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致命女人”劉玉玲

劉玉玲是好萊塢最知名的華裔女星,正在播出的美劇《致命女人》,豆瓣評分9.4;播完不久的《基本演繹法》,評分9.3,都是她擔綱女主,並參與了導演工作。

但她的魅力又不僅僅如此。

她的外貌曾被攻擊“絲毫沒有吸引力”,拍過很多爛戲、裸露戲,跑過7年的龍套,年過30才迎來首個重要角色,卻一路前行,成為第二位留星好萊塢星光大道的華裔女演員。

“我從未想過自己能成為奇跡,我只知道我只想做我愛的事情”,她在致辭中說。

迪士尼動畫版《花木蘭》,正是以她的臉作為繪畫原型的。

她還在47歲時代孕生下孩子,沒有結婚,沒有必然遵守的“人生節點”,也無需立什麽人設,這是一個自由的人。

授權轉載自Voicer(ID:voicer_me)

最近美劇圈,恐怕沒誰比劉玉玲更忙了。

同一天裡,她同時在兩部劇裡當女主角。一邊是播出長達7年、154集的《基本演繹法》大結局,一邊是《絕望的主婦》製作人萬眾期待的新劇《致命女人》(Why Women Kill)開播。

不是凶悍的打女,也不是冷血的反派,《致命女人》中的劉玉玲是個1980年代的社交名媛。不止換衣服很快,跌倒爬起來更快——在偶然發現丈夫是個深櫃之後,她索性一不做二不休,率先下手改寫人生。

在晃眼的波普風時裝和誇張的肥皂劇對話裡,唯一沒被淹沒的,是劉玉玲那張有點褶皺的臉。

前半生受到的偏見、冷落、質疑,混合著她的自嘲、優雅和底氣,都成了輕埋在眼底的光,微微搖晃起來,豐富迷人得很。

今天用A-Z,一次寫齊劉玉玲51年人生裡的26件事,看看從來沒有立過好女孩人設的她,如何成為一個真正自由的人。

A is for Asian

“我到底是誰?”

“有人說,你太亞裔了,也有人說,你太美國了。我似乎有點兩邊不沾,既不夠亞裔,也不夠美國,這讓我心煩。”

- Lucy Liu

在成為所謂的女性榜樣之前,和所有亞裔二代移民一樣,童年的劉玉玲也經過一段好長的“自我認同困惑期”。直到5歲,她還壓根不會講一句英文。

B is for Beauty

到底什麽是美?

“美是一種進行式,粗糙的美感也是美。”

- Lucy Liu

方臉、吊梢眼、高顴骨,外加星星點點的小雀斑。劉玉玲這張面孔,顯然無法滿足所有人的喜好,卻透著一股徹徹底底做自己的灑脫。

除了圍繞她相貌的爭議,肆無忌憚的裸露也是劉玉玲背上的“原罪”之一。千禧年初的國內娛記,一度愛用“好萊塢狐狸精”這樣的詞流露出對她的偏見。

看看今天,女孩們為了一份自由穿衣的權利而認真抗爭,當年這些惡意當然早已站不住腳。

更鮮為人知的是,因為做過纖維瘤摘除手術,她的胸口永遠有一條淡淡的疤。但這絲毫沒有消減她穿上比基尼、在陽光下享受夏日的熱情:“看起來漂亮並不代表毫無瑕疵,美是一種進行式,粗糙的美感也是美。”

C is for Charlie's Angels

千禧年霹靂嬌娃

長大之後才知道,小時候看得津津有味的《霹靂嬌娃》,不過是個非常套路的故事,但這並不妨礙它作為我們的集體童年回憶。

透過這部千禧年爆米花電影,劉玉玲的明豔與果敢征服了所有人,從此名聲大噪。

但是,明明三位女主角戲份不分上下,她的片酬卻只有另外兩個白人女明星Cameron Diaz和Drew Barrymore的十分之一。而這在當時的好萊塢,簡直是再常見不過的一件事了。

D is for Dignity

花錢買自由

我們小時候總是被教育,有些委屈能忍則忍,反正忍忍也就過了。

然而劉玉玲卻光明正大地說,每個人都該努力掙錢,為自己建一個“去你的”基金。這樣才能在遭遇不公平對待,或者碰上不想做的事時,毫不委屈自己,瀟灑地豎一個中指,昂頭大步離開。

E is for Education

傳統教育的“叛徒”

姐姐Jenny Liu、哥哥John Liu和Lucy Liu

“和大多數中國家長一樣,爸媽非常重視我的教育,我也很珍視這一點,但當我決定把表演作為終身事業時,什麽都不能阻止我。”

