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老十四胤禵,控制了24萬野戰軍,為何沒有推翻雍正皇帝?

公元1722年,在位61年的康熙皇帝去世,享年69歲。康熙皇帝去世以後,45歲的皇四子雍親王胤禛繼位,這就是清朝歷史上的雍正皇帝。其實,在雍正皇帝上台的初期,自己的皇位並不穩固。在內部,老八胤祀集團鷹視狼顧,在外部,老十四胤禵的20多萬西北大軍虎視眈眈。尤其是老十四,威脅最大。那麽,擁有20多萬野戰軍的老十四胤禵,如果造反,有沒有機會推翻雍正皇帝呢?今天,我們就聊聊這個問題。

首先,我們看一下雍正皇帝上台初期的局勢。在雍正皇帝上台的過程中,得到了軍隊的支持和擁戴。雍正皇帝還是雍親王的時候,自己擔任了領侍衛內大臣,負責管理皇宮侍衛部隊。皇宮侍衛部隊雖然人數只有1000餘人,但地位重要,直接控制了皇宮。雍正皇帝的鐵杆弟弟老十三胤祥,依靠自己在軍隊中的威望,控制了駐扎在密雲的京營八旗。京營八旗有好幾萬軍隊,屬於清朝的主力作戰力量之一。

由於十三弟胤祥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雍正皇帝上台以後,加封胤祥為怡親王,胤祥的一個兒子世襲罔替鐵帽子王,另一個兒子加封郡王。隆科多原本是中立派,迫於形勢,擔任九門提督的隆科多,倒向了雍正皇帝。隆科多控制了八旗步軍營和巡捕五營,總計3萬多軍隊。由於隆科多的加入,雍正皇帝直接控制了京城內外、周邊的所有武裝力量。軍隊的支持和擁戴,讓雍正皇帝底氣十足。老八胤祀集團雖然擁有眾多官員的支持,勢力很大,可惜沒有兵權,俗話說“槍杆子裡出政權。”

老八、老九和老十等人,最多能拚湊出幾百親兵家丁,根本不是雍正皇帝的對手。所以說,對於雍正皇帝來說,真正的威脅並不是老八胤祀,而是遠在甘肅的老十四胤禵,胤禵是雍正皇帝一母所生的親弟弟。在清朝統治的前期,西北準噶爾部一直是清朝最大的威脅。我們看看準噶爾部的歷史。公元1368年,明朝建立以後,通過大規模的北伐,把元朝勢力趕回了北方草原。

在此以後,元朝喪失了對全國的統治,被稱為北元政權。在明朝的連續打擊之下,北元政權滅亡,分別成了兀良哈、韃靼、瓦剌等部落。到了明朝統治的後期,蒙古各部又被稱為漠北蒙古、漠南蒙古和漠西蒙古。準噶爾部屬於漠西蒙古的一部分,也就是當年瓦剌部的一支。17世紀中期,清朝入關之前,已經控制了漠北蒙古和漠南蒙古。由於路途遙遠,清朝一直沒有能夠控制漠西蒙古,有點鞭長莫及。清朝入關以後,在10多年的時間裡,清朝平定了南方各地,確立了自己的統治。但隨後,清朝主要忙於平定三藩之亂和台灣鄭氏集團。

就在這段時間裡,西北的準噶爾部迅速擴張,不僅控制了漠西蒙古各部,而且還大舉進攻漠北蒙古和漠南蒙古各部。事情已經發展到了清朝不得不管的程度,康熙皇帝禦駕親征,三征準噶爾部。在這一階段,準噶爾部的武器遠不如清朝,被清朝軍隊打得一敗塗地。到了康熙皇帝在位的末期,已經休養生息10多年的準噶爾部,再次向大清發起了挑戰。此時,已經垂垂老矣的康熙皇帝,已經無力禦駕親征。但西北的戰爭至關重要,交給一般的將領並不放心。

在康熙皇帝眾多的兒子中,老十三胤祥和老十四胤禵最驍勇善戰。老十三胤祥當時被囚禁之中,因此,老十四胤禵最後以“大將軍王”的身份,奔赴西北指揮與準噶爾部的戰爭。戰爭的規模越來越大,起初,清朝調集了12.5萬軍隊。到了康熙皇帝去世的時候,老十四胤禵已經節製了將近24萬大軍。請注意,這些軍隊屬於清朝的野戰主力,戰鬥力並不差。那麽,在雍正皇帝上台初期,老十四胤禵為何沒有仿效“當年燕王的靖難之役,”直接推翻雍正皇帝呢?

老十四胤禵雖然擁有24萬軍隊,但問題很多。第一,這些軍隊的家眷都在後方,如果大家跟著造反,自己的親屬、家人們,肯定會被株連。大家出門在外,都是為了妻兒老小,古代的軍人也是一樣。第二,老十四胤禵並沒有直接的封地。雖然自己在西北地區,但西北各地的官員,都是朝廷任命的。如果自己造反,這些官兵會不會支持,這是很大的問題。第三最重要,那就是大軍的後勤供給問題。依靠貧瘠的西北地區,根本無力供養20多萬大軍。

大軍的後勤需要從河南、山東等地調運,如果自己造反,朝廷肯定會斷絕後勤供給,大軍會不戰自敗。第四,雍正皇帝的親信年羹堯,當時擔任了陝甘總督。為了防止老十四造反,年羹堯已經命令甘肅、陝西各地駐軍進入戒備狀態。雖說年羹堯未必打得過老十四,但能夠為朝廷爭取足夠的時間。第五,早在康熙皇帝去世之初,為了防止老十四起兵,朝廷已經把大軍的後勤供應,從按月調運改成了按天調運,直接卡死了20多萬野戰軍的生命線。

由於眾多的因素牽製,老十四胤禵空有20多萬軍隊。最終,不得不返回京城奔喪。既然返回了京城,再想回到西北就不可能了,雍正皇帝不會放虎歸山。老十四胤禵回到京城以後,屬於半軟禁的狀態。至於西北的戰事,雍正皇帝先後交給了年羹堯、嶽鍾琪。所以說,即便老十四驍勇善戰,眾多不利因素的牽製,他根本不可能重現當年的“靖難之役。”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