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秦朔:歲寒知松柏:從江淮大地看中國經濟韌性

  意見領袖 | 秦朔

  一個多月前,《南方日報》聯繫我,說他們和佛山順德區、北滘鎮組織了一個調研團,有區鎮幹部,有企業,要到安徽合肥、蕪湖調研學習。

  合肥和蕪湖的確是近年來中國的產業明星城市,但要和佛山、順德的經濟發展水準比,還是有距離的。

  佛山是個地級市,2021年GDP為1.22兆元,高出合肥800億元左右。

  順德是佛山的一個區,2021年GDP為4064億元,相當於安徽第二大經濟城市蕪湖的94%。

  2021年順德工業總產值達到11422億元,在全國市轄區中首個突破兆大關。順德現有上市公司37家,總市值突破1兆元。“雙兆”實力,在縣區一級罕有其匹。

  北滘是順德的一個鎮。2021年GDP突破700億元,規上工業總產值突破4000億元。北滘擁有兩家世界500強,美的、碧桂園。“給我一把螺絲刀,我能在北滘生產出任何一種家電。”這是過去對北滘家電產業鏈的概括,今天靠的是智能製造、綠色製造、機器人和AI。

  因為產業強,知名企業多,地鐵直通廣州,生活便利,北滘吸引了大量人才。北滘常住人口38萬人,加上流動人口有45萬,現有博士3000多人,碩士2萬多人,本科以上10萬多人。今年3月北滘中學引進了15名高學歷人才,包括3名清華北大碩士、2名中國科學院大學博士、2名中山大學博士、1名新加坡國立大學碩士。

  這麽強的實力,要到合肥、蕪湖進行“深調研”,我多少有點意外。

  順德區委常委、北滘鎮委書記唐磊晶說:“我多次聽美的集團高管說蕪湖的政府服務非常到家。美的1998年落戶蕪湖,當時只有一家企業,現在發展到14家,蕪湖是美的除北滘總部外最大的生產、研發、銷售一體化基地。合肥的產業投資,如京東方、長鑫存儲、蔚來汽車等都非常出名。北滘要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打造成現代化科技都會中心,必須主動破除‘鎮域思想’的製約,走出去學習。”

  8月21日到25日,我隨“順德區北滘鎮合肥、蕪湖深調研”一行,走進了十幾家企業和新型研發機構,並與兩地的開發區、高新區、數據資源管理局等進行了交流。

  途中,正逢“寒氣說”提出,而我們更多感受到的,則是發展的熱忱,創新的活力,歲寒知松柏的韌性。

  問題當然是客觀存在的。如京東方,面臨著LCD(液晶面板)的下行周期,在OLED方面,全國也沒有一家企業賺錢;如三隻松鼠,2019年銷售突破百億元大關後,受流量紅利見頂等因素影響,步入停滯、微降,正在強化供應鏈這一課;地方政府也說,財政壓力不小。

  但所到之處,我們看不到頹喪,聽不到怨戾,看到的是拚力地搏,努力地創,堅韌地擔當。

  此行我見到的第一位企業家是洽洽食品董事長陳先保。他說:“做企業的人需要信心,消費者也需要信心,希望你這次調研,能原原本本地寫出來,給人真實的信心。”

  企業家之路:創新,利他

  2001年創立的洽洽食品,2021年的銷售額近60億元,淨利潤9.29億,其中葵花籽的收入近40億元。

  把一個葵花籽做成品牌,一年賣40億,很了不起。花生也是很大的市場,但就沒有“洽洽”,可能是因為沒有陳先保這樣的企業家。

  安徽歷來炒貨興盛,人們也知道炒製的瓜子吃多了上火,吃完了手髒,但只有到了陳先保,才真正用煮製的方式解決了這些痛點,並做成“百煮入味香”的品牌。洽洽創業第一年,就在央視黃金時段打了400萬元廣告,加上陳先保在糖煙酒公司工作時有渠道建設經驗,“產品+廣告+渠道”,很快成功。

  但一直成功,比一時成功難得多。要堅持練內功、練基本功,什麽時候飄飄然,就會吃苦頭。

  基本功之一是把原料搞好。在原料端,洽洽在不少偏遠地區布局建設了原料種植基地,有種薄殼山核桃的,種碧根果的,他們輸出種植技術,幫農民脫貧致富。在新疆、甘肅、內蒙古、吉林等地,洽洽每年推廣種植的葵花訂單面積有六七十萬畝,累計帶動了2萬多前端種植戶,平均每畝增產、增收1000元左右。

