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海王》影評:“像是盯著一個大水缸看了兩個半小時”

沒有成長的英雄

不是真的英雄

文 | 馬良

眼花繚亂的奇觀大拚盤

《海王》在北美試映時,業內的評價以“還好”“有趣”居多,稱得上是一部不辜負票價的商業大片,明顯好於DC電影宇宙中《自殺小隊》《蝙蝠俠大戰超人》《正義聯盟》等或跑偏或崩壞的前作,但是也沒有誰聲稱在《海王》裡看到什麽超級英雄電影的新高度。

作為看了十餘年溫導電影的恐怖片愛好者,對於他會完全拋棄複雜造作的暗黑風,把1.6億美元精打細算花在刀刃上,打造出一部明快流暢、特效滿屏的大片,完全不感到意外。甚至可以說,《海王》在市場上吃得開,奇觀展示的成功比故事本身還要重要一些。

《海王》海報

在DC漫畫的原作中,傳說中的亞特蘭蒂斯王國沉入海底後,其中四族被毀,到了海王的年代,只有亞特蘭蒂斯、澤貝爾和海溝族三族尚存。而在電影《海王》裡,用主線情節穿糖葫蘆一樣穿起了七個王城中的六個:海王亞瑟·庫瑞本來樂得在陸地上當獨行俠。他同母異父的弟弟、海洋領主奧姆作為亞特蘭蒂斯的王,想聯合各族征伐陸地,和奧姆有婚約的湄拉公主不讚同他,可湄拉的父親、澤貝爾的領主已被勸服,躍躍欲試。於是,湄拉為了阻止戰爭,說服海王回到海底從弟弟手中奪回王位。但是,海王在公開的決鬥中輸給了弟弟,而且他有一半人類血統,不受亞特蘭蒂斯子民的待見,阻止奧姆向人類開戰的惟一辦法,是找到老國王失落的黃金三叉戟。手持黃金三叉戟的會是亞特蘭蒂斯無可置疑的王。

海王在決鬥中落敗,被湄拉救走後,故事雙線推進。一邊是奧姆征伐不想跟隨他開戰的鹹水族和漁夫之國,一邊是海王和湄拉在迷失王城尋得了黃金三叉戟的藏匿位置,並最終在海溝族的地盤上拿到了三叉戟,同時救回了困在那裡的母親。

《海王》劇照

亞特蘭蒂斯和澤貝爾兩個王城的子民,都有人類的面孔;海溝族外形和心智退化,近似《魔戒》裡的半獸人;漁夫之國進化出魚鰓、魚尾;位於沙漠之下的迷失王城已是一座空城;鹹水族則進化出堅硬的甲殼。多年前在漫畫版裡,海王的坐騎海馬因為看起來毫無殺傷力而遭到讀者嘲笑,這次海馬在電影裡更新成了披著戰甲的巨大海龍,威風八面;巨型海怪卡爾森讓人想起《魔戒》裡可怕的上古神祇炎魔。一切都被電影特效渲染得極盡所能地巨集大而絢麗,成就了“一部奪人眼球的水下娛樂盛宴”(《洛杉磯時報》語)。

虛浮在海底的亞特蘭蒂斯

在這樣一場視覺盛宴面前,也能理解《芝加哥論壇報》為什麽形容《海王》展現的海底世界是“假裝有各種電子海洋生物”的“大水缸”。且不論在過高飽和度下,金配綠、藍配紫是什麽古舊年代的審美——有人戲稱《海王》最像《星際大戰》的地方就是配色,不能緊扣在主題上的奇觀展示,美則美矣,終究是繚亂虛浮。

展示藍色系的異域生物並且男主角在兩個世界裡起到橋梁作用,就是《阿凡達》再世了?那充其量只是一個海洋館級別的水族箱對海的模仿。《阿凡達》重新定義了3D 電影或者說展示了電影可能的進化方向,讓觀眾醒悟原先看到的所謂3D電影統統是“2.5D”,乃至帶動全球範圍的影院設備更新。而《海王》除了將各種奇異的海洋生物盡量填滿畫面外,在視覺效果上看不到什麽進取心。當然,諸如讓海王的宿敵黑蝠鱝頭套垃圾桶配音這類從恐怖片片場帶來的省錢土法特效,也是當下花錢如流水的超級英雄大片需要的。

