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古人的情話聽不得,含蓄背後是熱烈奔放的情感抒發

古代文學特點較為含蓄,古人的情話相對於西方的熱烈奔放而言,也顯得情緒蘊藉。但也正是如此,古代情話中包含的情愫更是綿長,緩緩而放。當你撕破含蓄的偽裝,才會發現裡面的濃濃馝香,久之不散。但小編以為,古代寫的情詩情話,其實有相當一部分是文學加工,這些所謂的“癡情男子”,實際上也是經過大腦修正過的虛擬的人物形象。總結成一句話:古人的情話信不得!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出自唐代詩人元稹《離思五首·其四》。不得不說,這首詩寫得非常漂亮,寄情於虛景,整體唯美而無雕飾感,意象大而不壯,情緒悲而不沉,到轉結“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時,又能平穩收煞。整首詩蕩得開,收得穩,一張一弛之間,用“滄海水”、“巫山雲”比喻亡妻,世間“花叢”為之失色,表現出元稹對亡妻的深沉感情和無限追思,已經“這輩子非她不可”的情感訴求。

當然,這僅僅是這首詩所表達出來的信息。歷史上從不缺乏人品低於文品的文人。要想真正了解一個文人的人品,不能光看他的筆杆子,要看他的生平事跡。

元稹是北魏皇族,但是沒什麽卵用,已經到唐代了。元稹八歲喪父,家裡很貧窮,他的母親是既當母親又當父親,還當老師,教他讀書認字。元稹這個人是真的有才,通過科舉走入仕途,出人頭地。

元稹的家室不是那麽太好,但他找了一個好老婆,就是後來悼念的亡妻韋叢。從另一組七律《遣悲懷三首》中“顧我無衣搜藎篋,泥他沽酒拔金釵。野蔬充膳甘長藿,落葉添薪仰古槐”四句可以看出,這個時候的元稹還是家境貧寒,功名不顯;而韋叢表現的也很賢惠,對這種低品質的生活毫無怨言,安心扮演賢內助這個角色。

韋叢固然是一個好女人,但對於元稹來說,她的家境似乎是更加引人注意的。韋氏一門可謂官宦世家,“龍門(韋叢七世祖)之後世,率相繼為顯官”;韋叢的母親裴氏,是宰相裴耀卿的孫女,給事中裴皋的女兒。可以說韋叢的家境比元稹高到不知道哪裡去了。元稹固然有才,但娶韋叢一事上,難免有借助裙帶關係之嫌。

其實這兩個人之間,小編認為還是有真情實感的(並非因為《離思五首·其四》中這種具有高超藝術價值的詩句,而是因為看上去平淡如水的《遣悲懷三首·其二》),但這種感情遠沒有元稹自己所想的那樣忠貞、堅韌。

韋叢去世的時候是公元809年七月九日,而在同年,元稹奉命到蜀地出差,就和“唐代四大女詩人”之一的薛濤勾搭到一起。薛濤也是很有才華的,相信和元稹很對脾氣。但是再怎麽說,這也不是對愛情不忠誠的借口。而且值得一提的是,薛濤和元稹是姐弟戀,而且出身不好,元稹一直沒有給薛濤一個說法,最後薛濤孤獨終老。

韋叢去世後,元稹寫下“取次花叢懶回顧”之句,但事實上並非如此。元稹之後還有過兩次婚娶,分別是安仙嬪和裴淑。當然,我們並不能指責元稹續弦,在現代都是支持單身者重新組建家庭,何況古代,但相對於元稹所作的愛情承諾,他可以說是在花叢裡瘋狂回頭了。

綜合元稹一生來看,這個人雖然有才,留下很多膾炙人口的詩篇,對韋叢的悼亡詩也足以令人動容。但拋開文學成就,元稹的感情生活並不如他的詩篇中表現得那樣癡情。也難怪有“豈其多情哉?實多詐而已矣”這樣的評價了。

