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AC-130U退役了 咱們來聊聊炮艇機

【觀察者網風聞社區原創 文/席亞洲】

今天美國空軍發表視頻,AC-130U炮艇機在服役近20年後,進行了其最後一次飛行,接下來這種飛機將要退役。

今天的年輕一代軍迷對AC-130炮艇機的認識十有八九是來自於決勝時刻4的炮艇機關卡, 沒什麽鳥用的25炮,威力巨大之105,萬能的40炮,加上紅外熱像儀,高高在上向下掃射驚惶萬狀的恐怖分子,炸得各種皮卡,甚至坦克炮塔滿天飛,非常爽快——如此之爽,以至於後來還專門形成了一種遊戲類型,有多個小遊戲模仿決勝時刻這個關卡,讓你操縱炮艇機掃射各種目標,從喪屍到武裝的敵人。

不過呢,炮艇機追溯起來,其實也挺古老的,畢竟在天上繞著目標盤旋用向側面射擊的武器進行攻擊這件事吧,挺容易想到的。

AC-47的瞄準具

其實二戰期間,美國陸軍就已經想到了用向側面射擊的飛機來進行對地攻擊的點子。事實上,解放軍在西藏平叛作戰中就曾用圖-4搭載的23炮向進行對地掃射,並且取得了相當不錯的效果。

西藏叛亂本身就有中情局的影子,不知道是不是他們從中得到靈感,反正1961年美國空軍開始設想開發一種安裝側面武器,對地掃射的飛機。

早期AC-47的機槍直接用的LUU-11A機槍吊艙固定安裝

後來稍微講究一點裝了個固定槍架

越戰爆發後,美軍和南越軍隊在越南南方的據點經常遭到數量龐大的越南遊擊隊的圍攻,於是這刺激了炮艇機的開發。

最早誕生的炮艇機是AC-47,值得注意的是,AC-47的設計是在一千米左右高度飛行繞圈,並對地面發射大量的7.62毫米子彈。

直到今天,AC-130座艙裡還是有類似當年AC-47的這個瞄具

當然今天AC-130的武器有自己的瞄準具,飛行員只需注意讓飛機獲得足夠的射界即可,所以也有用槍上的紅點鏡對付一下的玩法

不過早期AC-47並未安裝可以旋轉瞄準的槍架,事實上最早的AC-47甚至直接用固定的鐵架裝了3個本來供攻擊機掛載機翼下的SUU-11機槍吊艙。

它的瞄準方式是 ……飛行員向左邊轉頭,在側面窗口這兒裝一個瞄準具,粗略瞄準一下就行了,其3挺加特林機槍以3秒一次的方式進行點射,每次點射能打出600發(每挺機槍4000發/分的射速),這樣的一個點射,可以確保一片方圓50米的範圍內雞犬不留。

然後AC-47一投入戰鬥就開始潑彈如雨,什麽四個小時打出2萬發子彈,(號稱)打死600多人這類的戰鬥在越南南方不斷出現。

甭管有沒有真打死那麽多越南遊擊隊,但反正有AC-47提供支援的據點就基本就不會被打下來,至少在飛機還在天上的時候不行。

除了AC-47和AC-130,美軍還改裝了一批AC-119“空中卡車”該機裝兩挺7.62毫米機槍

也正是因為AC-47用的順手,美軍不斷提出增加AC-47數量,然後先是機槍不夠用了,畢竟當時轉膛機槍還是新鮮玩意兒。美軍開始在一些AC-47上安裝10挺7.62毫米普通機槍組成的武器組,稍後又開始用C-119運輸機加裝機槍。

再之後,美軍又給AC-47加裝照明彈發射器,根據朝鮮戰爭的經驗,輕步兵夜間衝鋒的時候如果突然扔出照明彈來,往往比猛烈的機槍火力還要管用。

而美軍也開始發現炮艇機還可以有更多的用途,從1965年開始美軍開始改裝AC-130A炮艇機,C-130機體比AC-47大了一大圈,武器帶得也更多。而且可以安裝更多的觀察裝置,觀察地面狀況,而且,機體側面的武器也加裝了可以轉動瞄準的槍架。

然後美軍開始使用AC-130執行掃蕩“胡志明小道”車隊的任務,為此還給它加裝了紅外觀察鏡。

早期的AC-130A為了方便對付卡車隊,增加了40毫米機關炮,同時為了搜索目標,裝了側視的雷達和紅外裝置

某種意義上,AC-130在越戰中的任務,與其說是和AC-47一樣,為被圍攻據點提供支援,不如說更多的是類似現代的察打一體無人機那樣,在指定目標區長時間盤旋,使用機上光電觀察設備搜索地面的車隊和人員,然後使用機上的武器進行持續的攻擊,直到消滅敵人縱隊。

