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多家上市公司玩不轉機器人 要乾又缺“金剛鑽”

近年來,在工業4.0及“中國製造2025”政策的引導下,中國機器人產業整體市場規模持續擴大。據2018年世界機器人大會上披露的數據,2017年,中國機器人產業整體規模逾1200億元,同比增長25.4%,增速保持全球第一。截至目前,中國工業機器人約佔全球市場份額三分之一,連續六年成為全球第一大應用市場。如果按照這個時間往前推算的話,中國工業機器人成為全球第一大應用市場是在2012年。

彼時,政策大力支持機器人產業發展,比如2012年科技部發布了關於機器人領域的《服務機器人科技發展“十二五”專項規劃》,工信部印發了《高端裝備製造業“十二五”發展規劃》,此外政府還加強了對智能裝備研發的財政支持力度。

因此,在2012年前後,一些上市公司開始陸陸續續涉足機器人領域,或收購、或成立自己的公司,紛紛布局。在經過數年沉浮之後,雖然當前的中國機器人市場增長速度依舊很快,但是在業內人士看來仍然處在爆發的前夜。在這段時間裡,上市公司往機器人領域轉型成功的有之,但是轉型效果不如預期的也不在少數,其中就包括雷柏科技(002577,SZ)、東方精工(002611,SZ)等。

現狀:多家上市公司“移情別戀”

雷柏科技涉足機器人領域時間非常早,從2007年就開始摸索非標自動化和機器人集成應用,但是直到2015年,雷柏科技才開始在財報中披露有關機器人集成業務的具體數據。其中,2015年,機器人集成業務營收為1183.4萬元;2016年,該項業務營收為3810萬元,增長近三倍。可是到了2017年,該項業務營收為387.8萬元,與上年同期相比下降89.82%。8月13日,雷柏科技發布2018年半年報,2018年上半年,雷柏科技機器人業務營收進一步下滑,僅為140.8萬元,同比下降61.68%。對此,雷柏科技表示主要系本期機器人業務改造更新生產時間跨度較長,未能在本期確認收入所致。

儘管雷柏科技對機器人業務業績下滑做出了說明,但這也很難解釋為何下滑會這麽迅速。事實上,除了以上原因之外,最根本是在於雷柏科技減少對機器人業務的資金投入,並將重心重新回歸到外設主業上。在這一段時間裡,發生了兩個典型的事件,第一,2015年雷柏科技曾計劃非公開發行股票募集資金3.4億元投入與機器人相關的項目,但一年多後雷柏科技以市場環境變化為由終止該次非公開發行股票事項;隨後,在2017年年報中雷柏科技也表示,2018年雷柏將繼續回歸主業,扎實布局,逐步淡出與主業協同性趨於下降的業務板塊。

在這個戰略指導之下,2018年上半年雷柏科技無人機業務及機器人業務營收均在大幅下降,營收佔比也在大幅下降,其中機器人集成項目營收佔比僅為0.60%,而去年同期佔比仍為1.28%。

當然,在A股市場和雷柏科技有相似經歷的並不是只有這麽一家。2014年,東方精工以自有資金4912萬元認購廣東嘉騰機器人自動化有限公司20%股權,涉足機器人領域,然而最終嘉騰機器人並未達到當時所承諾的業績承諾。

不過好在2017年嘉騰機器人4名自然人股東完成了業績補償,但就嘉騰機器人業績承諾的完成情況看,與東方精工收購時的預期相差甚遠。而且當初東方精工承諾參股多家機器人公司,但是到目前為止只有嘉騰機器人已經落實,其曾經擬參股的利迅達和科捷龍最後都無疾而終。

東方精工董秘辦工作人員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整個集團和機器人有直接投資管理關係的目前只有嘉騰,從利潤佔比來看利潤比較小,我們主要還是在智能包裝設備以及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板塊。”