  洽洽還與種業公司合作,圍繞消費者好吃、好看、新鮮的需求,不斷研發,改良品種。

  洽洽給我的啟發是,一個行業的領導者,要努力把價值天花板往高做,讓利益相關方都受益。如果總是向下,總是價格戰,那整個行業就很不健康,也形不成什麽積累。

  現在,中國的食用向日葵在世界上有5項第一:種植面積第一,產量第一,種子科技含量第一,出口第一,從業人數第一(年從業人數200萬以上)。

  研發之路:產業化、專業化、市場化

  新型研發機構是這幾年的一個熱詞,指聚焦科技創新需求,投資主體多元化、管理制度現代化、運行機制市場化、用人機制靈活的獨立法人機構,可注冊為民辦非企業部門、事業部門和企業,是政、產、學、研、用、金(融)緊密結合的新事物。

  截至2020年底,中國已有2140家新型研發機構。

  我們在合肥去了哈工大機器人(合肥)國際創新研究院,合肥工業大學智能製造技術研究院,在蕪湖去了長三角信息智能創新研究院。三家機構各有特色。

  哈工大機器人合肥院,由合肥市、經開區和哈工大合作,其模式是“創新研發-成果轉化-產業培育”,目前已轉化及培育科技企業70多家,其中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13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3家,專精特新企業10家,有4個億元產值的企業已具備走上資本市場的潛力。

  合肥工大智研院,由合肥市和合肥工業大學共建,其模式是“校企共生”,即引導學校擁有科學技術成果的科研團隊,與有接納新技術能力的企業有效結合,通過股權激勵、自設立項目、“雙導師製”研究生培養等措施,助推科研成果高水準創造和高效率轉化。

  長三角信息智研院,由中國科技大學和蕪湖市政府共同組建,其模式是“科研立院、人才強院、產業興院”,依托中科大的科研實力,以蕪湖為試驗和實踐的初始載體,建設應用技術研發中心、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孵化基地、高端人才培養基地。

  印象較深的是以下幾點:

  1、政府有培育研發和科創的長遠眼光,肯出錢出力,願意提供“富養”的條件。

  如財政支持,一般首個合作期為五年,按每年支持兩三千萬元計算,就是上億的投入。此外還有土地支持、基建支持(如代建辦公樓和廠房)等等。而短期內,政府並無什麽經濟收益,而是用符合科創規律的一些指標(如專利、人才)對合作方進行評估和考核。

  2、抓住了緊密結合這個要點。

  如在人才方面,長鑫存儲和合肥工大的微電子學院聯合培養研究生,研究生期間就進入企業做項目、發薪金。又如長三角信息智研院對接中科大,培養工程碩士,面向全國招生,第一年在中科大,後兩年在蕪湖的企業如海螺水泥、奇瑞等參與項目。

  再如研發與產業相結合。長三角信息智研院針對海螺水泥在新型科技材料、高性能生物質基纖維、先進控制軟體等方面的需求,與中科大的科研力量深度結合,並引進相關領域的國際人才加入。先進控制軟體的項目已經孵化成公司模式,智研院、海螺水泥、團隊三方組成,不僅將在海螺的上百條生產線上進行成果運用,還向外部開放。這種項目就有了產業化的可能。

  3、有一支有情懷、專業化、市場化的隊伍。

  哈工大機器人合肥院的目標是“打造一批領軍型科技企業”,院領導主動放棄了哈工大的教授職務,整個團隊沒有一個人有事業編制,完全市場化,像企業一樣建立了使命、遠景、價值觀;合肥工大智研院的目標是每年培養6-8家高新技術企業,調研團的企業家問了很多和智能製造相關的技術問題,智研院負責人對答如流,切中要害;長三角信息智研院的負責人原是蕪湖信息辦的領導,他們主動選擇離開機關,要在科創大潮中有一番作為。

  我們還去了上市公司科大訊飛,這是一家1999年創立的企業,最初就是中科大的大學生在語音領域的創業項目,今天已是一流的智能語音和人工智能企業,在2G、2B、2C三個方向都有良好發展。我幾年前來調研過,這次聽說最近合肥市千方百計拿出了2000畝土地,在離現有園區不遠的地方打造新一代人工智能生態產業園,科大訊飛是其中的龍頭。

