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天才少年”成“問題少年”隻隔一暑期,因為這件事

“你兒子早培測試過了嗎?”“唉,別提了,不但沒過,都要抑鬱了,他想不明白,別人之前都說他聰明,是學習的天才嘛,怎麽會沒考過?現在,整天不出屋,害怕見人,害怕被人問。我都擔心,孩子開學以後怎麽辦。” 洋洋媽媽發愁地說。她萬萬沒有想到,兒子這麽“脆弱”,僅僅因為沒通過“超常兒童”的選拔,一個月的工夫,就從之前的一隻“雄赳赳的大公雞”,變成了一隻“無精打采的落湯雞”。這不得不讓她開始反思:自己之前的“天才”培養路線是不是錯了?

插圖 王晨瑀

信心滿滿的“天才少年”

洋洋是東城區一所小學五年級的學生。和其他擔心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家長一樣,從他上幼兒園起,媽媽就給他報了各種輔導班,希望他在求學的路上,一直“遙遙領先”。

去年一個偶然的機會,洋洋媽媽聽說了面向10歲超常兒童的幾個項目——北京八中的少兒班、素質班和人大附中的早培班。這三個項目對於洋洋媽媽這種正在為孩子小升初著急的家長,有很大的誘惑。

根據招生簡章,八中少兒班用5年左右時間,對學生實施小學五、六年級和初中、高中全部學業的整體貫通培養,之後參加北京市統一高考。人大附的早培班,先用4年左右時間完成小學和初中義務教育階段的國家課程以及早培班特設課程,在保證培養質量的情況下,實行彈性學製,允許學生跳級或降級、轉入或轉出。符合國家政策且具有北京市高中升學資格的早培班學生可直升人大附中高中部。

“看到這樣的招生簡章,再看看兒子平時那聰明勁兒:學什麽都很快,不怎麽學也常常考100分,老師、朋友都一個勁兒地誇他智商高,是他們眼中‘別人家的孩子’。我兒子要考不上,誰還能考上?”洋洋媽媽曾經這樣暗暗地想。

“另外,如果能考上的話,意味著可以跳過小升初和中考兩大驚心動魄的關口,一路在八中和人大附這兩所北京頂尖的重點高中上學,這是多好、多難得的機會呀,為什麽不去嘗試一次呢?”

因此,儘管八中的“八素八少”和“人大早培”都在招生簡章中清清楚楚地寫著面向“超常兒童”招生,但在名校的誘惑、培訓機構的引導,以及其他家長的蠱惑下,洋洋媽媽還是決定讓洋洋去試試:“萬一考上了呢?就算考不上,也不損失什麽啊。”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過去一年多,每個周末,洋洋媽媽都從東城穿越二環、三環,到位於海澱的培訓機構去上課。寒假期間,還有連續兩周的高強度集訓。

培訓班上,上課的內容基本都是課本之外的:數學課的思維題、空間題,非常稀奇古怪,很難做對;英語題也遠遠超出了小學四、五年級的水準。“我曾看過一套人大附早培班的英語模擬題,以我大學英語六級的水準,都覺得難,孩子肯定覺得更難了。”每當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為了給孩子增強信心,不管是培訓班的老師,還是家長,都會馬上給孩子灌一碗“高濃度雞湯”,甚至打一針“雞血”:“你智商高,是學習的天才。題越難,越是挑戰。憑你的能力,做這些題,完全沒問題。”

“那時候,洋洋信心滿滿,甚至有點兒飄,他覺得自己就是天生聰明,高出其他孩子一截兒,通過這兩個學校的考試沒問題。我們為了保持他的信心,也一直鼓勵他、支持他。”洋洋媽媽回想那時洋洋的狀態,可以說天天都鬥志昂揚,然而,僅僅隔了一個月,洋洋的狀態出現了一個180度的大轉彎。

铩羽而歸的“問題少年”

“八素八少的初試是先考的,基本就是少兒版的智商測試,120道題,我兒子做了80道題,還不知對錯。儘管這樣,還是從18000人的海選大軍中突圍出來,進入了3000人左右的複試名單。”

