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傳世奇書《素書》6大處世精華,洞穿人性,直指人心

有一本奇書,來歷很不一般,內容也非同尋常,它叫《素書》。

《素書》相傳為秦末黃石公所作,黃石公在橋上扔下鞋子,三試張良,認定張良品行優良之後,才把天書傳給他。後來張良正是憑借《素書》輔佐漢高祖劉邦擊敗項羽,建立漢朝基業。

“素”的本意是白色生絹,含有“質樸”、“根本”的意思,在這裡指的是“簡單的道理”。

《素書》全書僅六章,一百三十句,一千六百三十字,卻道盡了人性善惡與世間百態。

書中既有治國安邦的大謀略,更有修身處世、為人之道的智慧。

本篇歸納書中6句精妙之言,加以注解,一窺智慧天機。

小功不賞,則大功不立;小怨不赦,則大怨必生

【釋義】小的功勞不獎賞,便不會建立大功勞;小的怨恨不寬赦,大的怨恨便會產生。

曾國藩說:“賞罰之任,視乎權位,有得行,有不得行。”細細品來,非常有內涵。賞與罰是個問題,如何賞罰,更是個問題。

如果賞罰不分,則是不明是非。如果小功勞不賞,也就失去了大功的動力;若小錯不罰,則很可能下次釀成大錯。因此,要根據下屬的權位而去考量賞與罰的尺度。

另外,做人要有肚量,以禮寬恕於人。人經常會個毛病,就是別人對我們有十個好,有一個不好,前面的十個好就被我們全部抹殺。於是,便越看這個人越滿身缺點,越看這個人越不可理喻。

而別人恰恰是一面鏡子,我們對它怒目相視,鏡子反射回來的也是怒容滿面,於是,我們都互相看不順眼了。

對別人寬容些,將矛盾和誤會及時消除在萌芽中,就不容易鬧到無法收拾的局面。

怒而無威者犯,好眾辱人者殃

【釋義】喜歡發怒而沒有威勢的人,一定會受到侵犯。喜歡當眾侮辱別人的人,一定會有災難。

脾氣大,是性格,本事大,是實力。發脾氣是本能,把脾氣壓下去是本事。發脾氣也沒問題,但人的脾氣不應該大過他的本事。

發脾氣前先默數幾秒鐘,想想你這樣做的目的是什麽?是為了解決問題,還是為了發泄情緒?再問問自己能承擔得起後果嗎?

如果承擔不了後果而只是為了宣泄情緒,那最後只能讓自己淪為一個笑話。

同樣的道理,如果喜歡當眾去侮辱別人,不給任何台階,讓別人沒面子的人,不僅不會有真朋友,反而容易引來怨恨災禍,最後倒霉的還是自己。

以明示下者暗

【釋義】將自己的想法都告訴下屬是一種極不明智的做法。

所謂聖賢之道,“內明外晦。”領導者應該明於內,憨於外,要對全局洞若觀火、明察秋毫,心中了若指掌,面上卻應該不動聲色。一個透明的領導對於下屬來說是毫無威信可言的。

做領導如此,做人同樣如此。話不說滿,事不做絕,說話得當,行止有度,是明理,也是智慧。

孔子說,“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說話要小心謹慎,重要的話要經過深思熟慮再說出口,不說傷害別人的話,不談做不到的事。

言多必失,話多惹禍。沒有人能完全看穿另一個人,在沒有把握時,一定要慎言慎行。

不然,你把自己的“底子”都洩露出來,對方可能轉身就把你賣了。

守職而不廢,處義而不回,見嫌而不苟免,見利而不苟得,此人之傑也

【釋義】恪盡職守,而無所廢弛;恪守信義,而不稍加改變;受到嫌疑,而能居義而不反顧;利字當頭,懂得不悖理苟得。這樣的人,可以稱為人中之傑。

人在其位,必謀其政。愛崗敬業這話不僅僅是口號而已,每個人都要有高尚的職業道德,不論職務大小、權責輕重,在位一天,就要忠於職守。

在生活中,則要有自己所堅守的原則,即使面對利益生死的衝突,也要堅守自己的底線,即使被人誤解、猜疑,身處是非之地,仍然不會因為害怕被猜忌而推脫自己的責任。

面對美色、功利等誘惑,要憑借自己的智慧,做出冷靜、正確的抉擇。具備上述品德的,必成大事。

略己而責人者不治,自厚而薄人者棄廢

【釋義】對自己忽略,對別人求全責備的,無法做成事。對自己寬厚,對別人刻薄的,一定被眾人遺棄。

所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面對錯誤,我們當然不能無底線地原諒,但我們可以在理解的基礎上用客觀的態度評價別人。

對己寬容,對人嚴厲,對自己的缺點過失千方百計找理由辯解,而對別人的失誤卻不加體諒,一味責備求全,這樣的人違背了一條重要的原則:“寬則得眾”,所以什麽事情也不會辦好的。另一類人則是享受在前,吃苦在後,恨不能得到所有的好處,而對別人的切身利益卻百般阻撓、限制,一定要遠離這樣的人。

孟子雲:“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

一個有道德的人,在同別人的相處中,由於他能夠很好的換位思考,尊敬別人,所以,他也能夠得到別人的關心和尊重。

見已生者慎將生,惡其跡者須避之。畏危者安,畏亡者存

【釋義】見到已發生的事情,應警惕還將發生類似的事情;預見險惡的人事,應事先回避。害怕危險,常能得安全;害怕滅亡,反而能生存。

這句話揭示了兩個道理:一是要從過去的事情中不斷總結,以防止未來再犯同樣的錯誤;二是要對當前已經展現的苗頭提前預判,居安思危,提前做好準備。

《周易·坤》中說:“履霜,堅冰至。”雙腳行走於結霜的地面之時,接下來也就預示著寒冬的到來。這就是見微知著,防患於未然的思想。知道懼怕危險的人,就能適當約束自己,時時保持警惕,確保自己不履險地。同理,知道畏懼死亡的人,就能活得更長久。人只有居安思危,見幾而作,才能永保平安而不敗。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