖管理水準,於是才通過大量用藥防止疫病產生和傳播。當明年新規大限來臨,科學管理養殖業務,包括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加強預防保護等,同樣是替代抗生素方案之一,也是保質保量發展現代養殖業必需。

張元興認為,其實國家層面一直採取獸用抗菌葯使用減量化措施,遏製動物源細菌耐葯勢頭,這一次更是動真格、放大招,行業方面也希望加強監管、嚴格執法。從肉畜生產的規律看,其生產周期並不很長,比如一年半載之內,因此對上一代養殖動物的生理影響不會傳至下一代,後代產品自然調整並適應新的飼料攝入結構,這一切對肉類消費市場帶來的波動也不會比想像得大。

欄目主編:徐瑞哲 本文作者:徐瑞哲 文字編輯:徐瑞哲 題圖來源:視覺中國 圖片編輯:蘇唯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