後來的複試,洋洋一出考場,就耷拉著腦袋,什麽也不說。“我一看就知道考得不好。果然,結果出來後,洋洋沒能通過八素八少的複試。”這給洋洋媽媽潑了一盆冷水。但想著還有人大附的早培班測試,不能泄氣,她還要繼續給兒子灌“雞湯”:“沒事兒,第一次考,沒經驗,適應就好了。”

7月底,洋洋又參加了在朋友圈刷屏的“人大附早培”測試,據說,隻招200人的考試,當天迎來了2萬多考生參加,就連洋洋媽媽都懷疑:是不是大家對這次考試有些誤會?

遺憾的是,洋洋在這次考試中,還是沒能通過,第一輪就被刷下來了。當知道結果後,洋洋就如泄了氣的皮球,一下子就蔫了,當天晚上就發起燒來,迷迷糊糊中,還特別茫然地問媽媽:“你們不是一直說我是‘超常兒童’嗎?我怎麽沒考過呀?”

回想起孩子當初興致勃勃地走進考場,再看看孩子現在滾燙的小臉和不知所措的眼神,洋洋媽媽真是心如刀割,又不得不挖空心思去跟孩子解釋,為什麽他不是“超常兒童”。

洋洋病好之後一直情緒不高,為此,洋洋媽媽專門帶洋洋出去玩了幾天,陪他散散心,還給兒子寫了一封信,希望他不要在意這次測試結果。“人生是一場馬拉松,一次小小的挫折算不了什麽,以後還有很多機會……”但顯然,洋洋對自己、對媽媽充滿了“不信任”。“說實話,付出了那麽多努力,看到這樣的結果,我心裡複雜極了。一方面有些失望難過,有些不甘心;另一方面,也特別恨自己,我為什麽要頭腦發漲地讓孩子去參加面向‘超常兒童’的自虐測試?”

“焦慮”背後值得思考

其實,“頭腦發漲”的豈止是洋洋媽媽一人。“我兒子也參加了人大附早培班的測試,其實大多數孩子參加考試也是當分母的,我沒聽說周圍哪個孩子考上了。”木木媽媽對記者說。冷靜下來想一想,怎麽可能有那麽多“超常兒童”呢?

“我記得八中在招生簡章上,還專門發了一個《致家長的一封信》,明確地說,智力超常兒童在人群中大約佔1%至3%的比例,北京八中的超常教育是專門針對智力超常兒童的早期培養實驗項目。還寫了一條溫馨提示:只有適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在尊重客觀規律的基礎上,為了孩子能夠健康快樂地成長,請家長理性客觀地把握和參與。但當時,家長們都一廂情願地認為,自己的孩子就是‘超常兒童’,即使不是,也要試一試,否則不甘心。結果就是,我們從一開始就選擇了一個不適合孩子的路徑,快馬加鞭在這條道路上白白浪費了很多時間和金錢。”洋洋媽媽有些懊悔地說。

“身在北京這樣一個競爭激烈的地方,家長很容易焦慮,並被周圍的環境所裹挾,特別是看到其他家長曬孩子的各種證書和錄取通知書的時候,很難有定力去抵擋各種蠱惑和壓力,所以,稀裡糊塗就跟著做。其實,真應該好好思考一下,自己的孩子是不是有必要去參與這樣的考試。”木木媽媽也深有感觸地說。

現在,面對一個足不出戶、萎靡不振的少年,洋洋媽媽對孩子的期望值也發生了很大改變。“這次‘超常兒童’的測試對我和孩子的打擊都是巨大的。不過,對於我來說,也有收獲,就是認識到自己的孩子就是一個平平常常的‘普娃’,正常比超常更重要。我已經想清楚了,不管兒子將來上什麽學校,找什麽樣的工作,只要他能自食其力,不危害社會,每天健健康康、快快樂樂,我就知足了。”當然,她現在想清楚了,還需要慢慢說服兒子去認識和接受這一點。

來源:北京晚報·家有一小 記者:李海霞

流程編輯:洪園園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