  產業之路:戰略牽引,龍頭帶動

  合肥放眼全球技術發展動向,打造“急終生智”“芯屏汽合”的產業名片(注:急是應急產業),走出了一條“龍頭企業切入-引進大項目-打造產業鏈-構建產業集群-形成產業基地”的道路,社會已有廣泛認知。

  這次我們和相關政府部門、開發區有很多交流。產業精準謀劃,政府精準支持,招商引智並舉,項目高頻調度,創新融資模式,這都是成功的經驗。

  2020年,合肥啟動重點產業鏈鏈長製,聚焦12個重點產業,由市委、市政府相關領導擔任產業鏈鏈長,如市委書記擔任集成電路產業鏈“鏈長”,市長擔任新型顯示產業鏈“鏈長”,各縣(市)區、開發區比照建立相同的工作機制。

  我問,政府領導怎麽可能都成為產業專家呢?

  其實背後有國際谘詢公司、著名產業投資機構、高校和研究機構等助力,結合已有的實踐,首先編訂出每個行業的全景圖、未來投資路線圖。而且多年來,相關職能部門和園區已經培養了一批懂產業、懂投資的專業人才。所有大項目都有一套遴選、分析、過會、執行的機制。領導是在專業的基礎上發揮項目拍板、親自招商、協調服務等作用。

  很多人說合肥政府敢賭,合肥領導說,我們不是賭博,是拚搏。

  2008年前後合肥引進京東方第六代TFT-LCD生產線時,總投資175億,政府出了90億,剩餘由銀行貸款、政府擔保。政府出資相當於彼時合肥一年財政收入的1/3還多,當時的市委書記說:“就算砸鍋賣鐵,玩命也要把它乾起來!”為此合肥甚至停建了地鐵。

  京東方在合肥已有三條線,2017年底建成的10.5代線投資四五百億,主要也是政府投入。等進入良性循環後,再向政府回購股權。

  最近的一個例子是合肥維信諾科技有限公司,注冊資本220億元,合肥方面通過投資公司、產業投資基金、投資基金(有限合夥)等四個主體出資180億元,資本金根據項目建設資金需求計劃,分批按比例到位。由於合肥政府的產業投資有良好業績記錄,現在不少金融機構、社會資本在項目洽談期就想參與進來。

  我問,政府大舉投入產業,會不會對民企有“擠出”的作用?

  首先,合肥政府投的面板、芯片等項目,是民企投不動、不願投的,而國家戰略非常需要。比如京東方的面板出來後,韓國和台灣地區的面板就開始降價,液晶顯示產業逐步由京東方、華星光電等主導,“缺芯少屏”的少屏問題得到解決。新能源產業現在很熱,但合肥引進蔚來汽車時,恰恰是蔚來最困難、找不到社會資本投資的時候;其次,政府主導並不等於政府控制,而是打造產業的第一驅動力,等項目能自循環了,政府會全部或部分退出;最後,大項目都需要產業鏈支撐,這些產業鏈上有很多民企、外企,反而獲得了機會。

  從我們參觀的合肥京東方及其配套企業、民企背景的先導薄膜材料有限公司來看,情況確實如此。先導薄膜就是圍繞給京東方配套專門到廣東招過來的。

  如果說京東方拉開了合肥的新興產業發展序幕的話,上世紀90年代蕪湖市傾力支持的奇瑞汽車,則給蕪湖的汽車產業發展奠定了基礎。當時蕪湖有幾個小汽車廠,但毫無競爭力,蕪湖的領導認定汽車產業是未來,產業鏈長,帶動性強,為此矢志不移要圓汽車夢,從長春的一汽引進了安徽同鄉尹同躍。他們“謀於陋室,起於荒灘”,在農田荒灘、亂草茅屋上起步,沒錢沒人沒技術,有的只是“造中國人自己的汽車”的衝動和“乾不成,我就跳長江!”的熱血,有好幾年甚至連汽車生產資質也沒有,要找別的車企買資質。頂著“黑戶口”,卻成就了大業。

