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上半年私募業成績出爐:大禾投資4隻產品收益翻倍(表)

  上半年私募業成績出爐!弱市下這家私募4隻產品收益卻翻倍

  上半年的私募行業,可謂喜憂參半。

  喜的是,在市場資金嚴重收縮的情況下,私募總規模依舊保持較快增長,半年大增1.5兆,跨過12兆大關。

  憂的是,與私募整體規模節節攀升相比,私募上半年的業績卻並不如意。各大策略中,尤其是匯聚各路高手的股票私募表現墊底,平均收益為-6.79%,不到3成產品實現正收益,也預示著行業正在經歷一場寒冬。

  雖然行業整體艱難,但上半年私募前10名的產品收益均超過70%,前5名的產品業績均翻倍。值得一提的是,私募前5名中,有4隻產品來自同一家私募,那麽該私募上半年買了什麽?

  在行業的寒冬時期,有私募認為,A股的底部特徵也在愈發明顯,需要做的就是靜待政策轉捩點確認。

  規模大增1.5兆

  在金融去杠杆市場資金嚴重收縮的情況下,上半年私募基金的管理規模依舊保持較快增長,整體交出一份不錯的成績單,無論是股權創投類私募、證券類私募還是其他類私募,規模較去年年底均有所增長。

  今日,中國基金業協會發布的上半年的私募基金的備案數據顯示,截至6月底,私募管理基金總規模為12.6兆元,增幅為0.27%。從各月數據來看,近兩個月規模增速有明顯放緩趨勢。5月份,規模增長500億;6月份僅增長300億。

  不過,上半年私募總規模依舊保持較快增長,在去年年底11.1兆的基礎上大增1.5兆,增幅為13.5%,跨越12兆大關。

  然而,不同類型的私募管理人分化較為嚴重。具體為,股權類私募保持穩步增長態勢;證券類私募在經歷1月份規模大增後,連續5個月縮水;其他類私募則是在1月份規模大增後,此後幾月也增長乏力。

  截至6月底,私募股權、創業投資基金規模為7.95兆元,佔據私募總規模的63%左右,上半年大漲8554億元。已登記的管理人為14309家,上半年增長1109家;管理基金31576隻,上半年增加3111隻。

  私募證券投資基金規模為2.54兆元,佔據私募總規模的20%左右,上半年增長2504億元。不過增長主要得益於1月份,此後連續5個月縮水,6月份較上月縮水90億。已登記管理人為8827家,上半年增長360家;管理基金35983隻,上半年增加3767隻。

  其他類私募基金規模為2.12兆,佔據私募總規模的16.8%,上半年增長3961億。已登記其他私募投資基金管理人767家,上半年減少了12家;管理基金6295隻,上半年增加558隻。

  超七成產品虧損

  一邊是火焰,一邊卻是海水。與私募整體規模節節攀升相比,私募上半年的業績卻不如人意,尤其是匯聚各路高手的股票私募,正在經歷寒冬時期。

  私募排排網數據顯示,上半年私募基金各策略裡,表現最好的為管理期貨策略和相對價值策略,其中管理期貨的平均收益為1.78%,606隻產品中,348隻產品實現正收益,佔比為57.4%。相對價值的平均收益為2.05%,395隻產品中,246只為正收益,佔比達62.27%。固定收益策略的平均收益則為0.71%。

  複合策略、組合基金、巨集觀策略、事件驅動以及股票策略等均為負收益,其中事件驅動策略虧損幅度最大,平均虧損達12.5%;其次則為股票策略。

  今年上半年,股票私募的平均虧損擴大至6.79%,在私募各策略中排名墊底。有持續更新業績的6869隻股票產品,1707隻產品實現正收益,佔比為24.9%;5162隻產品虧損,佔比為75.1%。

  超過七成產品處於虧損狀態,也預示著行業正在經歷一場寒冬。

  大部分的私募產品業績都集中在-20%至10%之間,佔比達83.71%。其中-10%至0的收益區間最為密集,共有2770隻產品在此區間,佔比達40.32%;收益在-10%至-20%之間的產品數量為1637隻,佔比達23.80%;收益為0-10%之間產品數量為1343隻,佔比達19.55%。

  值得一提的是,私募大比例虧損的情況並不多。虧損超過20%的產品共有755隻,佔比為10.99%;虧損超過30%的產品有283隻,佔比為4.12%。從規模上來看,虧損集中在規模兩端。其中, 50億元以上私募平均虧損5.47%,1億元以下私募平均虧損6.83%。

