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大家丨新任中國足協主席陳戌源,如何坐穩炭火上的王座

文:沈雷,上海文匯報體育版主編。

63歲的陳戌源正式就任中國足協主席,這並不是一個突如其來的消息——早在今年5月對外宣布由陳戌源出任中國足協換屆籌備組組長時,這位原上港集團董事長距離成為中國足球掌門人就只差走完流程而已。此前在國內多個體育單項協會換屆時出任籌備組組長的人士,最終無一例外地全部成為協會主席,而此次足代會的主席候選者也只有陳戌源一人。

此前70年,中國足協總計隻產生過五位主席,新來者陳戌源與他們都不同。黃中、袁偉民以及蔡振華,皆為中國體育系統高階官員;李鳳樓和年維泗則均系中國足球名宿,也是“踢而優則教、教而優則仕”的典型。

值得一提的是,自上世紀90年代設立足球運動管理中心後,中國足球的最高實際管理者一直是該中心主任,通常此人會兼任中國足協專職副主席或秘書長,反倒是從袁偉民第二個任期開始,中國足協主席一職更接近象徵性虛職。王俊生、閻世鐸、謝亞龍、南勇、韋迪、張劍這幾位“代管者”中的多數沒有足球專業背景,但也無一例外地出身於體育系統內部。

而陳戌源的人生與職業(專業)體育毫無瓜葛。直至2012年年底上港集團讚助上海東亞隊,進而於兩年後成為球隊所有者,掌舵上港集團的他才與職業體育有了交集。圈內一直有傳說,陳戌源很喜歡足球,更有上海媒體從他嘴裡挖出年輕時與足球的一段故事:1983年,時年27歲的陳戌源曾赴中央團校學習,在畢業前班級裡組織了一場足球賽,出任邊鋒的陳在爭頂頭球時撞壞了門牙,“我當然心急啊,去了醫院後,我就和醫生說,千萬不要把我的牙齒拿下來,馬上就畢業了,我可不能空著門牙回到家鄉啊……”不過,考慮到上世紀80年代上海工礦企業足球氛圍十分濃鬱(1984年的陳毅杯有多達2300支球隊參加,幾乎全部來自於企業),一直在男性員工基數大、足球傳統又相當不錯的港務系統工作的陳戌源,中意足球更像是一種時代的烙印

2015年中超末輪,陳戌源在比賽現場

2019女足世界杯小組賽中國女足Vs西班牙女足,陳戌源現身觀戰

媒體熱衷於尋找陳戌源喜愛足球的證據,除了年輕時的零碎回憶,還有在他早年常去虹口足球場看球、入主上港隊後對於球隊積極投入,以及大部分重要場次都親臨現場等等,以此正當化他介入中國職業足球運營的理由。其實這大可不必,這份球迷式的喜愛與他涉足職業足球沒有必然聯繫。

一個眾所周知的事實是,一家大型國企進入一個投資巨大且“做不到在經濟上獨立可持續發展”的項目,很難是企業及其當家人單獨作出的主觀決定。若論喜愛,早年上海中遠的徐澤憲、申花的朱駿都可謂球癡,兩人都在足壇鬧出了聲音,介入俱樂部頗深,甚至直接衝上一線,但在前者從國企被剔除出體系、後者自家企業主營業務萎靡後,各自的足球結局都不那麽美妙。相比表現欲十足的他倆,陳戌源這樣幾乎從不主動出現在媒體面前的足球投資人,實在是安靜得就像是在完成工作,而非滿足個人愛好。

陳戌源進入足協,與他是否熱愛足球全無關係。即便他的上港隊打破恆大壟斷奪得中超冠軍,在這個領域內實現了突破,足球圈也不是陳戌源內心眷戀之處。誠如他在當選後接受媒體採訪時所言:“從沒想到來中國足協,當足協主席不在我的人生計劃之內。原本我以為在為上港工作了46年後,該到了享受天倫之樂的時候了。”

就在今年年初,陳戌源曾斷然否定自己將會擔任籌建中的中國足球職業聯盟負責人的傳說。當時他擔任了職業聯盟籌備組召集人,在外界看來,由這位企業家兼俱樂部投資人來擔任這個市場化機構未來的領導,於雙方都是非常合適的選擇,但陳戌源的回答斬釘截鐵:“我只是短時的召集人,確實有人提出希望我去。我從一開始明確說,不會去。我的職業是企業,我不會去幹聯盟。”

短短數月,從職業聯盟籌備組到中國足協換屆籌備組,陳戌源被巨大的力量快速推向了新的高度。雖然新崗位充斥高得多的風險與不可預知性,但他這次沒有說不,而是早早進入角色,了解未來將涉及的種種情況。其間,一定發生了什麽。

在國企體系內工作46年,擔任大型企業領導時做出漂亮的業績,並在擁有相當政治高度的大項目中表現出色(比如參與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這一系列履歷構成了陳戌源入主中國足協的部分條件。作為一名典型的50後,他有著為貫徹集體意志、國家意志而犧牲自己的覺悟,過去半生一直“服從組織安排”的陳戌源,即便退休也難以放下自己的信條。恰恰,如今的中國足球是國家意志體現得最為強烈的體育領域。

陳戌源

陳戌源涉足體育尚淺也成了一種優勢,雖說少了幾許羈絆,但更沒有裙帶關係的牽連。他形同一張隻寫了寥寥數行的信紙,無論對於決策者還是圍觀者,未來會塗上怎樣的內容,充滿了遐想的空間。模棱兩可的身份同樣是優勢之一。此前作為大型國企一把手的陳戌源享有職級,與此前的足管中心領導者同階,這是一種具有參考價值的標杆,也意味著與體制內擁有不盡相同但至少彼此能理解的話語體系——畢竟足球改革牽涉著為數眾多的行政職能部門,在未來的工作中,足協主席需要同時面對體制內外——享有過職級但如今沒有職務的陳戌源,可以在接觸市場時扮演“去行政化”的象徵,亦能在面對體制內部時建立密切的聯繫。

儘管5月份流出陳戌源即將出任中國足協主席的消息時,圈內小小地震驚了一下,但仔細盤算,又不難得出“陳戌源是最合適人選之一”這樣的結論。從進入足球圈,到七年後成為中國足協主席,並非刻意主動選擇的陳戌源最終被一路堆到了焦點之下。能在當選後坦言“我不是一絲的恐懼,我有很大的恐懼”,並不諱言自己只是一位不專業的球迷,以及承認自己在就職前後關於歸化球員的立場衝突,至少現在的陳戌源還保持著自己的坦誠。

雖然可能有一億中國人說過“如果我當上足協主席,一定……”,但其實幾乎所有人都沒有機會真切感受這把底下燒著炭火的鐵王座。於1992年至2014年連續擔任了22年中國足協主席的袁偉民(此前還於1986年至1988年擔任此職)曾私下笑稱,作為足協主席的自己與證監會主席,恐怕是全中國被罵得最凶的兩位部級幹部。鑒於中國足協過去數十年受困於塔西佗陷阱,陳戌源未來的一舉一動都有可能招致分貝巨大的責罵,對他而言,只能在豁達面對與誠惶誠恐中選擇其一。既然來到這個位置,個體感受也就成了最無足輕重的要素。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