今已亭亭如蓋矣

出自明代文學家歸有光的《項脊軒志》。“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從枇杷樹入手,短短三句,地點、人物、情節、時間等元素盡數包含,當然還有隱而不露的感情寄托。相對於“樹猶如此,人何以堪”的單純時間變遷的滄桑感,枇杷樹更是作為回憶亡妻的符號象徵,兩種情緒交融在一起,從強烈到平淡再到醇熟,令人不忍卒讀。小編竊以為,自古情話,無超其右者。

但從歸有光的一些其他作品和生平事跡來看,我們會發現一些不一樣的東西。歸有光的妻子去世後,也有婚娶。這點上面說過了,沒有什麽可指責的地方。問題就出現歸有光的亡妻的陪嫁丫頭寒花上。

歸有光有一篇散文《寒花葬志》,寫於寒花去世十年後。寒花和歸有光之間也是有一段感情生活的,所以這篇《寒花葬志》也用了真情實感,寫得很感人。其中提到,寒花為歸有光生下過女兒如蘭,但如蘭夭折了。結合歸有光另一篇《女如蘭壙志》來看,如蘭剛過一歲,去世於嘉靖十四年八月。那麽往回推,如蘭應該出生於嘉靖十三年八月;再往回推,歸有光和寒花至少相戀在嘉靖十二年十月。而歸有光的亡妻正在嘉靖十二年八月患病,十月去世。這樣來看,歸有光和寒花是不是有些太急切了呢?

“相如解作《長門賦》,竟遣文君怨白頭”

司馬相如和卓文君之間的愛情故事是千百年來傳頌的一段佳話。司馬相如文采斐然,但仕途不順,家裡面很貧窮。他和臨邛令王吉關係不錯,王吉就放下身段給他包裝,對他非常恭敬。如此一來,司馬相如得到臨邛大戶卓王孫的注意,也成為他的座上賓。

司馬相如知道卓文君好琴,借王吉的話頭,在酒席上用彈琴的方式博得卓王孫的千金卓文君的好感,而且當天就與卓文君相信,訴說情話(不過估計作用不大,司馬相如有口吃,主要還是因為“琴心挑之”的緣故,也可以看成另一種情話了),私奔到他老家成都。司馬相如真是窮得叮當亂響,家徒四壁。卓文君腸子都悔斷了,但也沒有產生離開他的想法,而是提出回到臨邛生活。於是兩人回來開了一家酒館,“文君當壚,相如滌器”,自力更生做生意。

卓王孫雖然對司馬相如這個混蛋和卓文君這個不爭氣的女兒非常失望,但畢竟還是自己的女兒女婿,實在是沒眼看,於是資助給卓文君一大筆假裝。司馬相如就這樣完成逆襲,成為富人階級。很多人認為,司馬相如其實只是看中卓王孫的錢財,選擇卓文君作為改變命運的跳板。從包裝、赴宴、弄琴、接觸、私奔一氣呵成,完全是一套準備周全的計劃。關於這個說法,小編不置觀點。

後來漢武帝看到司馬相如寫的賦,非常喜歡,司馬相如也鯉魚躍龍門。但是他隨後被燈紅酒綠的生活亮瞎了眼,覺得自己大富大貴,要開始嗨皮生活了。司馬相如想再婚娶,這個時候卓文君不幹了,老娘跟你的時候家裡沒幾個板子,後來求田問捨的錢也是我出的。現在你富貴了以後,就要另尋新歡。即使在男尊女卑的古代也沒有這麽玩的啊。於是卓文君寫下《白頭吟》。司馬相如看到以後,內心也有羞愧,於是作罷。

雖然結局是這樣,但司馬相如的心思還是難免讓卓文君心寒,所以有“相如解作《長門賦》,竟遣文君怨白頭”之譏。

小結

古往今來,文人們用他們的彩筆,織成一篇篇錦繡文章。在沾染了愛情的旖旎色彩後,這些文章更是唯美動人。但文章往往並不代表其真實性情。所以姑娘們在擇偶的時候一定要擦亮雙眼,看他的為人處事,而不是“口綻蓮花”。古人的情話尚不可信,何況是今人的呢?

參考文獻:《舊唐書》、《監察禦史元君妻京兆韋氏夫人墓志銘》、《祭外姑文》、《寒花葬志》、《女如蘭壙志》、《史記》、《西京雜記》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