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金朝後期,紅襖軍三大主力數十萬人,為何起義沒有成功?

金朝後期,外有蒙古軍南侵,內部則孕育著大分裂,內外交困,處於分崩離析的邊緣。而金朝廷在山東、河北等地長期向漢族百姓搜刮土地,腴田沃壤盡入權要勢家,黑暗的統治激起廣大人民憤怒的反抗,終於引發了較大規模的紅襖軍起義。紅襖軍不是一個統一的武裝集團,而是多部獨立作戰且時有配合的民眾武裝。因成員主要來自自耕農、佃戶、驅丁(金章宗為適應女真族封建化的完成而解放奴隸,但他仍保留處於農奴地位的驅丁,金末良民被掠為驅丁是比較普遍的現象)和下層商販,又都以身穿紅衲襖為標誌,故被統稱做“紅襖軍”。

貞祐二年(1214),仆散安貞軍在萊州鎮壓楊安兒後,乘勢向劉二祖等招降。劉二祖面對嚴峻的形勢,拒不投降,堅持戰鬥。貞祐三年(1215)二月,仆散安貞派提控紇石烈牙吾塔等攻破巨蒙等四堌及馬耳山。劉二祖部4000餘人被殺,8000餘人被俘,紅襖軍將領程寬、程福等被俘。仆散安貞又派兵與宿州提控夾谷石裡哥同攻劉二祖軍的據點大沫堌,紅襖軍5000餘人戰死。劉二祖在作戰中負傷,與參謀官崔天祐及楊安兒部太師李思溫等一起被俘,英勇就義。紅襖軍余眾退保大小峻角子山。金軍追擊,紅襖軍萬餘人犧牲。

劉二祖犧牲後,余部在霍儀領導下繼續抗金,霍儀戰死後,彭義斌等率余部繼續高舉反金抗蒙的大旗。

當時江河日下的紅襖軍已風光不再,降宋後的李全甚至不斷兼並起義軍,一味擴展個人勢力。這使彭義斌在反金抗蒙的同時,還要開展反對李全火並友軍的鬥爭。

到正大二年(1225)五月,彭義斌致書沿江製置使趙善湘時,憤怒地說:“不誅逆全,恢復不成。”彭義斌堅持抗蒙,七月,與蒙古軍在內黃五馬山(今河南內黃西)一場關鍵性戰役中,不幸兵敗被俘。蒙古統治者看重他在起義軍中的號召力,打算誘降以招撫起義軍余部,彭嚴詞拒絕:“我是大宋的臣民,而且河北、山東一帶都是宋朝子民,我彭義斌決不會貪生怕死、屈膝侍賊。”於是慷慨就義。

由楊安兒、李全、劉二祖領導的起義軍是紅襖軍的三大主力,另外如密州方郭三、石州馮天羽、兗州郝定等部,都曾發展到數萬人,概稱為“紅襖軍起義”。《金史·仆散安貞傳》稱:“自楊安兒、劉二祖敗後,河北殘破,乾戈相尋。”可見紅襖軍起義極大地動搖了金王朝的統治基礎,加速了它的滅亡。

參考文獻:《金史》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