  2021年,比亞迪在合肥投資150億做新能源汽車,在蕪湖投資200億做新能源動力電池和配件。項目建設中,不管什麽樣的問題,蕪湖政府的態度都是“不說不能辦,隻說怎麽辦”。王傳福的家鄉、蕪湖的無為經濟開發區掛出了一個大條幅,“比亞迪為家鄉爭光,家鄉為比亞迪助力”。一期項目3條生產線,從簽約到投產隻用了半年時間。

  大項目的帶動性很強。我聽說,蕪湖的領導和奇瑞的尹同躍董事長為了引進配套企業前來投資,最多的時候一個晚上要見8批客人。

  而奇瑞自身在發展中,也已孕育出伯特利(603596.SH)、埃夫特(688165.SH)、瑞鵠模具(002997.SZ)三家上市公司。像做工業機器人的埃夫特,最初就是奇瑞公司的設備科感到國外的機器人維護成本太貴,自己鼓搗出來的。尹同躍說,奇瑞的“上市梯隊”企業有一批,未來5年還將規劃5家上市企業。因為奇瑞的探索,蕪湖在新能源、農業裝備、通用航空等領域都有一定布局,通用航空發動機的研製水準位居國內一線水準。

  人才之路:建立生態,留人為先

  當各地紛紛到合肥學習產業招商經驗時,其實這已是昨天的故事,合肥現在在做的是,在招大項目的同時,打造種子基金,從源頭支持創新。他們希望通過生態建設,從一開始就哺育自己的孩子,而不只是到外地引大項目。

  今年5月,《合肥市種子基金管理辦法》正式發布,為在合肥的初創科技型企業及優秀科研團隊提供資金扶持,在科技成果轉化“最初一公里”就介入支持,幫助科研團隊就地創辦科技企業,促進更多科技成果實現就地交易、轉化和應用。

  “你們聽到的都是‘投大’的故事,合肥現在更關注的是‘投早、投小、投科技’,把科技成果從實驗室‘搬’出來,實現產業化,今年種子基金計劃就投資70個左右科技成果轉化項目。”不止一位官員和本地專家對我們說。

  早、小的科技項目從哪裡來?合肥市科技成果轉化專班深入高校院所,摸排選拔符合條件的科研團隊,在達成投資意向後就幫助團隊梳理商業邏輯、公司股權架構等,提供“第一桶金”的申請流程也非常簡單。

  創新有風險,政府能容忍失敗嗎?據介紹,種子基金建立了風險容忍機制,允許基金出現最高不超過50%的虧損。超出部分,以相關基金管理機構所分得的獎勵資金為限進行彌補。

  創新的關鍵是人才。我們在合肥聽到了一個“留皖率”的概念,即到2025年,力爭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和合肥工業大學畢業生留皖率逐步達到40%。

  大學的辦學方針也在調整,如安徽大學將材料科學與工程作為“雙一流”主建學科,將集成電路先進材料與技術作為主攻方向,撤銷了12個畢業生需求不旺的本科專業,停招了4個特色不夠鮮明的本科專業,增設了人工智能、機器人工程、集成電路設計與集成系統、智能製造工程、生物製藥、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智能科學與技術、網絡空間安全等8個新工科專業。安徽大學畢業生留皖率連續四年超過60%,在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製造、新材料等戰新產業就業的畢業生超過80%。

  在蕪湖,從2021年開始實施“紫雲英人才計劃”,組建了“蕪湖人才發展集團”,建立了規模5億元的“大學生創業基金”,建設了一批“紫雲英人才驛站”,為青年人才提供7天免費住宿,讓他們以極低成本了解蕪湖。凡此種種,把人才的招引、培養、服務、激勵、保障整合起來,“用政府的力量來起到一個獵頭公司的作用”。

  2021年初,蕪湖把“招才引智”和“招商引資”列為當年全市工作的“一號工程”,提出“十四五”期間,蕪湖要累計引進30萬名大學生。為此,書記、市長和其他領導分赴全國各地高校,開啟了“百校宣講招聘”活動。

  2021年,蕪湖吸納3.3萬名大學生在蕪就業創業,同比增長105%。

  民企之路:政府毫不動搖支持誰?

