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西醫是可以,但中醫絲毫也不差,看看德潤堂老中醫怎麼說

雖然近幾年中醫很火熱,但是在大部分人心中還會認為中醫治不了病,看病還是看西醫。


1為什麼中醫會出現如此局面


20世紀初,民國政府視中醫為糟粕,對中醫橫加歧視和排斥。在余雲岫的主持和策劃下,於1929年提出「廢止中醫以掃除醫事衛生之障礙案」。


雖然在眾多有識之士的反對和抗爭下,中醫得以保存和延續下來,但隨著西醫傳入中國,中醫日益式微,這卻是不爭的事實。


在目前的求醫思維中,普遍存在著這麼一個「定論」:


■ 西醫見效快,中醫見效慢;

■ 西醫治標,中醫治本。


(圖片來源:百度)


中醫只能治慢性病,只能治療沒有生命危險的輕症,是西醫無法治療時無奈的選擇。


誰願意把自己的生命和健康交給一個治不好病的醫生呢?


是什麼原因導致中醫面對如此無奈的局面?難道是中醫理論真的落後了嗎?


其實,在西醫傳入中國以前,在幾千年的中華文明史中,正是中醫承擔著維護民族健康的重任,不管是急性病還是慢性病,中醫都有著切實的療效。


從古人留給我們的醫案中可以看到,中醫在治療各種急慢性疾病時,往往能使病輕者速愈、病重者轉安。


那為什麼現在的中醫反而變得治不好病了?臨床拿不出療效,是中醫不行,還是中醫從業者的水準不行?


治病效果不好,是中醫理論不行,還是根本就沒有在用中醫理論治病?


2「偽中醫」的存在,擾亂市場


現在,中醫隊伍中存在著很多的「偽中醫」。


他們並沒有完全理解和掌握中醫,但卻在使用中藥治病,在患者眼裡,他們是中醫師甚至是中醫專家。


而這些「偽中醫」之存在,最主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我們對中醫的認識存在這樣一個誤區:


■ 不管你用的是哪一套理論,只要你開的是中藥,那你就是中醫;

■ 患者只要是吃過中藥,不管這個中藥是不是按照中醫理論配成的,他都會認為是在接受中醫治療。

可以這麼說,在絕大部分人心目中,中醫是一門很玄乎的醫學,什麼「陰陽五行」、「風寒暑濕」聽著就讓人犯迷糊,醫生說什麼就是什麼吧,反正醫生「專業」。


這樣一來,中醫出現如此的局面也就不奇怪了。


3事實證明,中醫也能治病


一個體質偏差的三歲小孩,經常感冒發燒,一般生病了都去兒童醫院打吊針掛鹽水,用些抗生素,有時掛上兩三天就好,有時要掛上一個禮拜才會慢慢好。


因為夏天,家長擔心小孩熱壞,因此家裡空調開得溫度較低,室內外溫差較大,一冷一熱,小孩自我調節能力差,於是感冒發燒,汗少而不暢。


小孩去兒童醫院就診,醫生診斷為上呼吸道感染,給開了些抗生素和抗病毒的葯,吊了三天鹽水後體溫有所下降。


可到第四天,體溫又突然升高,繼續用抗生素三四天后,體溫仍不下降,並出現胃口減退、精神疲軟等癥狀。


西醫認為發燒是細菌、病毒感染引起。


其實,我們人體具有免疫和調節的功能,能抵抗外來因素對人體的不利影響,因此,一般情況下微生物不會使人體產生疾病。


而當人體免疫力或調節能力下降時,這些微生物才會成為致病因素,對人體的健康產生影響,導致疾病的產生。


像上述小孩的情況應該是暑熱鬱在體內,外面又受到空調的冷風刺激,導致汗孔閉塞,人體產生的熱量不能通過出汗的方式得到散發,從而引起發熱。


所以用抗生素、抗病毒藥物都無法改善人體的體溫調節功能,所以效果才不好。


而中醫有個方子:香薷5克,銀花6克,連翹3克,川樸花6克,白扁豆10克,扁豆花6克,生甘草3克。


服用2帖,體溫就會恢復正常。


再服用2帖止咳化痰的方子:半夏6克,紫菀5克,款冬花5克,陳皮5克,桔梗6克,茯苓10克,生甘草3克。所有癥狀全部消失。


未使用任何抗生素。由此可見中醫對急重症的治療還是有獨特療效的。


可以看出,中醫對疾病的治療往往是積極主動的,常常通過調動人體的能動性來實現治療疾病的目的。


因此,中醫理論如果鑽透了,就會看到其中的智慧和遠見,在治療時毫不猶豫地信任和使用它。


所以,為了讓更多的人信任中醫,就要讓更多的人了解中醫到底是如何治病的、中醫能治什麼樣的病、中醫為什麼能治療這些病。


只有這樣,中醫才能為公眾所接受並且相信中醫是可以治病的。


而了解中醫的途徑,就是要徹底打碎中醫頭上「玄」,將中醫的本質明明白白地呈現在大家面前,讓大家看清楚中醫的廬山真面目,這才是科學的態度。



更多資訊,關注國醫德潤堂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