按照這個思路發展到AC-130U,可以說已發展到這種傳統思路的頂峰,它的火力包括25毫米轉膛炮,40毫米炮和105榴,機上裝有SAR合成孔徑雷達和紅外熱成像儀,有火控計算機和完善的自衛電子對抗系統,紅外誘餌系統。

到了21世紀,美軍在反恐戰爭中又把AC-130U用出了花,他們給它加裝了無線電跟蹤設備,可以追蹤地面上電台和手機的方位,用來追蹤伊拉克遊擊隊的重要指揮官,一旦發現,甭管你是不是在城市中人群密集的地方, 一頓槍炮齊鳴,把目標轟成碎渣。

70年代後期開始服役的AC-130H經過多次現代化改裝,最後到2015年才退役

1995年開始服役的AC-130U進行了告別飛行之後,通過水門,宣告退役

當然由於服役以來一直在得到高強度的使用,如今AC-130U終於告老還鄉,但美軍對於這類炮艇機的需求並未減少——現代條件下,該機可以和無人機配合作戰,大大提高了其安全性。而其持續而猛烈的火力在掩護地面小分隊作戰,搜索攻擊敵方高價值目標等任務中依然有很大的作用——在完全掌握製空權不必擔心敵方戰鬥機攔截的環境下,有無人機保駕護航可以減少被伏擊機會的情況下,AC-130這類的飛機其實挺安全的。

所以美國先後高出了AC-130W和AC-130J,其中AC-130W是“兼職”炮艇機,雖然機上裝有側射的30毫米機炮,光電偵察系統,等,但其主要火力實際上是機翼掛梁下的GBU-39小口徑炸彈和尾部艙門內彈架上裝的AGM-176“格裡芬”微型空地導彈。如果需要,該機也可以改為執行空中加油和運輸任務。而AC-130J則是新一代“專職”炮艇機,保留了105毫米炮,不過取消了25炮和40炮,換成了30毫米機關炮,同時機上的電子設備當然也進行了全面的更新,具有了更強的作戰能力,尤其是強化了電子偵察和指揮無人機的能力。同時它的尾門彈架和機翼掛架也在,也可以發射GBU-39和AGM-176。

電子系統全面進步,可以使用各種精確製導武器的AC-130J

尾部的AGM-176導彈彈架

“兼職”的AC-130W炮艇機武器配置,一門30機關炮,兩個機翼武器掛梁,尾門有一組微型導彈

AC-130J,增加了一門105毫米榴彈炮

或許正是美國炮艇機的成功使用,讓俄羅斯也產生了模仿之心,不久前傳聞說俄羅斯可能用AN-12改裝一個炮艇機的驗證平台。安-12也就是我國運-8的俄國原型,不過該機的低空低速性能較差,用來改炮艇機似乎有些問題。不過應該也不至於影響使用——該機據說會在側面安裝兩門57毫米炮,同時機上應該如同AC-130一樣,裝上大量的光電、SAR雷達和電子偵察系統(驗證機可能不一定全裝),這樣的配置用來為敘利亞反恐作戰提供火力和偵察支援倒是也頗為合適。

其實我國也考慮過改裝炮艇機,也考慮過運-8,但後來認為運-8並不是最合適的平台,所以當初的計劃是用伊爾-76裝30炮,100低壓炮的武器組合,類似AC-130J,100低壓炮就是我軍04式步兵戰車那門炮。所以這個設計方案一度被戲稱為飛行的“波摸坡”(俄文字母BMP的發音),而且伊爾-76本身機翼下就有可以掛小型炸彈的掛架,正好可以用來掛小型智能彈藥。

伊爾-76的炸彈掛架

話說不管是100\30炮組合還是兩門57炮,這炮艇機都可以叫飛行波摸坡啊……

當然後來一方面我國的反恐環境沒有到要用這種東西的程度,另一方面伊爾-76作為運輸機和加油機,本身就不夠用,也不可能抽出來拿去改裝,所以這個方案應該就沒有落實。

俄國會不會在用安-12試驗之後走上飛行波摸坡之路呢?說不定啊,至少毛子的伊爾-76還多一些,還在新造伊爾-476呢不是麽?

以上內容為用戶在觀察者網風聞社區上傳並發布,僅代表發帖用戶觀點。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