  在到合肥、蕪湖進行專題調研前,我有一個疑問,政府、國資的力量這麽強,民企還能得到多少資源支持?調研中發現,政府對於沿著生產性創新方向發展的民企的支持力度,一點不亞於國企。

  美的集團自不必說,美的在蕪湖(壓縮機、廚熱等產品)、合肥(冰洗產品)、安慶(新能源汽車零組件)都有很大投資,是安徽家電產業的支柱之一。在美的等集團的帶動下,安徽的冰空洗加彩色電視這四大件的生產台數已經位居全國第二。對美的,從省到市,歷任政府都高度重視。

  位於蕪湖的美芝精密製造公司是國內最主要的空調壓縮機制造商之一,產品供給國內外很多企業。美芝有一個供應商,粵美金屬製品科技公司,位於馬鞍山,為美芝提供壓縮機配件,佔其所需配件的45%。今年疫情期間,政府專門協調,打破地域分割,開辟了一條綠色通道,讓粵美的配件能跨市運到美芝。如果不是主要領導親自出面,並擔當風險責任,這是做不到的,那樣的話,全球空調生產都會受到影響。

  粵美的創始人嚴培棉在順德和馬鞍山的當塗縣經濟開發區都有企業,他是從順德到馬鞍山創業的,他說在順德一年納稅2000多萬元,在這裡納稅5000多萬元。這裡的廠房夠大,發展空間也大。他還當選了馬鞍山市人大代表和安徽省第七屆非公有製經濟人士優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稱號。他拿著銘牌,很自豪地展示給我們看。

  先導薄膜的故事很有說服力。在集成電路方面,合肥的目標是打造“合肥芯”“合肥產”“合肥用”全鏈條,為此招商人員跑到廣州,說服高性能薄膜材料的引領者先導集團在廣東清遠基地之外,再在合肥建設新的基地,向京東方、晶合等芯片半導體公司提供半導體用靶材及薄膜材料。2017年,先導薄膜落戶合肥,為合肥“芯”提供材料。前不久,他們獲得安徽省“三重一創”重大工程項目的3000萬元補助。

  在蕪湖市主乾道長江南路和峨山東路的交匯處,一塊有湖有河、北臨長江的兩三百畝的土地上,有一座跨界的主題娛樂小鎮,松鼠小鎮。這塊風水寶地的開發和運營者是三隻松鼠,是民企,2019年上市時被譽為“國民零食第一股”。政府把這樣的土地出讓給三隻松鼠,是看中了其創造力。

  三隻松鼠由“松鼠老爹”章燎原於2012年創立。他說:“我從我的家鄉宣城市寧國縣剛到蕪湖創業時,我們只有兩個人,一點資金,一個要在電商平台上打造堅果品牌的故事,但區裡就很重視,區長每個周末都來開現場會。所以蕪湖一直都有開放、親商的江城基因。創業10年了,我很少去政府大院,10年加起來也就一二十次。反而是政府上門主動問我們有什麽需求的次數多。海螺水泥過去是寧國的企業,後來總部被引到蕪湖,奇瑞汽車是平地起高樓,我們三隻松鼠也是外地人來創業,但我們在蕪湖都成事了。”

  三隻松鼠公司黨委書記潘道偉說:“記得我們剛創業時,很多人還不知道什麽是電商,而市長到杭州等地出差,星期六回來就到我們這裡,說在杭州聽到了和電商有關的信息,來和我們分享。”

  開放,包容,創新,讓蕪湖也是一座電商城、直播城。所謂“萬物皆可直播”,連賣果蔬、花卉、樹苗的也在直播。據蕪湖市直播行業協會人介紹,全市目前約有2000家直播部門,逾10萬人從業。我們在美的的廚熱產業園辦公大樓看到,十幾個直播室一派繁忙,美的總部在北滘,但很多產品的直播總部在蕪湖。

  我們在合肥調研的上市公司美亞光電,民企,2021年營收18.13億,淨利潤5.11億,淨利潤率很高,市盈率也很高,是一家典型的專精特新企業。它專注於光電識別核心技術與產品研發,主要產品有色選機、X光異物檢測機、口腔CBCT、耳鼻部CBCT等。

  美亞的人工智能履帶色選機,可以應用於大米、茶葉、中藥材、雜糧、乾果、果蔬等各種農產品,快速分色分級,剔除雜質。美亞的大米品質分析儀,可以在線檢測大米各項指標,實時監控並調節產線運行參數,用數據指導礱谷、碾米、色選、拋光等設備實現精準生產,將節糧減損落在實處。

  從製造業龍頭到產業鏈配套,從互聯網新消費品牌到專精特新,這些企業無不認可政府的親商護商,而且都在擴張與發展。

  從合肥、蕪湖可以學到什麽?

