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三峽大壩為什麽不設計成拱形?

較真要點:

1、有人說三峽水壩應該修成拱形,應用雞蛋殼原理,這樣才能抵擋水的壓力。實際上大壩修建成哪種類型要考慮多方面因素,拱形壩利用拱形結構把大壩受到的水壓傳遞到兩側,適合狹窄的峽谷,經濟實用。而類似三峽攔河大壩的重力壩是依靠大壩自身重量來阻擋水庫的水,壩體厚重,需要大量建築材料。重力壩比拱形壩更結實。

2、大壩水庫水位“超過防洪限制水位x米”不必過於擔心。在汛期,水庫會提前把水放到防洪限制水位,以留出庫容迎接洪峰。比如三峽的正常蓄水位為175米,防洪限制水位是145米,那麽“三峽庫區水位超防洪限制水位近2米”就是147米,距正常蓄水位都還有一段距離。

3、“百年一遇”是一個統計出來的數據,不是真的間隔100年才來一次,也有可能連著兩年來的洪水都達到百年一遇的水準。

查證者:楊碧旺丨德國勃蘭登堡州工業大學(BTU)物理碩士

關於三峽,一直有許多討論。比如“三峽水壩應該修成拱形,應用雞蛋殼原理,這樣才能抵擋水的壓力”,這是真的嗎?我們一一來看。

一、大壩修建成哪種類型要考慮多方面因素,拱形壩並不比重力壩更結實

三峽的攔河大壩是混凝土重力壩,壩軸線全長2309.5米,主要由泄洪壩段、左右岸廠房壩段和非溢流壩段等組成。重力壩是依靠大壩自身的重量來阻擋水庫的水,壩體厚重,需要大量建築材料。

有人說,“三峽水壩應該修成拱形,應用雞蛋殼原理,這樣才能抵擋水的壓力”。拱形建築可以抗壓,這個很好理解。但是大壩修建成哪種類型,要考慮多方面的因素。

拱形壩是利用拱形的結構把大壩受到的水壓傳遞到兩側。所以拱形壩更適合狹窄的峽谷,因為兩岸陡峭的石壁可以支撐結構和應力。拱形壩比任何其他大壩類型都薄,因此它們所需的建築材料要少得多,更經濟實用。比如下圖位於四川省雅礱江(“礱”讀音同“龍”)乾流下遊河段的錦屏一級水電站大壩就是拱形壩。拱壩最大中心角約為93度,頂拱中心線弧長約為552米,計算可得拱壩跨度約為340米。這個跨度相對於三峽大壩的2300米,就顯得很小了。

重力壩要比拱形壩更結實,破壞拱形壩要比破壞厚重的重力壩容易得多。還是用雞蛋來舉例,雖然雞蛋可以承受很大的均勻的握力,但是集中力量打擊一點,很容易就能把整個雞蛋殼破壞掉。所以從戰略上講,重力壩更安全。

二、“超過防洪限制水位”不必過於擔心

新聞報導中常出現各種水位信息,比如防洪限制水位。有的人看到“超過防洪限制水位”的時候就擔心得不得了。這裡就簡單解釋一下三峽水庫各個水位的含義。

首先要解釋一下這些水位是怎麽測量的。水利水電工程中的水位均為海拔高度,所以在書寫時都不再注明“海拔高度”四個字。三峽水庫的水位採用的是以上海吳淞口海平面為零點的“吳淞高程”。比如防洪限制水位145米,就是說這個水位比上海吳淞口海平面高出145米,而不是水深145米。

正常蓄水位175米,是指三峽水庫在正常運用情況下,為滿足興利除害的要求而可以蓄到的最高水位,是一個正常工作時的上限,實際的水位一般會比這個水位低。

防洪限制水位145米,是說在汛期的時候,水庫要提前把水放掉,讓水準面降低到145米,這樣就留出來庫容,以迎接將來的洪峰。這個水位可以這麽理解:為了防洪需要,把水庫提前限制在145米的水位。比如前段時間的新聞報導說:“三峽庫區水位超防洪限制水位近2米”,意思就是當時三峽庫區水位大約是147米,這是一個很正常的水位,不用擔心。如果“三峽庫區水位超正常蓄水位近2米”,這才需要擔心。

也許有人會問,為什麽不多放點水,甚至完全放空?首先,如果多放點水,三峽上遊的水面過度下降,會影響電站基本運行,也會影響到上遊船隻航行,譬如船隻擱淺,這些也是安全隱患。其次,如果對上遊洪峰預測失敗,水庫已經放光水了,但是沒有洪峰到來,到時候下遊需要水的時候,水庫卻沒有水,這也是風險。還有長江沿岸居民的用水,農作物的耕種用水,都是要考慮的因素。所以說,下降到哪個高度,不是簡單說說而已,要綜合考慮。

三、“百年一遇”不是“一百年才來一次”

“百年一遇”,“千年一遇”這些名稱其實是基於概率給出的。“百年一遇的洪水” 是說,平均100年可以發生1次不小於這一量級的洪水,注意這裡是平均100年出現1次,並非每100年出現一次。

我們舉例說明:一個水文站,記錄了100年的洪峰流量,把它們列在一個表格裡,就可以看到洪峰流量和出現次數的關係。通過公式可以計算出某一個流量出現的概率。在我們描述洪水的時候,用流量(每秒多少多少立方米)表述的話,不直觀不形象,所以用幾年一遇來代替。1%的概率對應的就是百年一遇,0.1%對應的也就是千年一遇。

抗洪這件事既要空間上配合,也要在時間上配合。比如有人會問,為什麽下遊壓力大,三峽還泄洪?三峽不能完全關閘不放水,它也要考慮未來幾天的情況,應對未來要到達的洪峰。而且三峽放出來的水,也不是馬上就能流到下遊的某個城市,它也需要時間。水流速度、泄洪時間都需要計算,實際情況要複雜得多,需要考慮的情況也很多。

本文編輯:ambergchen

點擊騰訊新聞APP搜索框,查看【較真榜】,每日最熱辟謠科普一網打盡。

版權聲明:本文系騰訊較真獨家稿件,未經授權,禁止媒體轉載。歡迎個人轉發至朋友圈。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