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視頻】馬曉偉:分級診療制度實現之日,乃是我國醫療體制改革成功之時

部長通道

今年全國兩會第三場部長通道於3月8日下午開啟,國家衛生健康委主任馬曉偉在部長通道接受媒體集中採訪,回應社會關切。

「看病難」的問題,是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問題,也是我們衛生工作的重點。我國之所以出現「看病難」問題,根本原因在於供需矛盾。我們國家醫療資源總量不足、優質資源匱乏,分布也不夠合理,特別是基層醫療服務機構在當地比較弱。要想解決這個問題,最現實的辦法就是採取分級診療的制度,目的就是發展衛生事業,調整資源結構,合理分流病人,提高服務機構的整體效能。

我們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上的講話精神,正在加大力度推動優質資源下沉、工作重心下移。進一步合理調整醫療衛生資源,進一步合理地分流病人。

馬曉偉強調,要想做好分級診療制度主要有四個方面的問題。

第一,我們必須以學科建設為抓手,做到區域分開。有計劃、有步驟地在全國建設一批國家醫療中心和區域醫療中心,提高各個地方疑難重症的診治水準,緩解北上廣的醫療壓力,使得就醫格局能夠改變,使得每個省、每個區域都能解決自己的疑難重症問題。

第二,以縣醫院為抓手,解決城鄉分開。我國看病難的問題很突出,而農民看病難的問題就更加突出。如何解決農民看病難的問題呢?就是以縣醫院為抓手,把縣醫院建設好,成為農村醫療衛生服務的龍頭。這樣,影響農民健康的重大疾病,容易導致災難性醫療支出的重大疾病,都能夠在縣域內得到解決,這樣農民就不至於因病致貧、因病返貧。

第三,以病種為抓手,解決上下分開。下一步,我們要以病種為抓手,常見病、多發病在社區在基層;疑難重症在大醫院。建立雙向協作和轉診的機制。這樣就能夠實現小病在社區、大病去醫院、康復回社區,形成合理的就醫格局。

第四,以支付方式改革為抓手,解決急慢分開。我們國家的醫療服務體系是一個以急性病為主導的服務體系,所謂急性病就是需要醫療乾預的疾病,不是指的急診的疾病。現在,由於恢復期、康復期的服務發展緩慢,甚至可以說是短板,很多慢性病患者都在急性病醫院住院,換句話說,都在城市裡的三級甲等醫院住院,比如腫瘤化療病人、腦卒中病人,特別是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加快,對慢性病醫療服務的需求大大增加。一方面要發展這部分的衛生事業,另一方面要用醫保價格調節槓桿發揮作用。分級醫療就要分級定價、分級收費。比如說一個患者在城市三級甲等醫院做骨科手術,診斷明確、手術成功後立即出院,去恢復期、康復期醫院治療,他在三級甲等醫院住院的時間就比較短,按病種收費,到恢復期、康復期按床位收費,這樣費用就比較低,緩解了大醫院的壓力,節省了醫保資金,也降低了病人個人的醫療負擔。

馬曉偉強調,做到「四個分開」,實現分級診療,其核心就是合理布局醫療資源、合理分流病人。要做到分級診療也很不容易,是一項艱巨而複雜的工作,一要靠發展、二要靠改革。主要做好四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深化改革,創新體制機制,構建整合型醫療服務體系。在城市按照規範發展、包區包段、防治結合、行業監管的原則,建立一批緊密型醫聯體,防止大醫院盲目擴張、「跑馬佔荒」。在農村建立縣域的醫療共同體,縣鄉一體化、鄉村一體化。縣鄉一體化主要解決鄉村醫生水準提高的問題,鄉村一體化主要解決村醫待遇問題。今年建立500個縣的縣域共同體。

二是加快發展,提高基層醫療服務的水準,做到「縣要強、鄉要活、村要穩、上下聯、信息通」。所謂「縣要強」就是把縣級醫院放到優先發展的地位,讓縣醫院一些重點學科,比如說在腫瘤、心腦血管、神經內外科、普通外科、急診方面,達到一定的水準,使農民90%的疾病都能在縣域內得到解決。

