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美下周在上海恢復面對面磋商 期待新地點有新天氣

【環球時報駐美國、日本特約記者 李勇 李珍 魏輝 張靜】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25日透露,為落實兩國元首大阪會晤達成的共識,中美雙方牽頭人將於7月30日至31日在上海見面,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礎上舉行第十二輪中美經貿高級別磋商。此前,美國白宮也發布了相關消息。這將是6月底中美元首在G20大阪峰會期間會晤後,雙方談判團隊首次面對面磋商。與此前的11輪磋商分別在北京和華盛頓舉行不同,新一輪磋商首次被安排在兩國首都以外城市。新地點會有新天氣嗎?鑒於此前的各種波折,輿論現在普遍持謹慎態度,認為中美之間還有不少分歧和困難問題,指望很快取得突破恐不現實。經過一年多的磋商和幾次關稅加征與反製,中國社會對貿易衝突和磋商結果的態度越來越淡然。中國穩定發展的經濟和美國國內要求結束貿易戰的強烈呼聲充分證明,中國有能力應對美國挑起的貿易衝突,並且通過合理反擊對美方造成足夠的傷害。“堅持我們的原則,釋放我們的善意,爭取最好的結果。”談到即將重啟的磋商,複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副主任宋國友這樣對《環球時報》記者說。

美財長:希望下周有進展

當地時間24日,白宮發表聲明,宣布了將與中國進行新一輪經貿磋商的消息。聲明稱,依照川普總統指示,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以及財政部長姆努欽將前往中國上海繼續談判,目標是要改善美國與中國的貿易關係。聲明還稱,雙方將討論包括知識產權、強製技術轉移、非關稅壁壘、農業、服務業、貿易赤字以及協議執行等問題。

法新社25日稱,這將是雙方5月份談判破裂以來的首次面對面磋商。過去兩周內,兩國高級官員兩次通電話,推動啟動磋商。英國《金融時報》稱,此前人們普遍預計華盛頓和北京之間將恢復面對面談判,因為兩國領導人在G20大阪峰會期間達成貿易“休戰”共識,叫停了進一步加征關稅,並為舉行更多討論搭起舞台。

輿論普遍注意到,這次雙方磋商的地點有所變化,改在了中國上海。韓聯社稱,有專家認為,協商地點的變化將帶來新鮮空氣。姆努欽接受美國CNBC採訪時提出上海對於雙方的象徵意義——1972年發表的《上海公報》被視為美中關係正常化的重要一步。他說:“我希望這是一個好消息,即我們下周將取得進展。”

針對磋商“為什麽選擇在上海舉行”的問題,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25日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在不同的地點磋商是十分正常的安排,上海具備開展磋商的良好條件。

當天,商務部發言人還就100多名美國人近日聯名致信川普呼籲美國政府堅持目前采取的對抗中國的路線答記者問表示,美國一些退役軍人、前情報官員聯署的這封所謂公開信,充斥著霸權思想、冷戰思維,詆毀、抹黑中國的內外政策,鼓動中美經濟脫鉤,極力挑動中美對抗、衝突,危言聳聽,毫無依據。中方始終認為,中美經貿合作互利共贏。中美經濟高度融合,都是全球產業鏈、價值鏈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帶骨連筋。美國內少數人鼓動要把兩國經濟“脫鉤”,不理智、不現實、不可行。

不少外媒提到,新一輪磋商前,兩國出現一些“緩和”信號。香港《南華早報》稱,有消息人士表示,此次磋商的最初安排,是在美國宣布對110項中國輸美工業品豁免加征關稅之後做出的,其中包括醫療設備和關鍵電子元件。中國方面則表示,有中國企業希望採購新的美國農產品,它們已申請免除對擬採購的美國農產品加征的關稅。美國CNBC稱,華爾街和其他各界對談判寄予厚望,因為兩國針鋒相對的關稅戰,令美國公司感受到了壓力。

短時間內恐難達成協議

儘管如此,輿論普遍認為,中美要克服分歧並不容易,短時間內恐難達成協議。法新社25日援引匯豐商學院原商業與經濟學副教授鮑爾丁的話說,觀察人士應“降低對會談的預期”,因為根本問題“不會輕易解決”,“我想,這次會談更像是重啟談判進程,不太有達成協議的真正希望”。

談到將要舉行的磋商,姆努欽24日在白宮對記者說:“我不指望我們能解決所有的問題。但事實上,在兩位元首的指示下我們回到了談判桌前,這一點很重要。”當天接受CNBC採訪時,姆努欽還表示,“我想說,有很多問題……我的預期是,在此之後,我們將在華盛頓舉行會談,希望我們能繼續取得進展”。

宋國友25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不管結果怎樣,中國對磋商的態度越來越淡然、成熟。經過一年多的談判磋商和4次關稅加征與反製,我們看到,美國發動貿易戰確實給中國造成一些困難,但中國有能力承擔、應對,並且對美方造成足夠的傷害。正所謂“談,我們歡迎;打,我們不怕”。中國沒有短期內必須達成協議的壓力,而是強調平等和相互尊重。

成熟心態的基礎首先是中國穩定的經濟發展。儘管面臨國內外複雜形勢,中國經濟仍保持6%以上的增速。美國CNBC24日援引經濟學家的分析稱,中國采取的減稅措施或能抵消貿易關稅造成的衝擊。津巴布韋《先驅報》25日稱,今天的中國不是上世紀80年代的日本,而是一個充滿活力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市場廣大,出口依存度低,科技創新勢頭強勁。

貿易戰讓美國嚇跑投資

而川普政府不僅面臨著國內反對貿易戰的呼聲,還面臨著競選連任的壓力。另一方面,隨著減稅效應遞減,美國經濟增速逐步走低。而且,美方發動貿易戰的做法在全球不得人心。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最新半年一度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中預測美國經濟今年增速為2.6%,明年放緩至1.9%。《華盛頓郵報》稱,華爾街投行摩根士丹利周一警告,有“可靠的熊市案例”印證,如果白宮繼續升級貿易戰,未來幾個月美國經濟可能陷入衰退。

“貿易戰正趕走就業崗位”,《華爾街日報》24日以此為題稱,美國與其他國家的貿易爭端的成本在繼續攀升。新的政府數據顯示,外國公司對美國的直接投資正在下降,外國投資者在美國建造的工廠越來越少。2015年和2016年,美國的外國直接投資(FDI)流入總額分別為4820億美元和4860億美元。2017年川普上任後,減至2920億美元,下降近40%。此後一直呈下降趨勢。“為何FDI下降事關重大?因為跨國公司在美國國內創造了優質就業機會。”

“川普說是中國在支付關稅,但其實是美國公司一直在買單”,《華盛頓郵報》23日以此為題稱,川普上周重申了他有爭議的說法,即美國人“不為”關稅買單。但是,紐約聯邦儲備銀行、普林斯頓大學、世界銀行和耶魯大學等機構的經濟學家進行的兩項研究得出的結論是,美國人正在支付全部账單。這是迄今為止最全面的分析。文章還舉了個例子:受加征關稅影響,位於密歇根州的汽車自動調光後視鏡公司鏡泰首席執行官唐寧上周五表示,該公司可能將面向中國市場的最後一條產品總裝線從美國轉移至上海。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