- Lucy Liu

青春期的劉玉玲,因為演了《愛麗絲夢遊仙境》的舞台劇而迷上表演,但她的演員夢卻遭到爸媽的堅決反對——在當時,一張東方面孔想在好萊塢立足,幾乎等於是天方夜譚。

然而她小小的身體裡,總是藏著驚人的能量,只要是自己選的活法,就絕不回頭。於是,在一個人做三份兼職工作之餘,她開始到處試鏡,越挫越勇。

F is for Family

移民家庭

Lucy Liu帶媽媽一起出席艾美獎

“我在紐約皇后區的傑克森高地長大,家裡沒什麽錢。從小我就被教育,別把任何事當成理所當然的。”

- Lucy Liu

劉玉玲爸媽來自台灣,一位是土木工程師,一位是生化學家。移民的決定徹底顛覆了這對高級知識分子的生活,他們只能靠打零工養育三個孩子。

也正因如此,今天的劉玉玲充滿韌性,任何事都難以輕易摧毀她。

G is for Glamour

千禧年代言人

劉玉玲的穿衣哲學,不見得先天條件有多優越,卻總能散發出一種出奇的自在與灑脫。

無論是走奧斯卡或是金球獎的紅毯,還是和一夥朋友去Party的路上,甚至無論裸露面積有多少,再“張牙舞爪”的時裝,都很難搶去她本身的獨特光芒。

H is for Horse Riding

騎馬的快樂

騎馬始終都是劉玉玲最愛的戶外運動。在籌拍《霹靂嬌娃》時,這位勇敢的酷女孩還上了很長一段時間的專業馴馬師課程。

I is for Icon

讓Samantha吃癟的酷女孩

在千禧年的紐約,到紅透半邊天的《欲望都市》裡客串一把,幾乎是大牌影星的標配。而穿著Dior背心的劉玉玲,演的可不是別人,正是Lucy Liu本尊。

身為公關女王的Samantha,竟然也有買不到搶手的鉑金包的時候,於是她情急之下報上Lucy Liu的名字,店員態度立刻變得恭恭敬敬——這時候,劉玉玲當然要出來親自打假,收拾殘局了。

能讓天不怕地不怕的Samantha吃癟,固然令人佩服,而這段戲劇化的故事,更證明了在當時的紐約,她已然是一個名副其實的Icon。

J is for Joan Watson

女版華生

在今年迎來劇終的美劇《基本演繹法》裡,劉玉玲扮演福爾摩斯的破案搭檔華生。在劇中打領帶的次數,比男主角還多的她,勇敢地創造了另一種可能性:憑什麽女孩就不可以成為偵探故事裡的“頭腦擔當”?

畢竟,這本家喻戶曉的小說被一再改編,華生卻無一例外都是男性。

更可貴的是,就連隔壁雙男主的英劇版本都在竭力“賣腐”,經過7年7季的漫長旅途,劉玉玲版華生依然保持著她的冷靜、睿智和珍貴的分寸感,和福爾摩斯維持著默契又純粹的友誼,遠遠避開了“日久生情”的惡俗走向。

K is for Kill Bill

偉大女殺手

在《殺死比爾》裡,穿和服的劉玉玲塑造了一個殺人不眨眼的冷酷女殺手形象。從此,在看似是男演員主戰場的黑幫片領域,有了一個繞不開的東方女人的名字。

L is for Ling

從客串變常駐

世紀末,劉玉玲在律政喜劇《甜心俏佳人》裡,得到演藝生涯第一個讓她人氣急升的角色——充滿侵略性的冷豔美人Ling Woo。因為觀眾的熱烈反響,編劇只好把這個原計劃的客串角色,寫成了常駐人物。

M is for Mulan

木蘭的原型

覺得眼熟也別見怪,1998年迪士尼動畫版《花木蘭》,的確是以劉玉玲的臉作為繪畫原型的。

N is for New Artwork

隱藏式藝術家

Lucy Liu, You Are the Bridge. Courtesy of The Ryan Foundation

今年年初,劉玉玲的新展覽“Unhomed Belongings”落戶新加坡國家美術館。也許乍一聽你會很驚訝,什麽?她還是個藝術家?

2011年之前,她並不署名Lucy Liu,而使用中文名Yu Ling。因此,並沒有多少人知道,這位好萊塢寵兒早已不是一個新人藝術家。

她從2001年就開始創作這次展覽的系列——從別針、彩色電線到空易拉罐,她把四處收集的廢品重組和安置,給它們創造新的情感意義。

Lucy Liu, Lost and Found . Courtesy of The Ryan Foundation

如此溫情的靈感,來自她的童年記憶:“爸媽在外面工作到很晚,我和哥哥姐姐都是胸前掛著鑰匙的小孩。放學後,我們就自己回家做晚餐、看電視。我一直想要那種被照顧和愛的感覺。”

O is for Olympics

超越時間的時髦

在萬眾矚目的賽場上,穿著Armani高定擲標槍、用Gucci手袋舉重,連擊劍也要有一副Givenchy的戰甲……咦,世上怎麽有如此荒謬的運動會?