  這篇調研,從企業家之路、研發之路、產業之路、人才之路、民企之路五個方面,向朋友們匯報了我的觀察與體會。

  8月25日上午,調查團一行召開研討會,請蕪湖相關部門、學者介紹經驗,然後暢談學習體會。

  順德、北滘的幹部說,合肥、蕪湖“無中生有”,在幾乎是一張白紙上打造出那麽多個新興產業集群,充分展示了企業的活力和政府的給力。政府既有傳統的響應式服務,更有戰略性的牽引,不僅畫藍圖,更為落地扎根的企業做好全過程服務,很值得學習。

  2021年末,“蕪湖市1%工作法”被國務院通報表揚。即圍繞影響企業利潤的技術、能源、用工、物流、稅費、融資等製約因素,采取集成、精準、務實的措施,努力實現重點企業、重點行業和全市企業平均利潤率在現有基礎上提高1%,或比周邊同類城市利潤率提高1%。這種定量化的目標倒逼,也給順德的幹部留下了深刻印象。

  順德的企業家則對美的集團的智能製造、綠色製造和美亞光電“把一件事做到極致”的態度讚不絕口。

  對我來說,還有幾點體會:

  1、先飛地區的優秀企業,行業裡的龍頭企業,以整個中國為坐標,在多地進行投資,是“在高質量發展中實現共同富裕”的一條可行之路。比如美的,不是簡單進行產能轉移,而是在安徽打造新增長極,建設包括研發功能在內的綜合性基地,起點很高。又因為後發,可以在更高的起點上規劃建設,比以前的基地甚至可以做得更加現代化、數智化。至於人才、管理的外溢效應,更是難以估量。

  2、時勢造英雄,風水輪流轉。順德的發展源於改革開放先行一步的政策環境,加上“以港為師、對接國際市場”,以及強烈的市場化意識和本土商業文化傳統,造就了原生態市場經濟的崛起。但不同時代有不同的主題,其所需要的產業形態、投資模式、知識稟賦、技術資本都會發生變化。如高資本投入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如果僅依靠原生態的自然發育,不一定能生長出來。此時,那些擁有科教稟賦、政府敢為、又長期堅持製造業發展因此有一定產業基礎的地方,有可能用創造性思維,開辟新賽道,實現新突破,一步就走在前面,一上場就成為新的主角。

  3、在一些戰略性產業中,政府的手和市場的手,國資和民資,鏈長(政府)、鏈主(核心企業)和鏈條(上下遊),通過建設性互動形成合力,至關重要。

  4、面對各種困難、別人的懷疑和一些先天不足的約束條件,不要畏懼,要自尊自強,尊重規律又解放思想。不是在約束條件下求解,是通過自己的努力,去改變約束條件。很多條件原來不具備,那就創造條件,讓條件具備。合肥、蕪湖在產業發展中的撼動人心的力量,就是這種一定要爭口氣、不亦步亦趨、堅忍不拔開拓新局的力量。

  5、發展是硬道理,高質量創新發展是顛撲不破的硬道理。與其抱怨產能過剩,不如反思這種產能是不是一種落後的過剩。我在美的聽說,他們的冰箱今年上半年銷量並沒有增長,但利潤同比增長了80%,原因是結構變化了,中高端的比例高了,Colmo品牌立住了,而這背後是系統化的創新。

  謝謝順德,謝謝北滘,謝謝《南方日報》的同行,我們一起在江淮大地感受中國經濟的韌性,感受不屈不撓的精神,感受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簡單到複雜的創造之路,是怎麽走出來的。那一個個熱氣騰騰的場景,我們共同見證。

  北滘鎮委書記唐磊晶在研討會的最後總結中說:“讓我們在暴風雨中尋找屬於自己的陽光,而不是等著暴風雨結束。”

  我們確實在困難之中,但當更多的人都有尋找陽光的心和行動,我們豈會被困難鎖定?!

  (本文作者介紹:商業文明聯盟創始人、秦朔朋友圈發起人、原《第一財經日報》總編輯。)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