南通鍛壓也是如此,其在2014年1月14日以自有資金300萬元設立全資子公司南通奇凡自動化科技有限公司進軍機器人領域,不過近期南通鍛壓卻把精力放在了文化傳媒領域,接連收購了橄欖葉科技及億家晶視70%股權,還把公司名稱由“南通鍛壓設備股份有限公司”變更為“江蘇紫天傳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突出其傳媒屬性。另一方面,在2017年年報中,南通奇凡自動化科技有限公司營業收入仍為空白。紫天科技董秘辦工作人員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雖然機器人行業發展快,但是每個企業的發展是不一樣的,機器人業務暫時不做,主要是往傳媒方面轉型。

症結:缺乏核心技術

據2018世界機器人大會上公布的相關數據,2017年我國機器人產業規模為近70億美元,預計2018年將達到87.4億美元。自2013年以來,年平均增長率達到29.7%,成為全球機器人產業規模穩定增長的重要力量。特別是在工業機器人領域,去年我國首次突破10萬台,超過13萬台,同比增長68.1%。今年1至6月,工業機器人累計生產近7.4萬台,同比增長23.9%。

以雷柏科技從事的機器人系統集成為例,從產業鏈的角度看,機器人本體是機器人產業發展的基礎,而下遊系統集成則是機器人商業化、大規模普及的關鍵。系統集成的壁壘相對本體較低,但其市場規模要遠遠大於本體市場,因此,被譽為機器人產業鏈最賺錢的系統集成市場得到不少企業的青睞。根據行業調研組織MIR收錄的610家系統集成商的數據,其機器人銷售業績,能夠佔到整體中國機器人行業的70%以上。

國際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產業聯盟創始人兼執行主席羅軍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採訪時指出,做集成、做服務實質上就是對傳統產業化的改造。中國的勞動密集型產業逐步正在向自動化、智能化轉變,轉型更新還需要30年,但是目前一些從事機器人系統集成的廠商仍面臨一些困難。

“這個方向是可以的,沒玩好,我覺得還是缺乏核心技術。整個企業生產鏈條上的改造是複雜的、系統性的,也需要有自己的核心技術。另外,這個市場競爭非常激烈,比如西門子等廠商也在做這些事情。傳統製造企業轉型做機器人系統集成,優勢並不明顯。”羅軍說道。

此外,系統集成企業的工作模式是非標準化的,從銷售人員拿訂單到項目工程師根據訂單要求進行方案設計,再到安裝調試人員到客戶現場進行安裝調試,最後交給客戶使用,不同行業的項目都會有其特殊性,很難完全複製。如果專注於某個領域,可以獲得較高的行業壁壘,但這個壁壘也使系統集成企業很難跨行業去擴張,其規模也很難上去。再加上由於工業機器人系統集成業務大多是非標準的,可複製性較低,並且由於資金、人才等限制,很難同時進行多個項目,這也導致系統集成企業很難做大。

展望:數據安全問題待解

然而,人工智能的出現給中國機器人行業發展帶來了轉機。羅軍指出,人工智能的快速崛起標誌著機器人進入2.0時代。不過從目前人工智能機器人的產品來說,其在消費端的產品已經初現雛形,但是在工業製造領域仍有諸多困難需要突破,其中最重要的問題之一就是數據安全。

沈陽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王巨集玉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指出,人工智能在應用過程中常常涉及到很多隱私,包括個人隱私、企業隱私,現在新松機器人給用戶提供的智能化生產線涵蓋了這兩類用戶。

“目前我們提供的服務,理論上可以采集用戶的數據,但實際上包括機器人、產線都是斷網的,不讓我們采數據,因為一旦這些數據被泄露以後,所有的生產工藝包括生產秘密都泄露了,這對企業來講是大問題。”王巨集玉表示,現在人工智能不是哪兒都能用的,各種限制比較多,新松機器人也不能輕易去觸碰這些底線。羅軍也表示,在缺乏相應的技術支撐的情況下,企業對人工智能的到來並沒有準備好。

除此之外,人工智能的技術特性也使得其在工業應用上存在一定的困難,“目前人工智能所使用的影像識別及語音識別,提供的是一個概率,比如識別一個人,像的概率是90%或者70%、80%,在工業生產當中這種方式不可用,比如工業生產機器人要抓這個瓶子,一定要看到這個瓶子,它說‘可能’是個瓶子,就沒法抓。”王巨集玉說道。

每日經濟新聞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