2008年北京奧運會期間,劉玉玲給美版《Harper's Bazaar》拍了這樣一組另類的運動大片。既充滿力與美,又不乏大膽的奇思妙想,是21世紀最經典的時裝時刻之一。

P is for Painting

靈魂畫手

除了喜歡做雕塑和裝置藝術,抽象水墨畫和油畫也在劉玉玲的創作範疇裡。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她色彩迷人、筆觸粗獷的Shunga系列。

Shunga系列

在劉玉玲的記憶裡,“性”在東方家庭始終都是禁忌話題。而Shunga源自日語“春畫”,如此私密的題材,卻成了一種公共性如此強烈的文化,這是最讓她感到興奮的地方。

Q is for Queen of Crime

黑幫女王

在充滿血光和破壞力的昆汀式電影美學裡,劉玉玲詮釋的黑幫女子抓住了所有人的心。

《Entertainment Weekly》雜誌評選過影史上最令人聞風喪膽的黑幫角色,和她的名字寫在一起的,是《教父》中馬龍·白蘭度飾演的Vito Corleone。

R is for Rockwell

愛笑的寶貝

“我認為想做一件事,並沒有所謂的太早或太晚。”

- Lucy Liu

劉玉玲沒有結婚,沒有公開男友,更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適齡媽咪”。但在2015年,47歲的劉玉玲在Instagram上分享了自己抱嬰兒的照片:“介紹一下我生命裡的新男人,我的兒子Rockwell Lloyd Liu。”

提起這個跟她姓的寶貝,她有一種無與倫比的滿足:“You are my rainbow everyday!”只要自己開心,這樣兩人一狗的家庭,也很酷。

S is for Stereotype

打女的無奈

“我不希望人們簡單粗暴地認為,我是個成天只會揍人的亞裔女孩,或者我毫無感情。畢竟,大家只看到Julia Roberts演浪漫電影,而不是我。”

- Lucy Liu

T is for Talk Show

脫口秀女主持

2000年,劉玉玲就在《周末夜現場》(Saturday Night Live)當主持人了,此前,這檔節目從未有過任何亞裔主持。而那期的嘉賓,則是嘻哈天王Jay-Z。

U is for University

學生時代

儘管14歲開始就開始四處打工,她依然順利考入密歇根大學(University of Michigan),讀中文語言與文化專業。也是從那時開始,她身體裡的獨立意識開始覺醒。

V is for Vanity Fair

身在名利場

《名利場》雜誌一年一次的“好萊塢特輯”拉頁大製作,只有當年最紅的一線明星可以登封。2004年,劉玉玲的出現,填補了亞洲人在這本雜誌封面上的尷尬空白。

W is for Walk of Fame

屬於她的星星

“今天我所實現的這個光榮的夢想,告訴了那些覺得自己是局外人的人,你也能在恆星戰役之中,佔有一席之地。”

- Lucy Liu

今年5月,劉玉玲留名好萊塢星光大道(Walk of Fame)。她的星星就在傳奇華裔女演員黃柳霜旁邊,她也是繼黃柳霜之後,第二位留名的亞裔女性。

X is for X-Files

龍套歲月

你知道《X檔案》裡有劉玉玲嗎?不知道就對了。在她成名後,大家才在層出不窮的龍套角色裡,發現了她的身影。

出道早期,她飽嘗被邊緣化的滋味,拿到的大多是身份低微、缺乏發揮空間的角色,比如服務生、性工作者、售貨員、情婦、搭車女郎……

Y is for Youth

艱難青春

2000年奧斯卡派對,Lucy Liu和哥哥John Liu(後面的墨鏡男孩!)

當劉玉玲還是個等待機會的無名女孩時,哥哥John是唯一全力支持她的人——

除了替她還清了大學貸款,還讓四處試鏡的她睡自己的床,乾著全職工作的John則每晚睡在地板上,而John當年那間與室友合租的小公寓,甚至連一把椅子都沒有。

Z is for Zodiac Signs

到底是射手

無論是她身上那股別人學不來的彪悍,還是可以一邊拍戲、一邊當藝術家的“雙線天賦”,似乎都得到了合理的解釋——果然是個射手女孩啊!

... ...

任何事做與不做、早做還是晚做,

決定權只在自己手裡罷了。

願每個女孩都可以有——

隻圖自己開心的穿衣自由、

無所謂討不討喜的人設自由、

當然了,

還有隨時有底氣養活自己的財務自由。

你最喜歡劉玉玲哪一點?

如果你也想和她一樣輕鬆做自己,

請點一下“在看”。

撰文 - Soda

圖片 - 來源於網絡

Voicer線上雜誌,每日分享生活與設計之美。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