  總體來看,雖然私募平均虧損高達6.79%,但仍舊跑贏滬深300指數。年初至今,滬深300指數跌幅達到12.89%。值得注意的是,上述6869隻產品中,有5239隻產品今年以來收益高於-12.89%,佔比達76.27%,也就是多達7成股票產品跑贏滬深300指數。

  即使多數產品能夠跑贏指數,但私募與公募不同,需要獲取的是絕對收益,虧損一方面高淨值客戶不願意接受,另外私募自己也沒有業績提成。

  這家私募4隻產品同時翻倍

  私募上半年普遍業績不佳,但從歷史規律看,無論市場如何大跌或者不景氣,總有不少私募高手脫穎而出,不但能取得正收益,業績甚至還能翻倍。

  據私募排排網統計,上半年前10名的產品收益率均超過70%;前5名產品的收益率均超過100%,第1名為深圳天下溪基金,其他4隻均為深圳大禾投資旗下產品,分別為大禾投資掘金5號、大禾投資掘金1號、大禾投資掘金7號、大禾投資掘金6號,4隻產品全部翻倍,基金經理均為胡魯濱。

  胡魯濱上半年買了什麽?順鑫農業2017年年報透露了該私募的動向。大禾投資掘金5號在去年四季度大舉買入972萬股順鑫農業,成為第四大流通股東。4月28日,順鑫農業一季報顯示,大禾投資掘金5號再度買入406萬股,總持股數增加至1378萬股,躍升為第二大流通股東。

  今年以來市場多數股票大跌,順鑫農業的股價卻猶如坐上了火箭,今年漲幅高達90%,大禾投資掘金5號也隨之一路攀升。由於其剩下的三隻產品漲幅都接近於掘金5號,可以推測大概率為複製策略。

  私募:底部特徵愈發明顯

  雖然上半年A股屢創新低,正處於一波下行趨勢中,利空消息不斷,但仍不少私募認為下行太空有限,正在形成整個大類資產估值體系的一塊窪地。

  中歐瑞博董事長吳偉志認為,A股底部特徵越來越明顯:

  特徵一:股價跌破淨資產的公司越來越多;

  特徵二:大股東質押跌破平倉線的公司數量激增;

  特徵三:今年前五月,私募產品有2700個被清盤,7000多個私募產品在6月份淨值創出歷史新低,行業慘不忍睹;

  特徵四:上市公司員工持股計劃爆倉,莊股進一步爆倉,股價閃崩;

  特徵五:牛市高潮受到熱捧的定增產品、新三板基金,虧損慘重無法退出;

  特徵六:無論是公募基金還是私募基金的銷售均出現斷崖式下跌,銷售非常困難;

  特徵七:各種壞消息一個接一個,大家聽到的幾乎都是壞消息。

  吳偉志稱,這些底部特徵屬於市場轉捩點的必要條件而非充分條件,但隨著這些必要條件的逐步累積增加到一定的階段,市場就會從量變到質變,轉捩點也就隨之產生了。

  和聚投資總經理兼投資總監李澤剛表示,A股上半年下跌的核心原因主要源於流動性的枯竭,也就是A股的場外資金的持續枯竭,疊加場內資金持續系統性避險的驅動之下,使整個A股市場的流動性環境出現枯竭的局面,造成了估值體系的持續下行。

  展望下半年,李澤剛認為需要站在更廣闊的維度,從大類資產的估值體系來看股票市場,A股市場正在形成整個大類資產估值體系的一塊窪地。而這個坑能夠挖多深,挖多長,還取決於客觀存在的一些不確定因素。但我們的思維方式現在要切換,由熊市思維逐步轉向更為積極地做準備。

  在李澤剛看來,要準備好兩個核心的決策,第一個是投資標的的決策,第二個是要選好未來的時點。很難判斷底部具體點位,但大致的判斷,步入調整的後半場之後,我們需要在底部區域迎接未來行情的反轉。2018年下半年應該是投資,特別是研究的一個非常好的時間視窗。

  北京源樂晟則表示,在去杠杆的大旗下,沒有競爭能力、大而不強的公司肯定會被淘汰,而從稍遠一點的視角看,“垃圾股”的出清會帶來龍頭公司的溢價。不過,市場短期內對政策的不確定性及其帶來的增長壓力的擔憂在增加。年初以來,表外融資收縮導致了“社融”增速下滑,而一部分投資者認為“社融”是實體經濟的領先指標,所以雖然上半年周期品微觀數據一直表現強勁,但這依然無法解除市場對下半年經濟放緩的憂慮。

責任編輯:石秀珍 SF183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