「鄉要活」,就是要調整和完善鄉鎮衛生院的運行結構、運行機制,使鄉鎮衛生院打破大鍋飯的分配機制,多勞多得、優勞優得、結餘歸己,在提供基本醫療服務方面發揮他們的作用,提高他們的薪酬待遇,調動他們的積極性。

「村要穩」,就是要用各種政策解決村醫的薪酬、職業前途和養老保險的問題。同時,要加強城市大醫院對縣醫院的對口支援,加強二級醫院對鄉鎮衛生院的對口支援,形成人員和資金縱向流動的機制,出現「上下聯、信息通」的局面。所以說,分級診療的核心就是吸收資源的縱向流動。

第三個方面,發展「互聯網+醫療健康」,推進遠程醫療,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加便利的醫療服務。互聯網進入醫療領域方興未艾,主要在四個方面發揮著作用:一個是遠程醫療,二是互聯網醫院,三是便民惠民的服務措施,四是人工智慧。從現在來看,遠程醫療技術普及推廣得很快,對平衡我國醫療資源,在為人民群眾提供及時、優質的醫療服務方面發揮了很大作用。現在全國所有的三級甲等醫院都開展了遠程醫療服務,而且覆蓋了全國所有的貧困縣,正在向鄉和村一級延伸。有的省份比如貴州省已經做到省、市、縣、鄉、村五級覆蓋,充分發揮了優質衛生資源的作用,做了許多多年想做而沒有做到的事情。

下一步,互聯網遠程醫療技術發展要解決什麼問題呢?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工作要做。一是建立行業標準,要有一個考評的體系,確保遠程醫療服務的安全和質量。二是建立一個收費標準,現在遠程醫療服務基本是公益性、援助性、服務性的,下一步要把它變成正常的醫療活動,要立項、要合理定價、合理收費,使企業、醫院、醫生和患者都受益,使遠程醫療這項技術能夠有序地、可持續性地向前發展。

第四個方面是發揮基層醫療機構網底的作用,做實做細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家庭醫生簽約是利民惠民的一件好事,要把好事做好,關鍵是注重質量而不僅注重數量,簽約一個、履約一個、做實一個。重點解決兩方面的問題:一個是重點人群,老年人、婦女、兒童、慢性病患者、殘疾人,對他們要給予保障。二是重點病種,高血壓、糖尿病、腫瘤、心血管疾病,將來還會包括愛滋病、結核病、地方病、職業病、精神病,對這些患者給予關心照顧和健康管理。要發揮家庭醫生貼近社會、熟悉患者、服務便民的特點,為人民群眾提供多層次的醫療需求,當好人民群眾的「健康守門人」。

分級診療制度是新醫改以來推行的一項重大制度。某種意義上說,分級診療制度實現之日,乃是我國醫療體制改革成功之時。

保證抗癌藥品供應,

把為群眾「最後一公里」的服務做好

癌症是危害我國人民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癌症防治工作。近年來,我國癌症防治工作取得相當大的成果。最近,國務院剛剛研究了癌症防治工作,主要有幾個方面的工作要做:第一,在全國縣以上醫療機構建立癌症登記報告制度;第二,推廣癌症的「三早」,早期篩查、早期診斷、早期治療,降低癌症死亡率;第三,堅持預防為主,擴大健康科普宣傳,讓老百姓知曉這方面的知識,更好地預防癌症;第四,建立國家、省、市、縣四級癌症防治體系,為防治工作提供堅強的技術支撐;第五,要保證藥品供應,大家都知道抗癌藥降價、進醫保了,我們一定還要讓這些抗癌藥進醫院,把為群眾「最後一公里」的服務做好;第六,加強科技突破,提高科研水準,解決腫瘤防治當中的技術瓶頸問題。

【背景】:

所謂「部長通道」,是人民大會堂從北門通向會場的過道,這條百米通道是部長們的「必經之路」,也是記者們圍堵部長們的「主戰場」。2013年全國兩會設立「部長髮布台」,部長們在此主動接受採訪,發布消息。

圖/新華網

視頻/央視網

編輯/馬楊 彭艷 管仲瑤

審核/ 曹政

點擊下方圖標,您的贊是對我們最大的支持!

↓↓↓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