亞特蘭蒂斯在水底的七座王城,無疑有《魔戒》的影子。尤其是海底巨大的七位古代領主立像,讓人想起《魔戒》的楔子部分眾戒被分給精靈、人類和矮人諸王的橋 段 。但是,七 族 分 化出的不同特質,僅僅流於表層的奇觀展示,沒有和核心故事聯繫起 來。而在《魔戒》裡,智慧精靈對知識的過分渴求、人 類 的 軟 弱 和 貪婪、矮人對寶石的執著,都無意中為魔君索倫偷偷製造魔 戒 之 王 以 號 令眾戒、控制各族的陰 謀 得 逞 提 供 了助力。

而在《海王》裡,各族對奧姆向陸地開戰有什麽看法呢?除了奧姆本人和湄拉的父親表達了對人類汙染海洋的強烈不滿,其他不願加入的各族,只是“反戰”二字就能輕輕帶過嗎?海溝族類似恐怖片怪物的獸化處理,除了借用恐怖片套路提供娛樂效果,也沒有半點思索文明與野蠻關係的意思。

海王何以成為英雄

我說《海王》的特效比故事還重要,是因為故事經不住推敲,全靠特效撐住場面,一場場往前推進,基本沒有給人物塑造留下時間和空間。

持肯定評價的《洛杉磯時報》同時說,《海王》“不可避免有些套路的對話和大量油滑的超級英雄打鬥場面”。《娛樂周刊》更是不客氣地說,溫子仁創造了一個吸引人的世界,但是沒有創造一個好的主角,海王既不能讓人笑,也無法讓人感到敬佩。

導演溫子仁

《海王》的笑點還是有一些的,雖然我幾乎想不起來了,但在影院裡的確和大家一起笑過。諸如海裡生活的湄拉不知道匹諾曹藏在鯨魚肚子裡的掌故,後來讀到童話書才明白;或是湄拉以為玫瑰花是食物,海王沒有糾正她,反而和她一起吃花等等。

這等插科打諢的笑料有些“漫威”。也有人說,這是 DC 最“漫威”的一部電影。而全片在邏輯上最可笑的情節,是男主角不顧湄拉的勸說執意和弟弟在海底決鬥,又灰頭土臉地輸了。《海王》的故事缺陷一籮筐,最大的一處就在這裡。先輸後贏的老套路並非不能用,越老的套路越實用,問題是人物要立得住,主人公先前為何失敗、最後為何成功要有個說法,而這個說法通常與故事想表達的主題相關。

再與《海王》借鑒最多的《魔戒》做個比較。在《魔戒》裡,魔戒之王的誕生與各族的弱點不無關係,而它最終被毀滅,中土世界從萬劫不複中得救,也是因為各族攜手發揮了他們特性中好的那一面:人類在有限的生命中喚起勇氣和信念;參與這一戰的精靈一定程度上戰勝了無限生命產生的虛無;以及不為文明世界所知的、大人物們沒放在眼裡的小小哈比人,做出了最偉大的犧牲。故事的確圍繞一枚有無邊魔力的戒指展開,但故事的真正魔力在於每個人物,乃至每個種族的命運悲劇和性格悲劇,以及他們如何發揮主觀能動性,去對抗自己命定的悲劇。

而海王第一次輸給了奧姆,純粹是實力之差或者由於愚蠢——湄拉不讓他迎戰,他沒聽。作為一個沒在亞特蘭蒂斯生活過的混血兒,輸給了現任國王,又憑什麽在海底這片陌生的土地上成為眾人的王呢?隻憑借黃金三叉戟這個設定嗎?給他一個能拿起三叉戟的理由也好啊,可惜沒有。海王最終稱王,除了完成《奪寶奇兵》任務找到寶物外,電影情節沒有對這個角色進行任何闡釋。

成為亞特蘭蒂斯之王的海王,和那個與酒吧裡的路人粉絲熱情合影的獨行俠相比,沒有任何成長。沒有成長的英雄,不是真的英雄。儘管影片解釋了海王得以被黃金三叉戟選中,是因為亞特蘭蒂斯需要的不是國王,而是“為所有人而戰”的英雄,但是故事本身對此沒有支撐。“所有人”包括海洋和陸地,這兩者的矛盾以及各個人物在這一核心矛盾中的立場和行為,都是天降設定,謀臣維科為什麽認定亞瑟是真正的王,湄拉為什麽不幫自己族人要幫人類,在影片中都沒有討論,過程中也幾乎沒有提及。

我還以為主人公最後應該說“我是亞特蘭蒂斯的王”,可他卻蹦出一句“我是海王”。“海王”這個綽號直譯是“水行俠”,這就像連載漫畫的最後,某某俠跳出來說“讀者朋友們下期再見”一樣。這位新登基的王以至他的亞特蘭蒂斯,瞬間看上去有如兒戲,其實也確是有如兒戲。

本文發表於《文藝報》2018年12月17日8版

本期編輯 | 叢子鈺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