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專訪 |《紅色戀人》重映,導演葉大鷹揭秘張國榮


1905電影網專稿 “他來補拍扭秧歌戲,等飛機期間來我家,聊天的時候我問他:在香港是不是分偶像派和實力派?張國榮說:那你覺得我是什麽派?”回想25年前拍攝電影《紅色戀人》,導演葉大鷹猶記與主演張國榮相處時的點點滴滴。


影片在1998年國內首映,是當年年度票房第三,獲得中國電影金雞獎5項提名,斬獲最佳剪輯獎,還拿下開羅國際電影節“金字塔獎”銀獎和最佳女演員獎。


25年後,今年也是張國榮去世20周年,《紅色戀人》以膠片轉數字版本進行全國重映,具有多重紀念意義。



在重映首映禮上,葉大鷹時隔多年再一次完整看完《紅色戀人》,他感歎:“真是拍了一部好電影”。


映前,他告訴1905電影網,“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審美,我也不敢去跟現在的很多導演比較。但一部電影能夠跨越25年,讓今天的觀眾為之感動,已經說明一切了。”



在路演現場和首映禮上,第九排十二號的座位上都會放一捧鮮花,這是哥哥張國榮的“專座”。《紅色戀人》重映這天,正是張國榮67歲的生日。


我們如此懷念張國榮,葉大鷹也向我們聊起了張國榮與這部電影的難忘往事。



25年前的張國榮


在張國榮的所有作品裡,《紅色戀人》非常特別——很難想象他出現在一部紅色主題的電影裡,飾演一位30年代的地下共產黨員。


葉大鷹表示,張國榮是第一位香港演員來到內地出演革命者,在創作上面對的挑戰非常大。同時,張國榮的英俊外貌和外柔內剛的氣質都很符合他對早期革命者形象的想象。


“早期的很多革命者到海外留學,他們是真正理解馬克思主義後,才投入到這樣的信仰裡。”在最初選角時,葉大鷹就想找一個有留洋背景、會說英語的演員來飾演靳,最先想到的是尊龍,後來有香港朋友看完劇本後極力推薦張國榮,便安排他們見面。



葉大鷹此前不熟悉張國榮,隻對他演過的《阿飛正傳》印象比較深。他們的第一次相識就特別投緣,很快談成合作。


“我跟他講了一些早期革命者的事跡,比如瞿秋白、《紅岩》的故事,他完全聽懂了,他的眼神隨著你講的這些人物,會有一種深深的理解和動情。在我眼裡他不是明星,真是碰到一個好演員,能聽懂你、讀懂你話的演員,這正是我想找的人。”


張國榮曾受訪表示,他為了演好這個角色看了很多書,比如魯迅的書,努力去揣摩那個時代的革命者的心態,要把靳塑造成一個有血有肉的人物。



葉大鷹非常讚賞張國榮的出色表演,“他說你想要什麽樣子,他就能給你什麽樣子。”直到現在,有一場戲都縈繞在他心中——


“靳要去讀秋秋留下來的一封信,我說你讀到第幾句的時候,眼淚就湧出來,到第幾句的時候,眼淚得收回去,不能讓它淌出來。張國榮說我試試,他第一次就做到了。而且拍完後,他蹲在我旁邊看監視器,說再來一遍行不行,我能演得更好。演了三遍,每一次都是特別棒的效果。”



在葉大鷹看來,張國榮是一個特別用功的演員。拍靳待腳鐐上刑場被槍斃的這場戲時是在寒冷的冬季,氣象特別冷,風刮得特別大,劇組準備了泡沫做的腳鐐,但張國榮明確拒絕,“他說為什麽要讓我戴假的,我要戴真的。他光著腳,走幾步路血就出來了。”



《紅色戀人》是梅婷的第一部電影,那年她22歲,就要和張國榮演很多對手戲。梅婷曾回憶,片中有一個長鏡頭是拍攝秋秋的面部表情來展現秋秋與靳的情感交流,張國榮出於照顧新人,堅持在鏡頭外幫他搭戲。


“當時,我清晰地感覺到他的手柔軟地從我的發際插入,緩慢地滑向腦後,再遊過前胸,我甚至可以聽到他氣息的變化,這種真實的感受促使我較為準確地完成了這個長鏡頭。”梅婷說,“只要張國榮在場,我的心裡就特別踏實。”



25年後的《紅色戀人》


《紅色戀人》的誕生,緣起葉大鷹的前一部電影《紅櫻桃》。在創作《紅櫻桃》的過程中,採訪了三十多位革命烈士的子女,聽到他們講述父母的愛情和犧牲故事,葉大鷹和編劇江奇濤、攝影張黎都聽得特別動容,就想一起拍一部這樣的電影。


影片採用西方人的外部視角,跟隨美國醫生佩恩與秋秋、靳的相識,逐漸走近他們的革命理想和愛情故事。葉大鷹認為,從外國人的角度來敘述,才能更加被靳和秋秋的觀念所感動,也讓今天的觀眾更有代入感。


“為什麽我們讀斯諾的《紅星照耀中國》、讀史沫特萊的那些文章時,會更加容易接受,是因為美國人來講述我們紅軍的故事,你會覺得連他們都這麽看,那我們這部電影也這樣。”



《紅色戀人》全國重映,葉大鷹這些天在全國跑路演,沒想到很多年輕觀眾看完影片後熱淚盈眶,超乎他的想象。


他自己不是特別敢回看這部電影,看了就傷感。有一次,他溜進觀影現場看後半段,當小明珠把手伸進靳和秋秋的骨灰盒時,那一瞬間,他也禁不住掉眼淚了。


在路演映後的活動中,主持人經常問觀眾能說出哪句靳的台詞,總有超過兩名觀眾脫口而出——“如果我不能有尊嚴地活著,我寧可選擇死亡!”


電影裡,殘留在靳腦內的彈片令他患有嚴重的間歇性狂燥病症,經常產生幻覺。當醫生告訴他動手術可能會失去意識時,他用這句話堅定表達了視死如歸的態度。如今重新回看,葉大鷹感慨,“他太像張國榮了”。



影片裡靳一旦發病,秋秋都會給他念一首詩歌:“太陽出來了,一隻鷹從地面飛向天空,忽然在空中停住,仿佛凝固在藍天上,誰也說不清,它為什麽飛,它需要什麽......” 


靳的妻子為了保護他不被敵人發現,從高樓跳下,這一景象成了靳永遠無法治愈的傷痛。


冥冥之中,詩歌的意象和墜樓的情節竟也成為張國榮五年後絕響的“預言”。“所以這部電影,我真的挺疼的。”葉大鷹說,張國榮故去二十年,他已經把一生最完美的形象留給了我們。



現在,葉大鷹正在籌備“紅色三部曲”的第三部電影,“是一個很感人的故事,不亞於《紅色戀人》帶給我們的感動,但是能不能還有一個張國榮,我就不知道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