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長知識:“鳳”的身世與發展

在一片商代透雕白玉上,作成如一靈鷲大鵬樣子,爪下還攫住一個人頭,這是鳳,且不是偶然的創作,因為相同式樣的雕刻還不少。氣魄雄健,似和文字本來還相合,卻缺少戰國以來對於鳳凰的秀美觀念。但在同時一件青銅器花紋上的典型反映,卻是頂有高冠,曳著長尾,尾上還有眼形花紋,樣子已和後來孔雀相差不多。因此得知後來傳說中的鳳凰和平柔美形象,在此也有了一點基礎。

古記稱“有鳳來儀”、“鳳凰於飛”,讓我們知道,這種理想的靈禽,被人民和當時貴族統治者當成吉祥幸福的象徵,和愛情的比喻,也是來源已久,早可到三千年前,至遲也有二千七八百年。它的本來似屬於鷲鷹和孔雀的混成物,但早在三千年前即被人加以理想化,附以種種神秘性。西周是個比較務實的時代,鳳的性質因之不如龍怪誕。稍後一點的孔子,有“鳳鳥不至,河不出圖”之歎,可見有關鳳凰神奇傳說,還是早已存在的。鳳是一種不世出的大鳥,一身包含了種種德性,一出現和天命時代都關係密切。鳳凰既然那麽稀有少見,歷來人民卻又如何在藝術上加以種種表現,越到後來越作得生動逼真,而且成為愛情的象徵,是有個歷史發展過程,並非憑空而來的。我們值得把它分成幾個不同階段(或類型)來分析一下。

一、是從甲骨文上刻有各種鳳字,到《易經》上“有鳳來儀”時代,也即是在文字上還無定形,而在佩玉上如大鷲,在銅器花紋上如孔雀時代。值得注意是這時婦人發簪上,也已經使用了鳳凰。可知一面是禎祥,一面又起始和男女愛情有了一定聯繫。

二、是《詩經》上有“鳳凰於飛”、孔子有“鳳鳥不至”、楚辭有“鸞鳥鳳凰,日已遠兮”、故事中有“吹簫引鳳”傳說成熟時期。也即是真鳳凰證明已少有人見到,而在造型藝術中,卻產生了金村式秀美無匹的雕玉佩飾和長沙漆器鳳紋圖案,以及金銀錯器、青銅鏡子上各種秀美活潑雲鳳圖案時期。

三、由傳世偽托《師曠禽經》對於鳳凰的描寫,重新把鳳凰當成國家祥瑞之一來看待,附會政治,並影響到宮廷藝術,見於帝王年代則有“天鳳”、“五鳳”、“鳳凰”,見於造型藝術,先成為五瑞之一,又轉化為朱雀,代表了南方,和青龍、白虎、玄武象徵四方四神。在建築上則有朱雀闕,瓦當上出現朱雀瓦。即一般大型建築也都高據屋頂,作展翅欲飛的金雀姿勢(後來的銅雀台也是由此而成),而在藝術各部門中,又都有一定地位時期。

鳳穿牡丹圖

四、在人民詩歌中,已經和鴛鴦、鸂鶒 、練雀等相似地位,同為愛情象徵。反映到青銅鏡子藝術上更十分具體。但在封建宮廷藝術中,另一面又和龍重新結合,成為上層統治權威象徵,特別是女性後妃象徵。此外在博具中的雙陸、樗蒲,都得到充分使用。因之“龍鳳呈祥”主題圖案,也成熟於這個時期。然而在一般藝術圖案中,它卻並不比鴛鴦、鸂鶒等水鳥更接近人民,討人歡喜。

五、因牡丹成為花中之王,在藝術上和牡丹作新的結合,由唐代的雲鳳轉成“鳳穿牡丹”、“丹鳳朝陽”,反映到工藝圖案各部門,因此逐漸獨佔春風,象徵光明、幸福、愛情和好等等,形象上也越來越作得格外秀美華麗,同時又成為人民吉祥圖案中主題畫時期。

我們說一切事物都在發展中不斷變化,鳳凰圖案其實也並不例外。多數人民所熟悉的鳳凰,圖案的形象,和它應用的範圍,以至於給人情感上的影響及概念,原來也這麽在不斷發展變化中。例如鳳為鳥中之王說法雖古到二千年前,牡丹為花中之王的提法,卻起於唐宋之際,只是千多年前事情。至於把兩者結合起來,成為“鳳穿牡丹”的主題畫,反映到工藝美術各部門,成為人民所熟悉的事情,照目下材料分析,實成熟於千年間的宋代。雖然“龍鳳呈祥”的圖案,也大約是從這時期起始在宮廷藝術中大大流行,還繼續發展。“鳳穿牡丹”圖案,卻逐漸成為人民十分親切喜愛的畫面。這也還有另外一個現實原因,即《牡丹譜》、《洛陽牡丹記》等著述的流行和實物栽培的普遍,增加了人民對於牡丹名色的知識。想象中的鳳凰,因之在人民藝術家手中,作成種種美麗動人姿勢,共同反映於藝術創造中。

◎本文摘自沈從文《古人的文化》,圖源網絡,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