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周天勇:1978年我們為什麽要選擇改革開放

  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微信公眾號kopleader)專欄作家 周天勇

  一個社會的變革,總是來自於生存面臨的危機,需要通過改革和開放,走出發展的困境。實事求是地評價建國後30年經濟建設方面的功與過,才有可能在30年後的今天理解當時必須改革開放的真正原因。

  這是2008年寫的文章,現在發出來,意在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

  一個社會的變革,總是來自於生存面臨的危機,需要通過改革和開放,走出發展的困境。實事求是地重新回顧1978年“文化大革命”結束時,我們在經濟、技術、建設等方面的發展水準和境地,評價建國後前30年經濟建設方面的功與過,才有可能在距1978年30年後的今天,理解當時必須改革開放的真正原因。

  1949年建國以後,從經濟體制上看,對資源、產品和勞動力,甚至許多消費資料,我們采取了計劃分配的方式,生產資料所有製方面實行了國有和集體所有製;農村,在公社、生產大隊、生產小隊之間,調動資源和分配利益的層次多次上下調整,留去自留地也多次變動。從對外經濟關係、科學技術等方面看,我們采取了關門發展的方式。從經濟學的角度看,對財產甚至消費資料的制度上,我們實行或者力圖實行高度公有的體制;資源配置方式上,我們試圖以國家大一統來分配生產資料和消費資料;對外經濟戰略上,我們走了一條進口替代和自我封閉循環的路線。這樣的體制和路線使我們建國後到改革開放初的經濟社會發展成功了嗎?回答是否定的。

  一個社會的變革,總是來自於生存面臨的危機,需要通過改革和開放,走出發展的困境。實事求是地評價建國後30年經濟建設方面的功與過,才有可能在30年後的今天理解當時必須改革開放的真正原因。

  首先,建國後到改革開放初,由於“左”的思潮干擾經濟建設,使我們的經濟總量和人均水準在世界各國的位次上不斷後移。從經濟總量和人均GDP水準看,1952年,中國GDP總量佔世界GDP總量的比例為5.2%,1978年下降為5.0%。人均GDP水準按當時官方高估的匯率計算,也只有224.9美元。1948年,中國人均GDP排世界各國第40位,到了1978年中國人均GDP排倒數第2位,僅是印度人均GDP的2/3。

  其次,從人民生活水準看,1977年全國有1.4億人平均口糧在300斤以下,處於半饑餓狀態;1978年全國居民的糧食和食油消費量比1949年分別低18斤和0.2斤;實際城鎮失業率鋼彈19%左右,居民食品消費佔總其支出的比重,即恩格爾系數,城鄉分別鋼彈56.66%和67.71%。家庭轎車普及率幾乎為零。居住方面,1978年,城鎮居民人均居住面積僅為3.6平方米,農村居民每戶平均居住面積僅為8.1平方米。據世界權威的經濟增長學家麥迪森研究計算,1952年到1978年中國GDP的實際平均增長率只有4.7%。整個國家和人民的發展和生活水準,大多數發展和生活指標排在世界國家和地區170位以外,處於聯合國有關部門和世界銀行等組織劃定的貧困線之下。

  再次,建國後的30年,除了軍事工業技術某些方面有一些進展外,其他各方面的自主的科學技術進步步伐緩慢,與世界發達國家,包括一些新興的發展中國家科學技術水準的差距越來越大,落後於發達國家40年左右,落後於韓國、巴西等發展中國家20年左右。

  導致我國建國以來科學技術進步緩慢的主要原因是:1.知識教育受到衝擊。特別是“文化大革命”十年中,中等高等教育搞革命,中高等教育的考試被廢除,一般的知識課程設定被打亂,中高等基礎和專業知識被大量刪減和簡單化,耽誤了一代人知識的教育和培養,科學技術人才匱乏。2.科技人員沒有應有的社會地位,並受到歧視。知識分子排為臭老九,有專業知識的人往往被指責走白專路線;許多留洋回國的知識分子,在50年代被打成右派,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壓製;特別是1966年後大規模動員城鎮知識青年上山下鄉,城市中的知識分子走五七路線,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荒蕪了一代人的學業,耽誤了一代人的事業。3.當時的環境中很難學習國外較為先進的科學技術知識。學習國外前沿的科學知識,包括學習國外先進的科學技術,很容易被認為是搞資本主義和修正主義;因為要通過外語才能看到國外科學技術方面的文獻,當時的環境中會當成裡通外國,被認為是敵特分子。實事求是地講,建國後的30年,特別是“文化大革命”十年,科學技術進步的政治和社會環境是不堪回首的。

  革命勝利後,黨沒有從一個工作中心為階級鬥爭的“革命黨”轉變為一個工作中心為搞經濟建設的執政黨,對怎樣搞社會主義經濟建設並不熟悉,學習了蘇聯模式,在資源配置方式上實行了計劃經濟,生產資料所有上采取了“一大二公”的國有製、城鎮集體所有製和農村人民公社社隊體制,對外關係上走了自我封閉的路線,發展上傾斜於國防工業和重工業。其結果是:勞動生產效率較低,科技人員和企業沒有創新和技術進步的動力來源,技術進步緩慢,與世界各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差距越來越大。可以這樣評價:建國後的前30年,在全球經濟社會發展的競爭中,我們走了彎路,延誤了時機,可以說,成績為三,問題為七。

  回首當年,如果沒有近30年來在發展路線上的調整,沒有近30年來對“一大二公”和計劃經濟的低效率體制的改革,如果不對外開放學習國外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知識及經驗,我們今天的經濟和社會發展水準,仍然會處在世界最貧窮國家的行列。1978年時,要不要改革開放,是關係到佔世界1/5人口的中華民族走向繁榮富強,還是貧困沒落之大事。這就是中國共產黨人和中國人民為什麽在30年前,毅然決然地選擇改革開放,將其堅持了30年之久,並且還要繼續堅持下去的主要原因。

  (本文作者介紹:中共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公眾號天勇看經濟zhouty-tjj)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